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捣练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捣练子

捣练子

词牌名。又名《捣练子令》、《杵声齐》、《深院月》。有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双调三十八字,上下阕各三平韵。又曲牌名。南曲入仙吕宫引,字句格律与词牌单调同。北曲入双调,字句格律与词牌异,但与词牌《生查子》上阕相近,《九宫大成谱》以为即《生查子》,用作小令,或用在套曲中。参见“常用词谱”类。

☚ 回波乐   潇湘神 ☛

捣练子

捣练子

又一体

☚ 荷叶杯   潇湘神 ☛
捣练子

捣练子

又名《捣练子令》、《深院月》、《夜如年》、《夜捣衣》、《杵声齐》、《望书归》、《剪征袍》。明杨慎《词品》卷一谓李后主“词名《捣练子》,即咏捣练,乃唐词本体也”。敦煌曲有此调传辞九首,为四首、五首之两联章,均演孟姜女故事。五代人所作与敦煌词句韵悉同。《词律》卷一、《词谱》卷一俱列李煜“深院静”一首(《词谱》误为冯延巳作)为正体,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起为三字对句,馀七字三句。《词谱》又列李石“心自小”双调一体,三十八字,上、下片同,各五句三平韵.前后结七字句析为三字两句。徐本立《词律拾遗》卷二又补列宋无名氏五十二字一体(云染幕),系将李煜二十七字体末句之七字改为六字作两句,而加成双叠。

☚ 换遍歌头   捣练子令 ☛

捣练子

长相思,久离别。为谁憔悴凭谁说?卷帘贪看月明多,斜风恰打银釭灭。

这首闺怨词,选取夜晚望月怀人、风吹灯灭的生活细节,细腻地刻画了思妇闺房独处的哀怨。

起句直道思妇心中的隐痛。相思是离别的逻辑结果,而长时间的苦苦思念,又增加了离别的痛苦。“长”、“久”对举,加重语气,近乎口语的两个短句浸透了思妇的情感。“为谁憔悴凭谁说”,进一步刻画思妇的幽怨。思妇正当华年,夫婿却远去不归,她守着空闺孤灯,无可奈何地看着青春正一天天、一刻刻地从身边悄悄流逝,心中凄楚,不言自明。岁月无情,青春难驻,人也因长相思而渐渐憔悴下去,然而这“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词)的情怀又向谁去诉说呢?语句悲愤,凄恻,如泣如诉,令人黯然神伤。

下两句从正面描写转为侧面烘托。更深人静,夜幕重重,思妇形单影只,倍感孤独凄惶。为了排遣心中的抑郁,她卷起门帘,举头仰望天上的明月。月色如水,洒满大地,这一片清光曾给多少离人带来“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宋谢庄《月赋》)的精神慰藉呵!一“贪”字,写出了少妇对美满爱情生活的渴求,真能传神。然而卷帘放进来的不光是明月,恼人的斜风也乘虚而入,蓦地吹灭了闺房内的银灯。这一极富象征意义的细节,昭示了思妇真实的不幸的命运。全词到此戛然而止,不再多著一字,可无限的凄凉,已然尽在其中了。

词人为女性,本篇即使不是实写亲身所历之境,那么至少也应掺有自己的一部分生活体验,故能做到细腻、真切如此。


古代民歌《捣练子》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捣练子

 

心耿耿,泪双双,皓月清风冷透窗。人去秋来宫漏永,夜深无语对银釭。


 这首小令字数少,语言精练,虽然境界不广,但传达出失去情爱女子的幽怨之心曲,还是深婉感人的。
 小令从神与形两个方面,用两个三字句,将女主人公形象描写出来。她一心一意,忠心耿耿,是个对爱情充满热情的人。然而不知何故,她甜蜜的恋爱遭到了失恋的痛苦折磨,双眼垂泪。开头这两个对称的短句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交代这个人物的任务,可谓突出中心,不枝不蔓。一般的诗词,多从客观环境描写开始,气氛渲染到一定程度才烘云托月般将主要人物送到读者面前。这首小令单刀直入,开门见山,有民歌直率痛快、坦诚无忌的特点。
 当然,一首词尽管短小,但句句直露,也了无趣味。所以第三句 “皓月清风冷透窗”,以画龙点睛之法,精练地描写了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及她在这一环境中的深切感受。天上是一轮明月,银光四溢,玉宇生辉;地上是阵阵清风,迎面吹来,沁人心脾。清风、明月,明月、清风,这本是秋夜非常令人赏心悦目的优美环境的最重要标志,足供欣赏者受用不尽。“惟山间之明月,与江上之清风,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前赤壁赋》)可是这位女子非居山间,非处江上,她只生活在一个相对而言极狭小的空间,她被局限在居室中,不能自由自在地享受常人所能享受的清风明月,只能隔着窗户,看月光透窗而入,看秋风破窗而来。这哪有一点欣赏享受的乐趣?难怪她只感到“冷”。这个“冷”字看似不经意,实际是关键词,具词眼意义。以之为据,我们可以探得 “心耿耿,泪双双”之因了。
 为什么会“冷”呢?仅仅解释为气候的变化是肤浅的。因为秋风袭人只能让人身冷而不至于心冷。“冷”的深层意蕴由第四句揭示出:“人去秋来宫漏永”,可以暖她心头,与她亲热的人走了,这是她感到冷的最根本原因。孤独、寂寞、凄寒,这是紧紧交织在一起的,任谁也是难以摆脱的,何况一个弱女子呢?特别当暑去秋来,一片肃杀,满眼秋光,遍地落叶之时,更让人触景生情,不禁更冷更凄凉。尤其在单调的漏滴声没完没了而且慢慢变长的秋夜,更是令人感到孤寂难耐,透心的冷。
 词最后一句写出了这位女子的万般无奈,只能“夜深无语对银釭”。因为心潮起伏,耿耿不平,所以她夜深也不能入睡。满腹的话,无人可倾诉,只能面对忽明忽暗的灯,凝思出神。银釭,灯盏。釭即灯。孤独的人与孤灯为伴,对孤灯出神,似乎在默默地与孤灯交谈,这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场面。这首词用在结尾处,含蓄婉曲,一切尽在“无语”不言中,与开头的直率坦诚形成了对比。
 这首词除了透过窗户看到皓月,感到清风,稍微拓展了一点境界外,其他的描写都是属于她居住处的室内。“宫漏”、“银釭”,说明她生活的天地是很小很小的。从“宫漏”,“银釭”等器具也可见她生活的环境里物质享用是很讲究的,她所缺的是精神上的东西。泪落心冷的原因不言自明了。全词遗形取神,在描写环境的同时,深深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内心感受,深衷浅貌,余韵无穷。

《捣练子》鉴赏、赏析和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捣练子》

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燕山更不归。造得寒衣无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 长城路,实难行。乳酪山下雪纷纷。吃酒则为隔饭病,愿身强健早还归。

——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

孟姜女,民间传说中人物。汉代刘向《列女传·齐杞梁妻》四记齐杞梁殖战死。其妻哭于城下,十日而城崩。又唐人所编《琱玉集》记载秦时有燕人杞良,娶孟超女仲姿为妻,杞良被遣筑长城为官吏所击杀,仲姿哭长城下,城即崩倒。在后来民间传说中,孟仲姿和杞梁多作孟姜女和范喜良。从这首《捣练子》,可知唐代已盛行孟姜女的故事。

《捣练子》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杞梁一去燕山久而不归,三九隆冬,其妻千里迢迢,前去送寒衣,由是表现夫妻感情的深笃。下片写姜女不顾路途艰险,在大雪纷飞之际,祝愿丈夫身体强健,早日平安归家。上片中一、二两句交代人物关系,第二句的主语为杞梁, “一去燕山更不归”,暗寓谴责讥刺,因为杞梁的一去燕山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迫于封建统治者强征徭役的暴政, “更不归”,写出征期之长,音信皆无,令亲人不能放心。三、四句写出姜女的处境艰难,也反衬出性格的坚强。做好寒衣没有人去送,可见姜女家中没有年轻力壮的男子,扩而言之,全村的青壮年全都被抓去修筑长城,因此只好自己去送。在封建时代,一个年轻的弱女子抛头露面,千里迢迢,远送寒衣,需要何等的决心与勇气!

下片前三句写送衣路上,本来就路途难行,却又碰上天下大雪,就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女主人公没有畏缩,反而由大雪天寒,想到丈夫的处境。最后两句是姜女的希望与祝愿。 “吃酒则为隔饭病”,意为临行时一定曾嘱咐丈夫一人在外,不要喝酒,因为借酒浇愁,容易伤身。但面对纷飞大雪,却又希望丈夫能饮酒御寒。 “则为”,只为之意。 “隔”,阻隔,挡住。 “饭病”,“饭”为讹字,应作“犯”。意为适量喝点酒,只是为了阻隔老病复发。最后直抒胸臆,希望丈夫身体康健,以便能早日还家,重归团聚。字里行间,姜女的美好心灵,对丈夫的体贴关心,油然溢出。

这首词的人民性极强,这是孟姜女故事广泛流传,旺盛的艺术生命力的基石。全词没有一句直接谴责封建统治者,却又无一句不是控诉暴政拆散家庭,带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灾难与不幸。孟姜女与杞梁均为鲜明可信的典型形象,代表着千千万万征夫怨女的共同遭遇,因而极易引起被压迫者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共鸣,成为一曲久传不衰的哀伤乐曲。

至于姜女的悲惨结局,见于《古谣谚》卷八十所引《琴操》中的《芑(即杞)梁妻歌》,其歌记载说: “芑梁妻叹者,齐邑芑梁殖之妻所作也。庄公袭莒,殖战而死,妻叹曰: ‘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外无所依,内无所倚,将何以立吾节,岂能更二哉,亦死而已矣。’于是乃援琴而鼓之曰: ‘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哀感皇天,城为之坠,曲终,遂自投淄水而死。”总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补充和演化,世代的民间艺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加以浪漫主义的瑰丽想象,使之更加完整和动人,孟姜女也就成为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不朽艺术形象。

捣练子

捣练子

词牌名。又名捣练子令、夜捣衣、夜如年、杵声齐、深院月、翦征袍。单调。明·杨慎《词品》:“李后主词,词名《捣练子》,即咏捣练,乃唐词本体也。”内容多为思妇怀念征夫。始见南唐李煜词。
全词共5句27字。第二、三、五句押韵,均用平声韵。第一、二句为三字句,三、四五句为七字句。常用格体为:
平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 渔歌子   调笑令 ☛
捣练子

捣练子

词牌名。又名《捣练子令》、《夜捣衣》、《夜如年》、《杵声齐》、《深院月》、《翦征袍》。单调。明·杨慎《词品》:“李后主词,词名《捣练子》、即咏捣练,乃唐词本体也。”内容多为思妇怀念征夫之词。始见南唐李煜词。
全词共五句二十七字。第二、三、五句押韵,均用平声韵。第一、二句为三字句,三、四、五句为七字句。常用格体为:
平平仄,仄平平 (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

☚ 渔歌子   南乡子 ☛
0000232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