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掌上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掌上舞典源出处 唐·李冗《独异志》:“汉成帝赵飞燕身轻,能为掌上舞。”又《南史·羊侃传》:“舞人张净琬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上舞。”《梁书·羊侃传》亦载,“掌上舞”作“掌中舞”。 掌上舞zhǎng shàng wǔ形容女子舞态轻盈;或形容柔细轻灵之物。《汉书》:“赵飞燕体轻,能掌上舞。”(引自《太平御览》卷五七四)《南史·羊侃传》:“儛(wu)人张净婉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上儛。”聂夷中《大垂手》:装束赵飞燕,教来掌上舞。罗隐《偶题》: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张祜《宫词》之二:自倚能歌日,先皇掌上怜。 掌上舞典源出处 唐·李冗《独异志》:“汉成帝赵飞燕身轻,能为掌上舞。”又《南史·羊侃传》:“舞人张净琬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上舞。”《梁书·羊侃传》亦载,“掌上舞”作“掌中舞”。 释义用法 赵飞燕体轻,善掌上舞,得宠于汉成帝。南朝梁羊侃家的舞伎张净婉 (静婉),腰围只有一尺六寸,亦能掌上舞。后用此典表示女子受帝王宠幸,或形容其体态轻盈。 用典形式 【上掌】 唐·李商隐:“上掌真何有? 倾城岂自由?” 【飞燕轻】 元·萨都拉:“阿环起学飞燕轻,笑唤三郎作供奉。” 【转纤腰】 清·朱彝尊:“不是羊家张静婉,如何帖地转纤腰?” 【轻身舞】 唐·李白:“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 【皇后舞】 唐·李商隐:“为矜皇后舞。犹著羽人衣。” 【掌上人】 清·钱谦益:“生来形影镇相亲,画里春风掌上人。” 【掌上怜】 唐·张祜:“自倚能歌日,先皇掌上怜。” 【掌中行】 宋·无名氏:“看来只惯掌中行,怎教在烛花影里?” 【掌中轻】 唐·杜牧:“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唐·张南容:“为照齐王门下丑,何如汉帝掌中轻。” 【掌中舞】 唐·武平一:“正悦掌中舞,宁哀团扇诗。” 【静婉腰】 五代·牛峤:“金羁白马临风望,认得羊家静婉腰。”清·吴伟业:“谁画张家静婉腰,轻绡一幅美人蕉。” 【静婉舞】 唐·皮日休:“静婉舞偷将动处,西施颦效半开时。” 【纤腰掌上】 南朝陈·江总:“团扇箧中言不分,纤腰掌上讵胜愁。” 【君王掌上】 唐·元稹:“君王掌上容一人,更有轻身何处立?” 【赵后身轻】 唐·李商隐:“宓妃腰细才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 【掌上承恩】 宋·黄升:“当时掌上承恩,而今冷落长门。” 【掌中飞燕】 宋·柳永:“解教天上念奴羞,不怕掌中飞燕妒。” 【掌中无力】 唐·温庭筠:“掌中无力舞衣轻,剪断鲛绡破春碧。” 【飞燕掌中娇】 南朝梁·吴均:“垂手忽迢迢,飞燕掌中娇。” 【轻于赵皇后】 唐·李商隐:“轻于赵皇后,贵极楚悬黎。” 掌上舞【出处】 《太平御览》卷五七四引《汉书》:“赵飞燕体轻,能掌上舞。”《南史·羊侃传》:“儛(wu 同“舞”)人张净婉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上舞。” 掌上舞传说汉元帝后赵飞燕能在手掌上舞蹈,极言其体态轻盈。事见《白孔六帖》六一《舞·杂舞》。《南史·羊侃传》:“儛(舞) 人张净琬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上舞。”《梁书》也作“掌中舞”。 舞蹈 舞蹈舞(~场;~伴;蹈舞;歌~;刀~;乐~;领~;集体~) 乐容蹈躧 另见:歌舞 舞衣 吟咏 艺术 术人 旋转 ☚ 舞蹈 跳舞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