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占相類 > 龜卜部 > 卜具具件 > 攝龜 攝龜 shèguī 古代用以占卜的十龜之一。其形體較小,腹甲能自曲折开合,好食蛇。《爾雅·釋魚》:“三曰攝龜。”郭璞注:“小龜也。腹甲曲折,解能自張閉。好食蛇,江東呼爲陵龜。”郝懿行義疏:“攝龜者,《禮器》疏引郭云:以腹甲翕然攝斂,頭閉藏之……按《釋文》:‘攝,謝之涉反。’然則攝猶摺也,亦猶折也,言能自曲折,解張閉,如摺疊也。《本草别録》陶注:‘又有鴦龜,小狹長尾,用以卜則吉凶正反。唐本注云:鴦龜腹折,則蛇則呷而食之。荆、楚之間謂之呷蛇龜。郭云江東呼陵龜,即攝龜矣。”
古代名物 > 水族類 > 爬行部 > 龜 > 𪓛 > 攝龜 攝龜 shèguī 亦稱“陵龜”、“蠳龜”、“鴦龜”、“呷蛇龜”。即𪓛。《爾雅·釋魚》:“三曰攝龜。”郭璞注:“小龜也,腹甲曲折,能自張閉,好食蛇,江東呼爲陵龜。”《文選·張衡<;南都赋>;》:“其水蟲則有蠳龜鳴蛇,潛龍伏螭。”李善注:“《抱朴子》曰:‘蠳龜噉蛇。’”《太平廣記》卷四六五引沈懷遠《南越志》:“初寧縣里多鴦龜,殼薄狹而燥,頭似鵝,不與常龜同,而能嚙犬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介一·攝龜》:“[釋名]呷蛇龜、陵龜、鴦龜、蠳龜。恭曰:‘鴦龜腹折,見蛇則呷而食之,故楚人呼呷蛇龜。江東呼陵龜,居丘陵也。’時珍曰:‘既以呷蛇得名,則攝亦蛇音之轉,而蠳亦鴦音之轉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