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撒麻耳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撒麻耳干元代城名。《元史·西北地附录》撒麻耳干。参见【撒马儿罕】条注。 撒麻耳干 撒麻耳干元西域城名。见《元史·地理志》。《长春真人西游记》作邪米思干,《元朝秘史》作薛迷思加、薛米思坚,《圣武亲征录》作薛迷思干。原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撒马尔罕以北3.5公里处。13世纪为蒙古人毁坏,帖木儿时代重建,即今撒马尔罕城。地当东西交通要道,自古为中亚名城,和中国有长期交往。帖木儿汗国时期作为首府之一,尤为兴盛发达。 ☚ 寻思干城 撒马儿罕城 ☛ 撒麻耳干西域古城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中亚名城。今译撒马尔罕。公元前4世纪即以“马拉坎达”著称。公元前329年被希腊—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攻占。公元1040年后为西喀喇汗朝首都。元宪宗元年(1251),设阿母河等处行尚书省,以此城为治所。15世纪后期至16世纪初,为帖木儿帝国都城。1868年被俄罗斯帝国兼并。1924—1930年是苏联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首都。1938年起是撒马尔罕州首府。今属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古城约建于公元前6世纪,位于今撒马尔罕东北近郊阿弗拉西阿勃,13世纪蒙古入侵时被毁。近代之城为帖木儿时建。此城有许多汉译名。耶律楚材《西游录》作寻斯干:突厥语“寻思”意为“肥”。“干”为“城”,因土地肥沃得名。《魏书·西域传》作悉万斤。《大唐西域记》作飒秣建。杜环《经行记》作萨末鞬。《新唐书·西域传》称康国。《辽史·天祚本记》作寻思干。西辽时为河中府。《长春真人西游记》作邪米思干。《常德西使记》作挦思干。《元朝秘史》作薛迷思加、薛米思坚。《圣武亲征录》作薛米思干。《元史》有薛米则干、换斯干等译名。《明史·西域传》作撒马儿罕,并云:西南诸蕃之货皆聚于此,号为富饶。自明洪武二十年(1387)至万历(1573—1619)中,与明朝贸易往来长期不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