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占相類 > 龜卜部 > 卜具具件 > 攝龜 攝龜 shèguī 古代用以占卜的十龜之一。其形體較小,腹甲能自曲折开合,好食蛇。《爾雅·釋魚》:“三曰攝龜。”郭璞注:“小龜也。腹甲曲折,解能自張閉。好食蛇,江東呼爲陵龜。”郝懿行義疏:“攝龜者,《禮器》疏引郭云:以腹甲翕然攝斂,頭閉藏之……按《釋文》:‘攝,謝之涉反。’然則攝猶摺也,亦猶折也,言能自曲折,解張閉,如摺疊也。《本草别録》陶注:‘又有鴦龜,小狹長尾,用以卜則吉凶正反。唐本注云:鴦龜腹折,則蛇則呷而食之。荆、楚之間謂之呷蛇龜。郭云江東呼陵龜,即攝龜矣。” 摄龟药名。出《尔雅》。为夹蛇龟之别名,详该条。 摄龟shè guī《本草纲目》介部第45卷摄龟(7)。药名。 【基原】为龟科动物夹蛇龟的全体。 【别名】陵龟(《尔雅》郭璞注),蠳龟(《抱朴子》),鸯龟(陶弘景),呷蛇龟(《唐本草》),啖蛇龟(《食疗本草》),克蛇龟(《浙江中药手册》),断版龟(江苏)。 【功用主治】治骨劳,劳热骨蒸,崩漏带下,小儿囟门不合,久疟,痔疾,瘰疬,喉蛾。 ❶《食疗本草》:“主女人漏下赤白崩中,小儿囟不合,破癥瘕痎疟,疗五痔阴浊湿痹,女子阴隐疮及骨节中寒热,煮汁浴渍之。” ❷《浙江中药手册》:“活血消肿。治单双喉蛾,瘰疬恶疮。” ❸治骨结核。药名。 【用法用量】内服:酥炙或烧炭研未,一至二钱。外用:煎汤浴渍或烧灰调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