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摹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摹状摹绘之一。指把看到的形体、感觉到的情状或景象如实地摹绘出来。如:“瘦小伙子的两个嘴角向上挑着,形成一个倒 ‘八’字。”“张大哈从门外懒洋洋地踱过来。”“浓雾雾满了小棚,沾在脸上湿漉漉的,滑腻腻的。”“倒八字”、“懒洋洋”、“湿漉漉”、“滑腻腻”都是摹状词语。运用摹状,能给人以如见其状、身临其境的感觉。参见“摹绘”。 摹状 摹状修辞方式(辞格)之一。就是摹写事物的情状,包括摹形和摹声(也叫“拟声”)两类。摹状最常用的手法是使用联绵词和叠音词,以增强描写的形象美和音乐美。如“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邶风·静女》),“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诗·豳风·七月》),“踟蹰”“觱发”“栗烈”是双声;“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颔亦何伤”(《楚辞·离骚》),“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儿女呫嗫耳语”(《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颔”“呫嗫”是叠韵;以上是联绵词之例。又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周南·桃夭》),“交交黄鸟,止于棘”(《诗· 秦风· 黄鸟》),“夭夭”“灼灼”“交交”是叠音词之例。 ☚ 映衬 拟声 ☛ 摹状辞格之一。用双声、叠韵、叠字或其它方式摹写事物情状的修辞方法。亦称“摹拟”。一般分为三类:❶摹声。即选用精当词句如实描绘人物的某种声音。如《战国策·赵策》:“叱嗟!而母,婢也!”“叱嗟”,斥责声。 摹状 摹状也称摹绘,是修辞学上辞格之一。运用它是指利用语言手段描摹事物的声音、色彩、气味、形体、情态等,具体可分为摹声、摹色、摹味、摹形、摹态等。 ☚ 呼应 拟人 ☛ 描写 描写描(描绘;描画;描状;画描;勾描) 状(状写;状貌) 写(写载)貌(体貌) 邈 摹(摹写;摹绘;摹画) 绘(雕绘) 镌鑱 镌劖 另见:描述 描摹 形容 ☚ 描写 描写人或物 ☛ 描摹 描摹描(描摸;~图;~画;~本;~贴;~花;素~) 摹(摹写:摹状;~本;绘摹;翻摹) 临(~画;~仿) 影(影写) 邈真 邈掠 状貌 ☚ 很快地写画 登记、开列 ☛ 摹状 摹状mozhuang指在说话或写文章时有意地运用语言文字把声音、颜色或形状依原状模仿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摹状的修辞手法,可以把事物说得形象生动,给人一种亲耳听到、亲眼看到的真切感受。摹状的主要方式有摹形、摹声、摹色三种。 ☚ 起兴 摹形 ☛ 摹状 摹状Mozhuang修辞学术语。摹写人或事物的形态、声音的修辞格叫做摹状。摹状主要包括摹声、摹形两类,用于摹状的词语大多是联绵词、叠音词。1.摹声,是利用语音因素的一种修辞方法,它选用恰当的词语,摹写人或事物的声音,以加强读者的想象。摹声可以直接摹写声音, 也可以借助对声音的描摹来表现与之相关连的情感。例如: ☚ 双关 讽喻 ☛ 摹状 摹状又称摹拟或摹绘。它是运用语言文字把所要描绘的事物的声音、颜色、形状摹拟出来的一种写作方法。运用摹状可以把事物描述得形象生动,活灵活现,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如风有声而无形无色,但宋人欧阳修在《秋声赋》中却以高超的手法,使无形无色的风生动形象地活现在纸上。作者这样写风之声音:“初淅沥以潇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作者又用秋天的景象来写秋风之色:“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又进一步写了秋风“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的特点。这样,秋风的形象便是具体可见的了。摹状在文学创作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法。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或主要场景,为了使之突出醒目,往往需要有精雕细刻的摹状,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摹状通常按摹绘的对象不同分为摹声、摹味、摹色、摹景象、摹形态、摹情态六种。多用连绵字、迭音(连珠)词。如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断晷,恒兀兀(描摹勤勉的形态)以穷年”、唐柳宗元《送徐从事北游序》“其容貌充充然”(“充充”表示精神饱满、精力充沛)、韩愈《顺宗实录》“屏人切切(摹话语声)私语”等。 ☚ 错综 增益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