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握发吐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握发吐哺 握发吐哺握发: 为急于招待客人,洗一次头,中间三次停下来握住头发。吐哺: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口中食物。《史记·鲁世家》载,周公旦礼贤下士,殷勤待客,曾经“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后用来比喻为国事勤劳,礼贤下士求才心切。 (文) ☚ 超世绝伦 量才录用 ☛ 握发吐哺 握发吐哺wòfàtǔbǔ┃┃┃┃ 指为国礼贤下士,殷切求才。《史记·鲁周公世家》载,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亦省作“握发”。唐·钱起《送任先生任唐山丞》诗:“上公频握发,才子共垂帷。”明·赵震元《为袁氏祭袁石寓宪副》:“握发以升贤,散财而结客。”清·方文《闻范质公大司马免官感赋》:“握发朝廷士,鸣铙夜守营。” ☚ 剖蚌得珠 道远知骥 ☛ 握发吐哺wò fà tǔ bǔ哺,咀嚼着的食物,指周公吃一餐饭,要停顿几次去接待贤人;冼一次头发也几次停下来,握着头发去接待贤士。《韩诗外传》三:“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诚之曰:‘……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史记·鲁周公世家》作“捉发”。)后用“握发吐哺”比喻为国事勤劳;礼贤下士,求贤殷切。唐·陆贽《兴元论解姜公辅状》:“陛下握发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士无贤愚,咸宜录用;言无大辛之忌也。”也作“握发吐餐”。宋·何承天《宋鼓吹饶歌·思悲公篇》;“万国康,犹弗已。握发吐餐下群士,惟我君,继殷周。”也作“吐哺握发”。宋·陆游《谢费枢密启》:“虽吐哺握发之劳,曾靡遗于一士;然引坐解颜之遇,顾岂在于他人。”也单作“握发”。唐·钱起《送任先生任唐山丞》:“上公频握发,才子共垂帷。”也作“三握发”。唐·邵谒《论政》:“贤哉三握发,为有天下忧。”也单作“吐哺”。《后汉书·马援传》:“天下雄雌未定,公孙(述)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繁忙 繁忙忙(冗忙) 繁冗 闹猛 ☚ 劳碌 很忙 ☛ 求贤 求贤吁俊 市骏 ☚ 求贤 求贤之典 ☛ 握发吐哺周公是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他的名字叫姬旦。他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从文王在时,旦就很孝顺,性情仁厚,和其他儿子不一样。武王即位后,旦常辅佐武王,攻伐商纣,商殷灭亡后,被封为鲁公,周公旦不去封地,留下来辅佐武王。 握发吐哺wòfà-tǔbǔ《韩诗外传》卷三、《史记·鲁世家》载:周公旦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哺:咀嚼着的食物。周公旦礼贤下士,急于迎客,洗发时三次握着头发停下来不洗,吃饭时三次吐出已放入口中的食物。后以“握发吐哺”指殷勤待士,求贤若渴。 握发吐哺wò fà tǔ bǔ❶ 原形容周公旦礼贤下士。《韩诗外传》卷三载,周公旦曾多次握着尚未洗好的头发,或吐出正在吃的饭食,出来迎接来客。 握发吐哺wòfà-tǔbǔ〔并列〕 指为国家礼贤士,殷切求才。唐·韩愈《后二十九日复上书》:“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握发吐哺wò fà tǔ bǔ哺:咀嚼着的食物。《史记·鲁世家》载;周公旦礼贤下士,热心接待来客,甚至“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即周公旦由于勤于待客,洗发时三次停下来,吃饭时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比喻殷勤待士。也作“握发吐餐”、“吐哺握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