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途径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2页)这是邓小平1985年9月23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重要论断。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变革的根源在于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毛泽东在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中则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而这一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邓小平肯定了毛泽东这一基本理论的正确性,并在实践中发展了这一理论,作为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依据。他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提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根本上是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但由于各种因素,社会主义制度尚未成熟,还不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的一些具体制度,常常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如果不及时解决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矛盾只有通过不断地否定那些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具体制度,进一步肯定、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解决,即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否定。由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只能是一种肯定的否定,也就决定了它的否定方式只能是非暴力的,是在社会主义内部完成的创立一种全新的体制和观念,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由此可见,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一论断是邓小平对改革的性质的精辟概括。同时,他在这个问题上还阐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的联系和区别,阐明了 “制度” 的基本范畴。他指出: “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0页)我国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是优越的,但 “我们现行的体制就很不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有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他还明确指出: “要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着重研究体制的改革。” 因此,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改革,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革过去形成的僵化的传统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的经济体制。
可见,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体制上的弊端和缺陷,不断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 邓小平的改革理论   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
0000072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