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邓小平在反复阐述改革的必要性的同时,还深刻地论述了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这对于增强人们对改革的承受力和信念的坚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是一个大试验,改革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风险,要经历一个艰苦的探索的过程。邓小平曾多次强调过,改革开放是一场试验。“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所以要摸索前进。既然是新事物,难免要犯错误。”(《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4页)社会主义改革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既无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又不能照搬某种现成的模式,只有靠我们自己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探索、去创新。因此,在改革进程中,不能因循守旧,四平八稳; 但改革又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风险,不能不顾条件,急于求成。必须先试点,不断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一出来就抓紧解决,胆子要大,步子要稳,逐步推开工作。这种渐进的过程中必然会形成新旧体制并存的格局,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困难和混乱,甚至发生一些摩擦,出现种种问题,呈现矛盾复杂的局面。因此,工作中的失误挫折也在所难免。而一项好的改革措施的出台,往往都经历了很多的艰难,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才取得成功。
(2) 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伴随异常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首先,改革的艰巨性来自改革范围的广泛性。“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7页)其次,还有人们观念认识上的原因以及利益调整等因素。邓小平说: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不仅经济、政治,还包括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7页)“必然会出现许多我们不熟悉、预想不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涉及的面很广,涉及一大批人的切身利益,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和问题,一定会遇到重重障碍。……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2页)这些都表明,改革并非是局部性的修修补补,而是一场规模宏大错综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经济基础的各个方面,还涉及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破除僵化的旧体制,更要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这必然会遇到来自旧的传统观念以及长期在旧体制下所形成的利益格局等各方面的阻力,使改革的道路荆棘丛生。
(3) 我国人口众多、底子薄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我们的改革起点低、跨度大、困难多,不可能使改革一步到位。而是必然经历一个过程,因此决定了改革的复杂性、长期性。
综上所述,改革的开创性、广泛性、深刻性和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因此,在改革中我们既需要做持久的努力,又要有时代紧迫感; 既需要坚定改革开放的方向,有总体的规划,又能从实际出发,分析形势,逐步实施,积极推进; 既要考虑到改革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到经济及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既要放开胆子去闯、去尝试,又要谨慎稳妥。在邓小平改革理论的正确指引下,我们定会冲破重重阻力,百折不挠地把改革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