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彩的tiāo cǎi·de清末民初京津等北方江湖社会谓借由要饭的乞丐。《江湖丛谈》:“什么叫挑彩的? 前几天我工作完毕,想到天桥儿巡礼,乘车前往,在各处游逛,见有一帮要饭的共有五个人,四个人在地上坐着,把头低着装哭啼之状,是一个老太太,两个妇人,一个姑娘,站着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怯头怯脑的,穿着一身粗蓝布小棉袄小棉裤,手里提了个青布大棉袍,脸上故做发愁的样子,嘴里叨叨念念的,招惹那逛天桥的人们围着观瞧。我亦看看吧。那拿着大棉袍的男人说:‘众位老爷们,俺们是逃难的,家里的房子地都被水淹了,一家五口人来找俺表哥,俺表哥不在北平,俺都扑了空啦,盘费亦花了啦,举目无亲,阖家大小从今天早晨起还没吃早饭,俺亦没有别的法子,就剩了这个大棉袍了,哪位要买,卖给你,俺一家子好住店吃饭。他这套说完了,从头再说,总是这几句。别看这年头,经济紧张,真有看着可怜的,亦有给掏一毛的,亦有三个五个铜子的,至少亦是一大枚,可是没有一位忍得买他那棉袍的。敝人看了会儿,才明白他们这帮儿就是挑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