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挽文山丞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挽文山丞相 挽文山丞相元诗篇名。七律。虞集作。见《元诗选》初集《道园遗稿》。虞集生于宋元之际,入仕元朝,心怀故国。这首《挽文山丞相》诗,沉痛哀悼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壮烈殉国。诗中歌颂文天祥力图恢复宋室,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引用“新亭对泣”的典故,说明宋亡之后,局面比东晋渡江时还不如,连残山剩水,半壁江山都保不住,思之怎不令人内心感到无限凄切。全诗为:“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这首诗诗风端严,用典精切,曲折地传达出诗人的心境。他曾遭疑忌,故慨叹当时蒙古贵族统治者的压迫,更甚于东晋、南宋之时。 ☚ 岳鄂王墓 上京即事 ☛ 挽文山丞相
这首七律,是诗人对文丞相、文天祥的追悼之词,当不是什么“挽诗”。因为文天祥在至元十九年(1282)于燕京就义时,虞集还只有十来岁,不可能草拟挽诗。此诗是通过一系列典实的运用,哀悼了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之死,歌颂他为国抗敌至死不移的大无畏精神。 * * * * 此诗文字障碍比上几首要多一些,主要是用典较多,全诗八句却有七句用典。有的一句还不止一典,因此,要了解诗意,必先弄清这些典故的内容及其寄寓之意。现在着重讲讲诗中引用的典实。 金戈挽落晖——用的是“挥戈反(返)日”的典故。它出自《淮南子·览冥训》中“鲁韩交战”的故事。鲁阳公同韩军作战,战斗正激烈时,日已将暮,他用戈挥日,“日为之反三舍”(即太阳退避三舍,即退到三个星座之后)。此喻南宋垂亡局势,而人民抵抗精神不息。 南冠楚囚——语出《左传·成公九年》,杜预注:“南冠,楚冠。”后以“南冠”为囚犯之代称。这里指文天祥被囚于大都。 子房复仇——张良,字子房,其家五世为韩相。秦灭韩后,张良决心为韩复仇,假手刺客击秦始皇于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境),误中副车,未遂,后助刘邦灭秦兴汉。 孔明佐蜀——诸葛孔明辅佐刘备的蜀汉数十年,曾六出祁山,为谋求恢复汉室出了大力。但是统一大业未竟,即于第六次出兵祁山伐魏时,在五丈原屯田,打算准备就绪后进兵长安,但终因劳累过度呕血死于军中,“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在另一首《咏怀古迹》中云:“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祚(zuò做),皇位、国寿。班固《东都赋》:“往者王莽作逆,汉祚中缺”。此言汉之国祚已尽,势在必亡。 鼎湖龙去——事出《史记·封禅书》,相传黄帝铸鼎于荆山,鼎成,他即乘龙而去。后人遂称其地为“鼎湖”,并以“鼎湖龙去”,言皇帝之死。此指宋端宗及帝昺之死。 令威鹤归——用汉丁令威学道灵虚山,后化鹤归辽东故里的故事。见《搜神后记》说:辽东丁令威学道后化鹤归里,停在城门华表柱上,少年欲举弓射之,鹤即徘徊于空中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此借喻文天祥被俘而亡,终于不归。 新亭对泣——典出《世说新语》,故事说,东晋初年,一些名士常集于新亭(今南京市南有故址)游宴,每望中原,即有“风景不殊,正自有河山之异”的慨叹,皆相视而流泪。 * * * * 语译全诗—— 徒然挥戈留暮日,宋朝大势如落晖; 元军气势似风劲,成仁救宋魂巍巍。 张氏五世相韩国,为报国仇刺秦王; 孔明勉力复汉室,运移汉祚终难违。 黄帝铸鼎乘龙去,日没云暗帝双亡; 令威化鹤迟迟返,文山舍身竟不归! “新亭对泣” 晋时事,风景无殊山河异; 元蒙为害尽南渡,如今局势国脉微! 这首诗之题旨鲜明,它极赞文天祥为宋朝生存而舍身取义的英雄行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缅怀故宋的情志。 在艺术上,此诗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用典精切,传情曲折。诗人把诗篇写得情事相生,景中传情,在吊古伤今中渗透着对文天祥崇高爱国精神的钦敬和对故国怀恋的深沉感情。但是,这种感情的传递,以及文丞相之心事,都不是诗人用直捷的语言表达的,而是借助于大量历史典实(一诗七典)委婉而又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比如:—— 以“金戈返日”,喻南宋垂亡局势,而人民的抗战精神,却又如鲁阳公虽败而不息; 以“孔明仕蜀”,说明诸葛亮虽不顾“汉祚已移”,但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高尚精神,也在文天祥身上体现出来; 以“新亭对泣”,不但传达出人们对亡国的哀痛心境,同时,也表示了对元蒙统治的现实的不满情绪。 挽文山丞相 徒把金戈挽落晖〔2〕,南冠无奈北风吹〔3〕。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4〕云暗鼎湖龙去远〔5〕,月明华表鹤归迟〔6〕。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泪洒时。〔7〕 〔1〕本篇选自秀野草堂本《元诗选》初集《道园学古录》。文山丞相:南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号文山,德祐二年任右丞相。 元兵东下,他在赣州组织力量抗元,兵败被俘,不屈,后被杀害。本诗为作者哀悼文天祥之作,歌颂了文天祥力图恢复宋室的不屈精神,流露出对故宋的怀念。 虞集(公元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仁寿(今四川仁寿)人,寓居崇仁(今江西崇仁)。元成宗大德初年,曾为大都路儒学教授,累迁奎章阁侍书学士。其诗与时人杨载、范梈、揭傒斯并称。清代姚鼐评论说:“歌行以才气纵横为奇。六一(欧阳修)、道园,皆短于才气,而两公各具风韵,使人爱不释手。 六一有深湛之思,道园具闲逸之致。” 〔2〕“徒把”句:《淮南子·览冥训》言鲁阳公与韩国交战,正难解难分之时,天色将晚。 鲁阳公举金戈向日一挥,“日为之返三舍”。 〔3〕南冠:原指楚国钟仪拘囚在晋国,仍戴着楚帽,弹奏楚曲,不忘故国。此以南冠借指文天祥被拘囚。北风:意为来自北方的异族入侵。且文天祥被俘后解往北方元大都(今北京)。 〔4〕“子房”二句:子房,张良,字子房。祖先是战国韩国人。秦灭韩,他求得刺客,以大铁椎击秦始皇于博浪沙,误中副车。后逃匿于民间,磨砺学识,后辅佐刘邦灭秦兴汉。诸葛,即诸葛亮,琅琊(今山东沂南)人,曾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人称“卧龙”。刘备三顾请出,他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汉祚(zuo),蜀汉的皇位。此二句用张良和诸葛亮比喻文天祥。 〔5〕“云暗”句,据《史记·封禅书》载:黄帝铸鼎荆山下,鼎铸成,有龙下迎,黄帝乘龙而去。后人遂称其为鼎湖。鼎湖龙去,指皇帝死去,喻南宋的灭亡。 〔6〕“月明”句:辽东人丁令威学仙得道,化鹤归辽,栖息在城门华表柱上,遇欲射之少年,鹤在空中盘旋而歌:“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此意为文天祥就义后,魂魄不曾南归。 〔7〕“不须”二句:据《晋书·王导传》载,东晋初年,一些名士在新亭(今江苏南京市南)游宴,每望中原之地,便有“风景不殊,正自有河山之异”的哀痛,相视流泪。这两句说:不必再登上新亭北望中原(因为宋室已亡),远不如前朝东晋渡江洒泪之时了。 这首诗和赵孟頫的《岳鄂王墓》一样,都是元初士子悼挽爱国志士、寄托故国之思的佳作。全诗的重点是歌颂文天祥正气凛然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力图恢复宋室至死不渝的坚强意志;也流露出作者对英雄长逝的哀痛和故国沉沦的伤感。陶宗仪评云:“读此诗而不泣下者几希。”(见《辍耕录》)诗中大量用典,贴切工稳,自然而含蓄,能代表元人学杜甫、李商隐的成就。 《挽文山丞相》《挽文山丞相》
虞集 徒把金戈挽落晖①,南冠无奈北风吹②。子房本为韩仇出③,诸葛宁知汉祚移④。云暗鼎湖龙去远⑤,月明华表鹤归迟⑥。不须更上新亭望⑦,大不如前洒泪时。 【注释】 ①金戈挽落晖:《淮南子·览冥训》载: 鲁阳公与韩搆大战,天晚的时候,他执戈挥舞,太阳倒退到三座星宿的位置。②南冠: 囚犯的代称。指文天祥囚于燕京。③“子房”句: 子房即张良字。他家五世为韩国相。秦灭韩后,张良为报仇,派刺客在博浪沙刺秦始皇不中。④“诸葛” 句: 诸葛亮辅佐蜀国,鞠躬尽瘁,但终究没有改变蜀汉覆灭的命运。祚 (zuo做),皇位。⑤“云暗” 句: 《史纪·封禅书》 中说: 黄帝在荆山下铸鼎,鼎成后,他乘龙上天。后来这地方就叫鼎湖。“鼎湖龙去”,就指皇帝之死,这里指南宋端宗和帝昺之死。⑥“月明”句:《搜神后记》载: 辽东人丁令威去学道,后变成仙鹤回到故乡,集在华表上,有人要射他,他徘徊空中说: “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廓如故人民非。”迟,待而不至。⑦新亭: 在今南京市南。东晋初,过江的文臣武将常在新亭饮宴,感慨江山破碎,相视流泪。事见《世说新语》。 【诗大意】 你徒劳地手执金戈希望挽救大宋的沦亡,无奈力不从心连自己也身进牢房。张良本来为韩国报仇而出来辅佐刘邦兴刘灭秦,诸葛亮鞠躬尽瘁哪里想到终究无法改变蜀汉覆灭的命运。天暗云浓铸鼎的黄帝乘龙上天,月明星稀之夜却不见你的魂魄回归人间。你不须像东晋初过江的将相那样在新亭上面对破碎的河山忧愁,眼下的形势更不如那个时候。 【赏析】 全诗对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表示了沉痛的哀悼,歌颂他为恢复宋室至死不移的精神,同时皮里阳秋地贬斥了不图恢复的苟安者,进而也就揭示了文天祥个人悲剧的原因。 开头两句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是强烈的对比和严酷的嘲讽。一生抗元总想挽救国家危亡的文天祥,自己倒成了囚徒,对元兵的长驱直入无可奈何。第一句诗用了一个“徒”字,这并不是讥刺文天祥不识时务异想天开地挽救难逃灭亡命运的南宋,而是在讥讽人们在“暖风薰得游人醉”中,早已“只把杭州作汴州” 了,还有谁在关心大宋的存亡呢?只有文丞相你一个人不会看风转舵,徒劳地支撑着危局,孤掌难鸣,反而成了敌人的俘虏,再也无力尽忠御侮了。诗句背后隐含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悲剧意味。这里用了鲁阳公与敌人大战,挥戈止日的古代传说,充满着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式的英雄气慨,从而歌颂了文天祥为拯救社稷感天动地的可贵精神。 下文以张良、诸葛亮来比喻文天祥。张良为报灭韩之仇,派人刺杀秦始皇,追随刘邦反秦兴汉,矢志不移。诸葛亮六出祁山,反魏佐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哪里知道汉室气数将尽呢?他们不计个人得失,未卜前途如何,只是戮力王室,尽忠人主。这里用开国元勋、贤相比喻文天祥是恰当的,以此肯定了他报效国家生死置之度外的高贵品质。 但是国家到底还是灭亡了。“云暗鼎湖龙去远”,“鼎湖龙去” 的典故是指皇帝死去,“云暗”说明皇帝死后的气氛,这里指宋端宗和帝昺都死了,上无依傍,失掉了号召反元的旗帜。 “月明华表鹤归迟”,以丁令威的典故借喻文天祥被俘而死和设想文天祥死后的感慨:你在月明之夜为什么魂灵还迟迟不返回故乡呢?难道你在感叹城郭虽在人事全非吗?含蓄地写出宋亡后国人都昏昏噩噩,忘了国仇家恨,有谁理解文丞相的一片丹心呢? 可见反元下无依靠。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东晋渡江偏安一隅时,形势虽危急。但总还有人如周顗、王导等重臣于新亭之上,北望残破的半壁河山对泣而奋然立恢复之志。今天呢,“大不如前” 了,你不用再到新亭去遥望故土了,因为大宋已彻底沦亡,在当时蒙古贵族的压迫统治下,再没有关心国土沦丧的志同道合者了。诗中 “不须”一语和开首的“徒”字遥相呼应,力重千钧,带动全诗,作者缅怀故宋,赞颂文天祥,鄙视不图恢复者的种种感情尽蕴纳其中。 这篇作品,多用典故,善用典故,含蓄蕴藉,将诗心曲曲传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