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搜神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搜神记

搜神记

志怪小说集。晋干宝撰。干宝字令升,河南新蔡人。《晋书》记载原书为三十卷,传至宋代已散佚,今为二十卷本。据考证可能是明代胡元瑞从《法苑珠林》及诸类书中辑录而成。它是集中储存我国神话、仙话以及民间传说、故事的一部早期作品。共收长短各异的怪诞故事461则。其中的《董永》、《韩凭妻》、《毛衣女》、《女化蚕》、《李寄》、《东海孝妇》等传说故事,歌颂了人民勤劳善良、勇于除害和忠于爱情的崇高品质,在民间流传不衰。

☚ 扁鹊见齐桓侯   毛衣女 ☛
搜神记

搜神记

志怪小说集。东晋干宝撰。二十卷。原书已佚。今本系后人据《法苑珠林》、《太平御览》等书辑录而成。大小故事凡四百五十四条。多记神灵怪异之事,意在“发明神道之不诬”。但亦保存有不少优秀神话故事及民间传说。如“干将莫邪”、“韩凭夫妇”、“李寄斩蛇”等著名传说,即出此书。描写较细致,有虚构与想象,初具小说格局,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有《秘册汇函》、《百子全书》等丛书本及商务印书馆1957年排印本、中华书局1979年汪绍楹校注本。别有《汉魏丛书》八卷本,乃宋以后入据北魏僧人昙永《搜神论》残卷增补而成,与二十卷本内容不同。又旧题东晋陶潜撰《搜神后记》十卷,实为六朝人所伪托。亦多记神灵怪异之事。内容与《搜神记》间有重复,但琐屑记叙减少,成片断故事增多。有《秘册汇函》、《汉魏丛书》等丛书本。

☚ 汉武帝内传   语林 ☛
搜神记

搜神记

亦题《搜神录》、《搜神异记》、《搜神传记》。东晋志怪小说集。干宝撰。《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新唐书·艺文志》改入子部小说家类,三十卷。宋后散佚,明胡应麟辑其佚文,编订为二十卷。有《秘册汇函》本、《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子书百家》本、《丛书集成初编》本、1931年商务排印胡怀琛标点本、1979年中华书局《古小说丛刊》汪绍楹校注本;又有《稗海》本、《广汉魏丛书》本、《增订汉魏丛书》本、《龙威秘书》本、《艺苑捃华》本、《说库》本,皆八卷。据考《搜神记》约成书于成帝咸康(335)至穆帝永和初年(346)。是书撰集“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晋书·干宝传》)之故事,旨在“发明神道之不诬”(《搜神记序》);然内容赡富,佳作频见。据汪绍楹校本的464则故事,其思想内容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1)神话、历史传说和其它怪异传说。这类作品反映出了一定时代的习俗和民族风情,从不同角度揭露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残暴,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如《盘瓠》和《蚕马》神话,前者是古时蛮族关于自己始祖及民族起源的推原神话,反映出古代蛮族对狗图腾的崇拜,它由作者采自《风俗通义》;后者是关于蚕桑的起源的神话,反映了人兽不可通婚的思想观念。又如《韩凭夫妇》和《孝妇周青》,这是两则历史传说,前者暴露了宋康王的荒淫残暴,后者抨击了封建吏治之昏暗。再如《兰岩双鹤》和《丁新妇》之类民间传说,前者写夫妇化双鹤事,双鹤的不幸,透露了善良人们在凶险现实中的命运;后者描写了封建家长制度下妇女的悲惨命运。(2)神灵感应及报应故事。所记神灵如:海神若东海君,水神若河伯,湖神若青洪君,冥神若泰山神、赵公明,另像织女、杜兰香等天女,还有蒋山神、灶神、蚕神等。这类故事,大都宣扬崇拜神灵,把人的命运交给神去支配的思想意识。但也有一些作品表现出进步的思想倾向,如《杜兰香》记仙女杜兰香下配张硕,兰香赠之仙药;《弦超》记天上玉女成公知琼下嫁弦超事。这两则人神结合故事,有一定爱情描写,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又如记凡人为神灵传书事:《胡母班》记胡母班为泰山府君传书于河伯,并受到神灵的报答,神灵具有较浓的人情味,故事表现出了神灵世俗化的思想倾向。再如某些报应故事,主旨是劝善惩恶,宣传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苏易》记接生妇人苏易为难产牝虎接生出三小虎,后来,虎常送肉于苏门事。这里宣传的就是劝人做善事的思想。《猿母》记东兴人残酷击杀猿子,猿母断肠死,后东兴人全家疫死,乃作恶遭报。(3)鬼怪精灵事。如人鬼婚恋事:《紫玉》写吴王小女紫玉爱童子韩重,吴王不允,紫玉怨恨而死,韩重哭坟,紫玉从坟中走出,迎韩入冢,尽夫妇之礼。故事控诉了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卢充》叙述未婚而死的少女崔氏的鬼魂出嫁卢充生子的故事,作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妇女的不幸和对爱情的强烈要求。再如鬼魂显验和作祟事:《阮瞻》和《施续门生》,谓阮瞻和施续门生执无鬼论,有鬼来辩论,辩不过就说“仆即是鬼”,结果是二人倒楣。魏晋时一度流行无鬼论,这样的故事恶毒地反对无鬼论。又如精怪事:《虞定国》记妖怪变为他人之形冒名顶替,淫人之女;《魏舒》记蛇怪数食小儿及鸡犬之属,骨骼满室。还有表现女性精怪对男子的追求,如《张福》记荥阳人张福泊船水边,夜有鼍化女子来与之共寝事,故事很有意趣。像一些同妖魅作斗争的故事,如《宋大贤》、《南阳亭书生》、《汤应》、《李寄》等,大都思想性强,很有意义。《搜神记》中的鬼怪精灵故事呈现出极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以前他书很难企及的。(4)神仙术士及其法术变化之事。如葛玄嗽饭成蜂,王乔双舄化凫,左慈盘中钓鱼,于吉身入镜中,徐光杖地种瓜,皆称奇妙。但多采自前书,并非全是创作。《搜神记》是魏晋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刘惔曾赞干宝是“鬼之董狐”,意指干宝《搜神记》述神语鬼而有良史之笔。宋人黄山谷诗云“史笔纵横窥宝铉”,亦此之谓也。《搜神记》叙事简洁而又曲尽其情,语言朴素而又雅致清峻,有“直而能婉”的特点。从小说文学发展的角度看,《搜神记》对小说的“丛残小语”的格局有所突破,它增强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和丰富性,扩大了志怪小说的容量。像《杜兰香》、《弦超》、《胡母班》、《河伯婿》、《丁姑》、《赵公明参佐》、《韩凭妻》、《鹄奔亭》、《紫玉》、《卢充》、《李寄》等,都篇幅较长,若《胡母班》长达五六百字。一般志怪大抵是一条一事,上述篇目有些则是围绕某一中心人物连缀数事,如《丁姑》即如是。有的即使叙一事,也比较具体细致,已开始突破“粗陈梗概”的写法。《三王墓》在《列异传》中不足二百字,本书则在不少地方作了较细的叙写,文字扩展了一倍。以杂记体的形式述异语怪,使故事情节丰富化具体化,则以《搜神记》为先。再者,《搜神记》运用和加强各种表现手法,来提高叙事的艺术性也很突出。如叙事有章法,有意起波澜,使情节斗折蛇行,已像唐传奇笔法,若《胡母班》即是。又加强对话描写,通过人物自身对话来显示情节和推进情节发展,有的对话也颇能传达人物的情态,如《秦巨伯》中“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杀汝”,实为情貌宛然。还有些地方对场面、人物动作进行细节性的描写渲染,如《赵公明参佐》写赵公明之参佐率众鬼到王祐家的情景,则写得十分生动。少数篇目尚能注意表现人物的特定情绪和内在性格,使人物形象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可感性和生动性。如《弦超》中玉女临别一节和《紫玉》中韩重哭坟、紫玉出坟与之相见一段,都描写得形象十分生动,格调哀惋凄绝。《搜神记》的艺术成就,显示了魏晋志怪小说的成熟和进步。《搜神记》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特大,其中许多内容为后代的志怪、传奇、话本等作品所采取,并从中获得了许多艺术启示和艺术营养。它的故事,还有被画成图画的,如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中即有《搜神记图》。戏曲取材于《搜神记》者有《窦娥冤》、《童女斩蛇》、《天仙配》、《范张鸡黍》等。

☚ 干宝   搜神录 ☛

搜神记

志怪小说。东晋干宝撰。二十卷。宝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人。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元帝时历佐著作郎领国史,出为山阴令,迁始安太守,司徒左长史,官止散骑常侍。他勤学博览,曾著《晋纪》,好阴阳术数,诵览志籍,蒐收遗逸,辑录神怪灵异故事,而成是编。其旨虽为宣扬迷信、神怪,但所收故事多来自民间,其中保存了不少优美的神话和民间传说。为魏晋志怪小说之代表作,成就最高。如《干将莫邪》记巧匠莫邪为楚王铸剑,剑成而遭杀身,其子赤为父报仇的故事,表现了劳动人民反抗压迫的英雄行为。《韩凭夫妇》记韩妻何氏被宋康王霸占,夫妻殉情,歌颂平民的反抗精神,鞭笞封建统治者的荒淫凶残,赞扬韩凭夫妇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不慕虚荣,不畏强暴的品质。如《宋定伯捉鬼》借捉鬼的趣事,宣传鬼魅不可怕,对破除迷信很有积极意义,具有浪漫主义精神。从艺术表现上看,有些篇章,虽是粗陈梗概,但描绘生动细致,结构完整,情节富于变化,篇幅小,形象却较鲜明,已具短篇小说规模。对后世小说、戏剧的发展颇有影响。唐传奇,宋平话,元代的戏曲,明清小说,都有其一脉相承之渊源。原书三十卷,已佚散,今本为后人辑刊,有《广汉魏丛书》本,《稗海》本,《说库》、《艺苑》二十卷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一九三五年商务印书馆据宋本影印本,近人胡怀琛标点,商务印书馆出版,一九五七年重印本。另有崇文书局《百子全书》本,中华书局一九七九年出版。

搜神记

搜神记

敦煌藏话本小说集之一。中村不折藏本题: “《搜神记》一卷,旬道兴撰。”作者于史无征。该书与东晋干宝的志怪小说集同名,《隋书经籍志》著录,东晋干宝有《搜神记》三十卷(今传二十卷本系后人缀辑而成)。敦煌写本有日本中村不折藏本、S.0525、S.6022、P.2656、P.5545等五种。凡35条,有些与干宝集内容近似,文字却有很大出入; 有些则是干宝集所没有的。有人认为,此书系干宝集的通俗译文,有人认为此书是干宝集的“续书”,还有人认为此书是“节选”干宝集而成等等,亟待进一步研究。此书所记无非神怪灵异之事,较之干宝集叙述详尽,描写细致,铺叙有声有色,颇多采用俚言俗语。它标志着我国短篇小说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从短小简朴转入比较详尽的人物、情节描写,以一般口语行文,为后代宋元话本的繁荣打下了良好基础。

☚ 苏武李陵执别词   还冤记 ☛
搜神记

搜神记

敦煌藏话本小说集之一。中村不折藏本题: “《搜神记》一卷,旬道兴撰。”作者于史无征。该书与东晋干宝的志怪小说集同名,《隋书经籍志》著录,东晋干宝有《搜神记》三十卷(今传二十卷本系后人缀辑而成)。敦煌写本有日本中村不折藏本、S.0525、S.6022、P.2656、P.5545等五种。凡35条,有些与干宝集内容近似,文字却有很大出入; 有些则是干宝集所没有的。有人认为,此书系干宝集的通俗译文,有人认为此书是干宝集的“续书”,还有人认为此书是“节选”干宝集而成等等,亟待进一步研究。此书所记无非神怪灵异之事,较之干宝集叙述详尽,描写细致,铺叙有声有色,颇多采用俚言俗语。它标志着我国短篇小说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从短小简朴转入比较详尽的人物、情节描写,以一般口语行文,为后代宋元话本的繁荣打下了良好基础。

☚ 苏武李陵执别词   还冤记 ☛
搜神记

《搜神记》soushenji

志怪小说集。作者东晋干宝(?—336),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人。《晋书》本传说干宝有感于生死之事,“遂撰集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自序则云此书是为了“发明神道之不诬”。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人物生死变化的故事。如《阮瞻》一篇,叙述阮瞻被鬼吓坏的故事,显然是在证明鬼神的存在。其中也保存了一些民间故事。如《干将莫邪》记巧匠莫邪之子赤为父报仇、在山中行客的帮助下杀死楚王的故事。《韩凭夫妇》歌颂韩凭夫妇生死不渝的爱情,揭露宋康王的荒淫凶残。结尾相思树、鸳鸯鸟的想象,十分生动。《紫玉韩重》中紫玉显魂的传说,也为世所传。这些故事的结构比较完整,描写细致生动,已粗具短篇小说的规模。本书内容庞杂,资料丰富,影响久远。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冯梦龙的《三言》都从中汲取了若干材料。其中“卢汾梦入蚁穴”的故事,为唐人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所本;《干将莫邪》被鲁迅改编为历史小说《铸剑》;《董永》为今天黄梅戏《天仙配》的最早蓝本。

☚ 西京杂记   拾遗记 ☛
搜神记

搜神记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东晋干宝作。原书已散佚,今本系后人所辑。干宝,字令升,新蔡(今河南省新蔡)人,晋元帝时召为著作郎,曾修国史,著《晋纪》。《搜神记· 自序》说:“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虽意在宣扬迷信,但保存了不少优美动人的有意义的故事传说。像《东海孝妇》控诉了封建社会冤狱杀人的故事;《干将莫邪》、《韩凭夫妇》、《李寄斩蛇》等,歌颂了抗暴除害的英雄和善良人民;《王道平夫妇》写被父母强迫嫁人的女子,忿怨而死,死而复生,与所爱男子结为夫妇。这些故事和传说,情节生动,结构完整,文笔简洁,人物传神,并已注意用细节描写,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生动性。对后来的唐传奇、宋元话本及明清小说,都有很大的影响。

☚ 水经注   幽明录 ☛
搜神记

《搜神记》Soushenji

志怪小说集。东晋史学家干宝撰。《晋书·干宝传》说他好阴阳术数,尝感于其父婢死而再生,其兄气绝复苏之事,“遂撰集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干宝自己在《搜神记》自序中称,写此书的宗旨是“发明神道之不诬”。此书原为30卷,后散佚。今存《搜神记》20卷,可能是明代胡元瑞等人重辑,初刊于《秘册汇函》,后收入《津逮秘书》和《学津讨原》。此书所记多为神怪灵异,颇言神仙五行,又偶杂佛氏之说,但也有不少神话和民间传说,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生活。如《干将莫邪》、《韩凭夫妇》、《东海孝妇》等,揭露和鞭挞了统治者的凶残邪恶本质,歌颂了人们的反抗精神;《吴王小女》、《父喻》、《秦闵王女》等。反映了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白水素女》等,反映了动乱时代人们的不幸遭遇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宋定伯捉鬼》、《李寄斩蛇》等,反映了与鬼怪作斗争之事。此书内容虽极庞杂,但确有不少有积极意义的名篇。此书有一些篇章篇幅较大,已有比较曲折完整的故事,有些地方描写也比较细致、生动,并且不少故事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在艺术上取得了很大成功。《搜神记》代表了六朝时期志怪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对唐代的传奇小说及后世小说如《聊斋志异》等均有明显的影响;它的某些故事为后世戏曲提供了素材,如其《东海孝妇》即为关汉卿《窦娥冤》之蓝本。《搜神记》另有两本,一是商浚《稗海》8卷本《搜神记》,一是敦煌石室藏句道兴撰《搜神记》残存一卷本。此二书均与干宝《搜神记》无涉。三本《搜神记》均有汪绍楹校注本。

☚ 世说新语   司马迁与《史记》 ☛
搜神记

《搜神记》

志怪小说集,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东晋干宝著。共20卷,464个故事。现有的《搜神记》已不是原书,而是由后人从《法苑珠林》、《太平御览》等书辑录而成。
《搜神记》是为“发明神道之不诬”(《搜神记序》)而作的。其中有不少作品或讲神仙道术,或谈巫鬼妖怪,或夸殊方异物,或言佛教灵异,目的都是证明神仙及幽冥世界的实际存在。这反映了动荡的魏晋时期宗教、迷信思想盛行的社会现象。除此之外,《搜神记》中还收集了大量民间神话传说和趣闻轶事,对后代的小说、戏曲以及其他艺术创作都有一定的影响,如 《韩凭妻》、《李寄》、《三王墓》、《董永》等。特别是 《三王墓》,讲的是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被杀,他们的儿子为父报仇的故事,情节曲折,叙事完备,语言简练,文学成就较高。

☚ 太平广记   淮南子 ☛

搜神记

志怪小说集。东晋干宝撰。原书已佚。今本二十卷,系后人辑录而成。多为神怪灵异故事,也保存了不少民间传说。有商务印书馆1957年排印本,中华书局1979年汪绍楹校注本。

搜神记

二十卷。干宝 (? —336)撰。干宝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新蔡县)人。他是东晋初著名史学家,以才学著称,召为著作郎。元帝时任佐著作郎、领国史,因家贫求为山阴令,后迁为始安太守、散骑常侍,干宝少时勤学苦读,博览群书,曾著《晋纪》二十卷,记载西晋五十三年之史事,其书简略,当时称为“良史”,全书已散佚。干宝又好阴阳术数,收集民间神话传说,灵怪故事,《晋书·干宝传》说他有感于生死之事,“遂撰纂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名为 《搜神记》”。《搜神记》又称《搜神录》、《搜神异记》、《搜神传记》等,计大小故事四百五十四条。所计多为神怪灵异,但也保存了一些优秀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如《干将莫邪》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表现了人民顽强的反抗意志;《李寄》颂扬为民除害的英雄行为;《韩凭夫妇》赞美生死不渝的爱情;《董永妻》表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等。故事生动,形象鲜明,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生活,思想和艺术都代表了志怪小说的最高成就,对唐人传奇、后代戏曲和话本小说均有重大影响。据《晋书·干宝传》所记,此书原为三十卷,传至宋代已经散佚。今存二十卷本,盖明代胡元瑞等人重辑。现存有《秘册汇函》本、《四库全书》本、《津逮秘书》本《学津讨源》本、《子书百家》本、《丛书集成初编》本、1931年商务排印胡怀琛标点本、1957年商务重印本、1979年中华书局《古小说丛刊》汪绍楹校注本,均为二十卷。又 《稗海》本、《广汉魏丛书》本、《说库》本均八卷,亦传为东晋干宝撰。所录人物故事几乎全不相同,据考证八卷本是赵宋以后人据北魏昙永所撰《搜神论》残卷增补而成,实非干宝所作,约为另一种同名书。

搜神记

《搜神记》

志怪小说集,东晋干宝著。干宝,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人。元帝时召为佐著作郎,领修国史。历任山阴令、始安太守、司徒左长史、散骑常侍等职。著《晋纪》20卷,时称良史。《搜神记》原30卷,今本20卷为后人辑录而成。书前有自序,说此书是为“发明神道之不诬”而作,因此含有不少宗教迷信观念。但书中采有很多神话和民间故事,如《干将莫邪》、《韩凭夫妇》、《李寄斩蛇》等,内容积极健康。该书在小说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它增强了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和丰富性,提高了叙事、对话描写的艺术性。后世的传奇、平话、小说,戏剧中,不少作品都受了此书的影响。

☚ 庾信   世说新语 ☛

《搜神记》

志怪小说集。东晋干宝(生卒年不详,字令升,今河南新蔡人)著。干宝撰写 《搜神记》 的目的,据他在该书的自序中所说,是为了 “发明神道之不诬” ,即意在宣扬神鬼迷信。但其中确实也保存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如 《三王墓》 、《韩凭夫妇》 、《李寄斩蛇》 、《东海孝妇》 等,都写得很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搜神记》历来被认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它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它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如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评话,宋后的笔记小说,元好问的 《续夷坚志》 、瞿佑的《剪灯新话》 、蒲松龄的 《聊斋志异》 、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等,均可视作 《搜神记》这类志怪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搜神记》sou shen ji

Search for the Supernatural→干宝 (Gan Bao)

搜神记

志怪小说集。共二十卷。东晋干宝撰。原书已佚,今本系后人辑录而成。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人物变化之事,迷信色彩很浓,但其中也保存了一些优秀的民间小说,如 《三王墓》、《韩凭夫妇》、《紫玉》 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