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救张天翼活动
1942年秋,张天翼因三期肺结核病缀笔卧床于湖南宁乡,陷入贫病交迫的困境。翌年4月,桂林文艺界首先发出“援助张天翼”的呼吁。接着,重庆、湖南、广东、延安等地文化界、教育界纷纷响应。湖南民国学院学生发起募集医疗费,并向社会各界呼吁。延安的文协分会也在延安文艺工作者中发起募捐。重庆的援救运动则由学界扩展到社会,工人、艺徒、工程师、病人、孩子都踊跃捐款。据《新华日报》5月5日发布的消息,该报十天内即收得捐款10689元。有些学校为募捐,进步学生还与国民党分子进行了尖锐的斗争。读者洪索在《新华日报》投书指出:一个为人民写作的作家,“可以从千万读者中找到同情的响应”, “他在精神上是富傲王侯的”(《贫穷作家的财富》)。有的读者则指出张天翼等作家陷于悲惨境地的社会原因,建议成立作家生活保障同盟会。援救运动延续到1944年。其间,张天翼收到来自解放区、国统区各地的慰问信和捐款达几百件。在各界人士的关怀和文协组织的安排下,张天翼的病情虽有几度反复,但渐趋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