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推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推托

 俗话说: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这句话,不能一般地去理解,因为我们向来主张众志成城,群众力量伟大,三个和尚如果充分发挥力量,是一个和尚所望尘莫及的。
 “三个和尚没水吃”的说法,只能用来说明彼此推托、互不负责的现象。遇到轻而易举、与自己有利的事,可以争; 遇到麻烦困难、又与自己不利的事; 可以推。这种“推” 往往又是在所谓 “谦虚” 的形式下表现出来的:
 甲说: 此事意义重大,乙能力强,非乙莫属。
 乙说: 此事甲富有经验,还是甲办为好。
 丙说: 甲、乙两人哪个干我都赞成,只要把我除外。甲、乙、丙三人中也许本来有人想干而且也愿意干的,但你推我,我推你,辗转循环,相因成习,本来不愿干的,固然不干,本来愿意干的,在“推” 风之下,也难于启口,于是时日迁延,一事无成。
 补救之道,一曰分工明确; 二曰当仁不让; 三曰负主要责任的人,一方面要善于吸收各方正确的意见,发扬民主,另一方面又要当机立断,依法行事。不要把有力的办事机关,变成谈谈说说、吵吵闹闹的茶馆。


 1950年
 (1984年人民日报出版社版《马铁丁杂文选》)


 赏析 生活中,尤其是集体生活、公共事业中,扯皮推诿何其多也! 人们对它深恶痛绝,却又常常无可奈何,于是“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形象说法便挂在了人们的嘴边,人越多事情越难办,或者说个人的事情好办、大家的事情难办,这似乎已成定论。
 这篇杂文也是谈的这种现象,也是从“三个和尚没水吃”谈起,这都平常;它的不平常之处,在于抓住了特定时代“推托”现象的新特点:不再是明打明的“你不干我也不干”,而是打起一种“谦虚”的幌子,先把别人捧起来,好象是要成全别人,好象是虚怀大度,好象是不争功夺利,同时自己也就“礼貌”地避开了应负的责任。作者不但认识到了这种“谦虚”的卑劣自私,勇敢地撕下了它似乎无懈可击的伪装,而且对症下药,指出了三条“补救之道”,这三条可以说是语语中的,无论对建国初期那种谦虚的推托,还是对后来严重滋长的“大锅饭”效应,都是一剂有效的良药。从这里也可看出作者的深刻和敏锐。
 这篇杂文在写法上的一个特点,是使用了“虚拟”形象。当谈到“推托”往往是在所谓“谦虚”的形式下表现出来的时候,文中出现了甲乙丙三个人的对话,他们并非具体的某一个人,而是一种“虚拟”的人物,这种写法既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又平添了“形象”本身的涵盖力,在读者方面容易引发联想,从而获得鲜明的印象。文章的结尾,按照首尾照应的常规,似应把话题回到“和尚”或“庙堂”上来,大概作者考虑这么写不真切,缺乏形象应有的力量,于是顺手点出一个“谈谈说说、吵吵闹闹的茶馆”,无庸置疑,这样写更贴切,也更能唤起读者的想象,这大约也从一方面体现出杂文不拘陈规、只看效果的个性。

推托t‘ uei213 t‘ uɣ213

托故推辞: 他请着吃饭,我~没去。《西厢记》: “夫人失信,推托别词,将婚姻打灭。”

推辞;推却;推托tuīcí tuīquè tuītuō

【同】 都是动词;都有拒绝、不肯做的意思;都用于书面语。
【异】 “推辞”侧重于用语言表示不肯接受;推辞的对象多为任命、邀请、馈赠等;可带谓词性宾语。[例]她拉我到她家去吃饺子,我~不了。“推却”侧重于用语言或行动表示不愿承担;推却的对象多为别人要自己做的事情;也可带谓词性的宾语。[例]周而复《诺尔曼·白求恩》:“‘我这两天不舒坦,下次再……’他摇摇头,婉辞~了。”“推托”侧重于借故不接受;推托的对象多为宴请、要求、事情等;能带主谓短语作宾语。[例]他见人家这般热情,想到自己一个劲儿~,倒觉得自己不够意思了。
【反义】 推辞—接受 答应 同意 应承 应允/ 推却—接受 同意 承担 允诺/ 推托—接受 同意 答应


推托;推脱tuītuō tuītuō

【同】 都是动词;都有推辞的意思;都常用于书面语。
【异】 “推托”指借故拒绝或推让,不肯接受;中性词;常带谓词性宾语;能重叠成ABAB式。[例]他知道不能~,便说:“好吧!去就去。”“推脱”指推卸、摆脱、不承担的意思;常含贬义;作谓语常领抽象名词宾语。[例]一遇麻烦就~责任,这种人不能当领导。
【反义】 推托—接受 同意 答应/ 推脱—承担 接受

推托tuītuō

〈动〉托故拒绝:不能推托│推托生病│请勿推托。
【同义】推辞│推脱。
【反义】答应│接受。

推托;推脱

◉ 推托tuītuō  借故拒绝。〈例〉借故~/ 他~身体不适,不愿出门。〈近〉推辞/ 推谢。〈反〉答应/ 应承。
◉ 推脱tuītuō  推卸。〈例〉~责任/ ~干系/ ~不管/ 这是不容~的义务。〈近〉推卸。〈反〉承担。

推托

(同)推辞 推却 推卸 推脱

推托tuī tuō

借故拒绝:凤姐见如此,心中到十分欢喜,并不偷安~,恐落人褒贬。(十四·297)

推托←→应承tuī tuō ← → yìng chéng

推托:借故拒绝。
应承:答应(做)。
【例】 黑老蔡见他故意推托,刚想说话,有个老乡跑来报告:孙公堤那儿发现一伙劫道的,在打枪呢。(孔厥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 这时郭正明跑过来,悄悄问我说:“怎么样? 高书记应承了没有? ” (马烽: 《太阳刚刚出山》)

推托

推托

诿
推托之辞:托辞
推托有病:推病 托病 称病 谢病 属疾
拖延推托:挨推
支吾推托:支托
内心愿意,表面却假意推托:半推半就 半就半推
称故推托:推称
借词推托:托词
 以各种借口推托、拒绝:推三阻四 推三托四 推三推四 推三卸四 推三拉四 推三挨四
一再推托:一推两搡
一再推托、拖延:推三拖四 推三宕四
(借故拒绝:推托)

☚ 拒绝的方面   推辞 ☛

推托tuī tuō

❶托故推辞。《西厢记》本三折一:“夫人失信,~~别词,将婚姻打灭。”
❷推举,请托。徐干《中论·谴交》:“~~恩好,不较轻重。”

推托tuī tuō

❶伤科手法。用手向前或向上用力托承。《伤科汇编·手法总论》:“牮者,或坐其上,或卧于地,用手将患人擒住,随用足跟牮去,比之用手推托,便捷甚矣。”
❷托故推辞。
❸推举请托。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0:3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