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推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推官 推官官名。唐代在节度使、观察使等下置推官,掌勘刑狱。元明于各府亦沿置推官。 ☚ 艾窝窝 没上头的丫头 ☛ 推官官名。为唐代后期节度、观察、团练、防御等使的属官。此外,度支、盐铁等使也置推官,掌推按刑狱。 推官 推官官名。唐代始设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等的属官,以后诸州府亦置,为军事推官。宋袭唐制。元、明时则于各府知府下设推官一人,专管一府刑狱审判。据《明史·职官志》,明代推官六、七品不等。第七回写及尚推官及其子尚举人。 ☚ 知府 举人 ☛ 推官: 官名。唐代设置。为节度使、观察使的僚属。宋沿其制,有节度推官,观察推官等名。元、明于各府皆置推官,掌理刑狱。清初仍其制,后废。参阅 《历代职官表·司通表》 推官【同义】总目录 推官帐干 推官tuī guān〖名词〗 推官官名。唐玄宗置采访使,其属官有推官。其后,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及团练使下皆置推官。其位在判官、掌书记之下,巡官之上,掌推勾狱讼之事。宋代财政三司使各部皆设推官一人,办理各案公事;地方州、府亦置推官,以审理刑狱,推鞫案件,主管司法。元、明至清初沿置,后废。 推官参见[推事]。 推官 推官官名。唐代始置。为节度使、团练使属下,此后历代置于各府,掌审理案件。《新唐书·百官志四》:“团练使、副使、判官、推官、巡官、衙推各1人。防御使、副使、判官、推官、巡官各1人。”《清史稿·职官志三》: “顺天府: ……推官、知事,(并从六品)。”“奉天府……康熙二年 (公元1663年)置丞1人; 治中、通判、推官 (六年省) 各1人。” ☚ 推事 推丞 ☛ 推官tuī guān官名。唐代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防御使之属官。其后,诸州、府皆置有推官。《本草纲目·郁金》:“李巽岩侍郎为雷州推官,鞫狱得此方,活人甚多也。” 推官官名。唐代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防御史所属有推官,掌勘问刑狱。宋代于三司各部置推官一人,主管各案公事;府、州亦置此职。金于诸京留守司置推官,诸路总管府及诸府亦置推官,均掌分判刑狱及其他政务,秩从六品或正七品。元于诸路总管府及散府均置推官,掌刑狱之事。明惟于府设推官,理刑名,赞计典。清初各府亦设挂衔推官及推官各一人,专掌谳狱之事,先后在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和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裁省。 推官幕职官名、选人阶官名。 职源与沿革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防御使推官,唐玄宗天宝后始置(《新唐书 ·百官志》5《外官》、《事物纪原》卷6《推官》)。宋代沿置。有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推官等(《宋史·职官志》7《幕职官》、《长编》卷222壬午)。 职能❶为州、府属官,掌收发符,协理长吏治本州、府公事(《宋会要·职官》48之8引《哲宗正史职官志》)。 品位❶节度推官、观察推官、防御推官、团练推官以及军事推官,元丰新制正九品,元祐后从八品(《宋会要·职官》8之3、4,《分纪》卷39《幕职官》,《庆元条法》卷4《官品令》)。凡推官,位次于本使判官,如节度推官次于节度判官、军事推官次于军事判官等(《宋史·杨偕传》)。 编制每州、府常置一员,小州判、推官不并置(《分纪》卷39《幕职官》、《宋史·职官志》7《幕职官》)。其中,节度推官从军额;其余自观察推官以下,则从州、府名(《宋会要·职官》48之11)。 推官〈名〉官名。唐朝始置,隶属于节度使、观察使等,掌推勾刑狱之事。明朝和清初为各府的属官,排位在知府和同知、通判之后,故又称四府。后废置。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