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摹仿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摹仿说

摹仿说

认为文艺是对现实世界的摹仿的一种文艺起源学说。西方古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对文艺源泉的一种解释。德谟克利特:“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 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 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论音乐》) 这一观点后被亚里斯多德继承和发展,他针对柏拉图的“理式”说,在《诗学》 中提出“事物的性质不能处于事物之外”的原理,认为诗是对自然的摹仿。摹仿是人从孩提时便具有的本能。诗人摹仿自然,必须“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亦即按照事物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必然规律。诗人由于摹仿的对象不同,必须采取的方式不同,可以“照事物的本来的样子去摹仿,照事物为人们所说的所想的样子去摹仿,或是照事物的应当有的样子去摹仿”。亚里斯多德的理论是: 一、文艺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摹仿,客观社会生活是第一性的,文艺是第二性的。二、作家、艺术家不是消极的摹仿,而是积极地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的必然规律。以后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启蒙运动时期的狄德罗、歌德,直至十九世纪俄国的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作家、文艺评论家都不同程度地受了亚里斯多德这一观点的影响。

☚ 女性文学   感物说 ☛

摹仿说

艺术起源和本质的学说之一。主张艺术是对现实的摹仿。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最早提出艺术是对自然的摹仿。柏拉图从客观唯心论的立场建立其摹仿理论,认为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摹仿,艺术又是对现实世界的摹仿。亚里士多德肯定现实的感性世界是第一性实体,艺术是对感性世界的摹仿,人的生活则是艺术摹仿的主要对象。这一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普罗丁、贺拉斯、达·芬奇、狄德罗、歌德、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从各自的立场,对其作了发挥。

摹仿说

摹仿说

古希腊艺术有摹仿自然的传统。因之,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样的美学家都肯定艺术的本质在于摹仿。但他们两人对摹仿的理解是根本不同的。
柏拉图从他的理念论出发,认为自然界不是真实的世界,唯一真实的是理念,自然不过是理念的影子或摹本,而艺术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这样一来,柏拉图的摹仿说以否定客观世界的真实性为前提,从根本上否定了艺术的真实性和它的认识作用。
亚里士多德比柏拉图前进了一大步。他揭示了文艺的心理根源。他认为,摹仿的一个根源就是人的摹仿的本能。摹仿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使人从客观事物获得知识,使人产生快感;另一个根源是爱好节奏与和谐的天性。摹仿出来的东西如果见出节奏与和谐,也能产生快感。前者是文艺的内容,后者是形式。两者都与人追求快感的本性有密切关系。可见,亚里士多德充分肯定了追求美的感性基础。但是他并没到此止步,还进一步强调理性在摹仿中的作用。在这方面,他超越柏拉图,不仅承认艺术的真实性,而且肯定艺术比现象世界更真实。他还进一步指出,艺术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是有区别的。艺术不是对现象世界的偶然和个别事物的简单摹仿,而是通过个别现象,反映它的内在普遍本质,因而是一种超越自然的创造活动。这种创造活动是艺术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靠理性的思考,“从无数个别美的事物中,认识美的普遍性”并把它表现在一个艺术形象中,使之成为“某种普遍性的摹本”。所以他说:“历史家与诗人的差别不在于一用散文,一用韵文……两者的差别在于一叙述已发生的事,一描述可能发生的事。”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从认识论角度,对艺术的审美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的统一,提供了理论依据。

☚ 迷狂说   过失说 ☛
0000052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3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