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财纵囚越关案
此案发生于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苏州府管下七县地方。明初在各州府县设立巡检,“察奸顽而捕私邪”,但是“其所任巡检皆不得其人;人皆不度其所掌是其重事也,往往将越关逃军逃囚。虽鬓发墨面文身,受财而纵行之。”洪武十九年四月初十日,苏州府管下七县地方,捉拿黥面文身鬓发在逃囚徒一十三名,无黥刺一十九名,逃吏二十五名,逃军六名。上述囚犯经过隘口之巡检受财纵其脱逃,事发后拿至法司并各为鞫问,一一召供在官。此案共牵涉巡检七名,弓兵一十五名,皆被判处死刑。若依律受财故纵与囚同罪,刑罚不至如此。明初朱元璋推行“重典治吏”政策,法律打击的重点是官吏贪赃枉法及渎职犯罪,常常对此类犯人不依律条而处以极刑。此案对七名巡检,一十五名弓兵皆处以死刑,目的在于强化官吏责任,防范受财纵囚,以保证巡检的作用和效力。朱元璋将此案收入《御制大诰》之中,使之成为典型案例,用以惩戒巡检的不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