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描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刻画;描写kèhuà miáoxiě

【同】 都是动词;都指把客观事物形象具体地表达出来;书面语。
【异】 “刻画”侧重于用文字及多种艺术手段,例如:绘画、雕刻、表演等进行表现;语义比较重;多用于人物形象或性格、心理,适用范围较小。[例]在《故乡》中,鲁迅把一个受着重重压迫和剥削的旧中国农民形象~得栩栩如生。“描写”侧重于用语言文字进行表现;语义较轻;多用于人或事物、情节等,适用范围较大;程度不及“刻画”深刻;书面语色彩不如“刻画”浓厚。[例]秦牧《艺海拾贝》:“《水浒》中~武松打虎、祭兄等情节,洋洋洒洒,字数都极可观。”

描写miáoxiě

用语言、文字等具体形象地表现人或事物
 △ ~校园生活。
【同】描绘 描述 刻画
★描摹

描写miáoxiě

〈动〉用语言文字形象地表述人物、事件、环境等:描写得生动形象。

描写

❶篇章的表达方式之一。对人物、事件、环境等所作的形象的描绘和具体的刻画。特点是具有形象性、再现性、辅助性。从手法上可分为:(a)粗笔。用简法概括的文字来描绘事物的形象,展现事物的轮廓。(b)工笔。也叫“细描”。用浓墨重彩对描写对象进行具体详尽、精细入微的刻画。(c)白描。用质朴洗练的语言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简括的勾勒。从描写角度上可分为:(a)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从正面的角度对人物、情节、环境、场面等进行直接的描绘和刻画。(b)间接描写。也叫“侧面描写”。从侧面的角度对描写对象进行间接描写。即通过对第三者的描写来烘托出所写人物。
❷训诂学术语。释义常用方式之一。凡对实物的解释都可以采用。如《尔雅·释木》:“桧,柏叶松身。”此外,说明性能、比较异同、限制范围、叙述状态也可使用描写的方式。这种释义方式要求用语明确简练。不宜用方言土语或过时的文言成分。

描写miaoxie

用语言文字或图画把人或物的形象表现出来:巴金的小说~了四川的封建家庭中各种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这篇散文~了月光下的荷塘和人的心情|徐悲鸿的画善于~马的各种姿态|老师要求学生具体地~事件的情景,而不是概括地叙述过程,更不是抽象地发表议论。

描写

(同)描画 描摹 刻画

描写

描写

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物和环境作绘声绘色、细致描绘和刻画的一种最基本的表现方法。历史渊源可追溯到文学的初创时期。《诗经》以“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即是采用描写方法状物写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言倩兮,美目盼兮”(《卫风·硕人》),是用描写方法绘形图貌、刻画人物。随着人类写作实践的不断发展,描写亦逐步成熟完备,成为文章和文学作品再现社会生活、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方法。在写作过程中,描写常与叙述结合使用,但和叙述有明显区别。叙述只是一般地反映事物或现象的存在,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描写则反映存在着的事物或现象的具体形态、状况,回答“怎么样”的问题。“文章最重描写” (唐彪《读书作文谱》),恰到好处的描写,可以生动具体地再现客观事物,塑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使读者读之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得到特别真切的感受。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主要依赖描写得以实现。
描写方法用途广泛,种类繁多。按其表现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按其表现角度和距离,可分为正面描写 (直接描写) 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按其着笔用墨的疏密浓淡和艺术风格,可分为白描和细描 (工笔描写)。人物描写又可具体分为肖像描写、语言描写 (对话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 (自然景物描写) 和社会环境描写; 细节描写则有生活细节描写和情态细节描写之分 (详见各条)。不同的文章体裁和文学样式,在描写方法的选择上各有侧重,具体运用时亦各有特点。
写作中运用描写方法,首先要目的明确。描写对象的确定和具体手法的选择须从表现主题、刻画人物、表现作者感受、体验和态度的需要出发,切忌无目的、无重点的雕琢堆砌,将主题和人物淹没在琐碎、冗长的描写里; 切忌对描写对象的“纯客观”的、自然主义的描述和机械的、如实的再现。其次要做到真实。对人、事、景、物等具体对象的描绘刻画,要符合其客观存在,必要的艺术夸张和形象化的比喻,亦必须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进而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展示典型人物活动于其中的典型环境揭示生活的本质真实。具体着笔用墨要抓住对象特征,努力把对象描绘得特点突出、有形有神,鲜明生动、可感可触,达到“写人状物,须惟妙惟肖” (林纾《文微》)。

☚ 人称转换   “特定瞬间”描写 ☛
描写

描写

是对环境、人物、事件等作生动、具体、逼真的描绘和刻划。它是写作中一种重要的基本表达方式。运用这种表达方式,常能给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境的生动具体的感受,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在实际运用中,描写和记叙两种表达方式往往是结合起来使用的。但仍须注意描写与记叙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较好地运用这两种表达方式以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描写着重于对具体形象加以描绘和刻划,而记叙则着重对事物进行述说和交代;描写对具体事物作细腻的描述、摹写,而记叙则对其进行介绍并加以贯穿;描写要求绘声绘色绘形,而记叙则要求清楚明白。
在描写时,一要注意选择好描写的角度,以便更好地表达内容、提示主题,二是安排好描写的顺序,既保持脉络的清晰,又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描写时要通过识别来精心选择,通过比较来突出重点,把描写对象的特点抓住,并且形象地表现出来。
描写有很多种类。根据描写对象和范围来划分,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根据描写角度来划分,描写可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根据描写手法来划分,描写可分为工笔和白描。

☚ 记叙的方法   白描 ☛

描写/描写人或物/刻画/描写程度/描写逼真

☚ 渲染   描写 ☛

描写

描写

描(描绘;描画;描状;画描;勾描) 状(状写;状貌) 写(写载)貌(体貌) 邈 摹(摹写;摹绘;摹画) 绘(雕绘) 镌鑱 镌劖
用文字描写创造人物形象:塑造
用语言文字表现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状等:影 描摹 绘摹
 描摹事物的形状、声音:摹状
 摹状事物:体物
照原样描绘:模写
铺陈描写:敷写 铺写
勾勒描绘:勾画 勾划
(用语言文字反映事物的形象:描写)

另见:描述 描摹 形容

☚ 描写   描写人或物 ☛
描写

描写miaoxie

对人物的外形、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亦称描绘或摹写。是文章重要和基本的表达方式之一。
描写的基本特点是形象性。描写的客观对象主要是人物和事物的外部状态(虽然还有心理描写),表达的是描写者的感官印象。它所追求的表达效果,是写出客观事物的“样子”,是活生生地再现人物和事物,让读者感觉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正因如此,描写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都有极大作用。
描写和叙述是从不同角度去表现客观事物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叙述着眼于交代“过程”,描写着眼于描摹“样子”,这是它们的区别。但二者在写作中又时时交汇在一起,不仅常常配合着使用,甚至同一段文字,也可以从这一角度看是叙述,从另一角度看却是描写。如鲁迅小说《祝福》的开头,就是由精采的景物描写、肖像描写和对话描写组成倒叙。客观事物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存在的。如果说,叙述与时间因素关系最为密切的话,那么,描写就与空间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这是描写的形象性决定的。
描写和叙述一样,在写作中的应用范围很广泛。以形象性作为特征的文学体裁,自然用它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依靠它来塑造人物和再现环境。可以这样说,没有描写就没有文学作品。一部分形象性比较强的记叙文和说明文,描写也应用得比较多。议论文和应用文则极少描写,若偶有为之,用得恰当,也能够增加文章的生动性。
描写有多种类型。从描写对象上分,有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从描写角度上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的手法上分,有细描和白描。还可以分得更细,如人物描写,又可以分为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对描写的要求是:
❶目的明确。描写要从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需要出发,不能随兴所至,毫无目的地进行描写。一定要防止孤立地描写,因其脱离文章总体表达的规范,游离于其他文字之外。
❷形象具体。抽象只能通向概括,不具体就无描写可言。要使人物栩栩如生、血肉丰满,要使景物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就必须写得具体,写得形象逼真。描写的语言要和描写对象贴近,没有间隙,如此才能生动传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❸抓住特征,不落俗套。人无全肖之人,景无全同之景,其独异处就是其特征。描写要力求新鲜、生动,就必须把力量花在对人或事物的特征的描绘上,否则,只见共性而不见个性,则很容易落入一般化、老一套,从而窒息描写的自然生机。要多采撷于生活,以获得属于自己的新鲜而独到的感受,以描绘出事物的个性。对前人的描写只能借鉴而不能机械模仿。如果一味模仿,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那么描写就名存实亡了。
❹形似中求神似。既要力求描写在外在形态上与客观对象相象而逼真,又要力求把描写对象的内在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形似是起码的要求,神似是更高的标准;形似是神似的基础,神似是形似的升华。写人最重要的是神似,对人物言行举止甚至肖像的描写,都应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精神和性格。对事件的描写,在描述其过程的同时,应体现其本质。对动物或无生命的事物的描绘,也可以根据事物本身的特点和文章的主题,写出其精神来。

☚ 视点   肖像描写 ☛
描写

描写miaoxie

是用形象化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生动描绘和摹写的一种文学的基本表现手法。它的特点在于能够把客观事物的形态、特征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身临其境和广阔想象的天地。它的方法有多种。按照描写的对象划分,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按照描写的方式分,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人物描写的主要目的在于刻画出性格鲜明的人物,故又有多种的表现方式,即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它的主要作用是:
❶交代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
❷烘托气氛;
❸衬托人物情绪;
❹显示人物性格。它用于叙事性作品时,多强调对客观事物作逼真地再现;用于抒情性作品时,则允许带有较多的夸张、虚构成分和主观色彩。

☚ 抒情   议论 ☛
描写

描写Miaoxie

写作的主要表达方法之一,是对表达对象的特征、状态作具体、形象、生动的描绘和摹写。它的基本要求是具体、真切,应写出人物或景物的特征,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一样,感到十分逼真。描写与叙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记叙类文章中,这两种表达手段经常结合运用,有时甚至难以分别。但它们仍有本质的差异: 叙述着重对人物或事件作较为概括的交代和介绍,使之清楚明白,带有粗线条和动态的倾向;描写则致力于对人物或环境作具体的描绘和刻画, 使之形象生动,带有细致入微和静态的倾向。描写也有各种不同的类型。从描写的对象上分,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从描写的角度上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的手法上分,有细描和白描;等等。记叙类文章中,描写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在论说类文章中,恰当运用描写,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生动性。

☚ 角度   白描 ☛
描写

描写

是指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家以富于形象性与感情色彩的语言,具体而生动地再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环境等多方面的面貌与特征,是文学创作的最基本的手法之一。描写手法从描写对象上大致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从描写方式上又可分为概括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对比描写;从描写风格上还可分为白描、细描等等。其中,人物描写是文学创作中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一般包括对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为等多方面的描写,在具体描写中注重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注重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和谐与统一,一部作品人物描写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低;环境描写是文学创作中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形象的描绘,利用对环境的描写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条件等,能显示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对于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深化作品主题思想、增强作品真实感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细节描写是文学创作中对人物或事件的外部特征与内在联系等的具体细致的描绘,是文学作品塑造艺术形象的基本手段,细节的描写要符合生活的真实,要服从于塑造人物形象与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概括描写是文学创作中对人物或事件的全面整体的综合性描述,这种描写通常是在情节展开以前对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的说明或介绍,以给读者一个总体的印象;直接描写也称“正面描写”,是文学创作中对人物或环境作直接正面的描绘,这样可使读者直接感知作品的艺术形象和环境氛围;间接描写也称“侧面描写”,是指文学创作时对人物或事件不做正面的描写,而是通过描写周围事物对它的反应、印象感受等来表现它的形态与特征,这种方法十分含蓄,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想像力与参与意识;对比描写又分为正比与反比两种,前者是把被描写的对象和与其相类似的事物放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对照描写,而后者则是把被描写的对象和与其对立、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对照描写,这样可以产生一种强烈的反差,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而白描与细描是两种不同的描写风格,前者是以精练、准确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或事件的精神面貌或发展进程,后者则是以细腻的笔法,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细致的描绘。在文学创作中,描写通常与叙述等手法结合起来使用,以塑造出具有强烈艺术魅力的艺术形象。

☚ 人称   抒情 ☛

描写

文艺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之一。指用形象性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景物描写等。

描写

描写

文学创作的三大表现手法之一。指作者用形象的、渗透着情感的语言,具体生动地再现人物、事件、环境的多方面面貌和特征。按内容分,有人物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等。按方式分,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按风格分有白描和细描等。描写比叙述、抒情在文学作品中更显重要,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主要靠描写来实现。好的描写,应该把客观对象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动、有静,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 叙述的繁简疏密   人物描写 ☛
0000398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7: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