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按兵不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按兵不动 按: 止住。兵: 军队。原意是让军队驻扎下来,暂不行动。语出《吕氏春秋·召类》:“赵简子按兵而不动,凡谋者疑也。” 春秋时,晋国的大将赵简子准备攻打东方的卫国,先派遣史默去卫国收集情报,希望他能在一个月内弄清情况。结果史默一去就是六个月。回来后,赵简子问其缘故,史默说:“我对卫国的情况作了详细了解,所以耽搁久了些。现在卫国已今非昔比,由蘧(qú)伯玉做大夫,史鰌(qiū)辅佐。蘧伯玉是卫国大夫,为人勤于改过,能进能退,与时无忤。史鰌是卫国的史官,以正直著称。现在孔子正在卫国,他的学生子贡也在给卫侯做谋臣。对他们的出谋划策,卫侯非常重视。卫侯的周围都是有才能的人在干事,怎能轻言进攻卫国呢?”赵简子听了史默的报告,认为进攻卫国的时机尚未成熟,于是下令停止发兵,暂不讨伐卫国。 “按兵不动”即源于此,现已不是专指军事行动而言,多用来表示接受任务后,暂不行动。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按兵不动 【出处】: 《吕氏春秋·召类》:“赵简子将袭卫, 使史默往睹之。……其佐多贤也, 赵简子按兵不动。” 【故事】:春秋时,晋大将赵简子准备攻打卫国, 先派史默到卫国去看看情况, 以便采取适当的办法。赵简子给史默一个月的时间, 可是史默却六个月才回来。赵简子问他为什么超过这么长的时间, 史默说:“攻打卫国本来想得到利的, 恐怕得不到利反要遭祸。现在的卫国,是蘧伯玉为相国,史鰌辅佐,孔子正在卫国,他的学生子贡也给卫国做谋臣。卫国执政掌权的, 都是有才能的人。”赵简子听了史默的汇报,也觉得进攻卫国不是时候,便决定暂时按兵不动。 【意思】:把军队止住,暂时不作行动。按兵:止住军队。现用来表示持观望态度,而不行动。 【古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八回:“又听得寨前炮响,史文恭按兵不动,只要等他入来,塌了陷坑,山后伏兵齐起,接应捉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朝廷大臣,去者大半。进使人迎董卓于渑池,卓按兵不动。”唐弢《东南琐谈》:“他身居军事重职,却始终按兵不动,连唐王的亲征,也都暗暗加以阻挠。”杨友德《俄洛天刚亮》:“他想:只要伊旺杰按兵不动,这场纠纷就很难搞起来。”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反义成语 > 按兵不动;倾巢出动 按兵不动 见5页。 倾巢出动 倾巢:把巢倒空,整窝的鸟或虫都出来了。比喻出动全部力量。常作谓语。 例 在飘雾的夜晚,长着长腿的伪步甲们便倾巢出动,纷纷爬到沙丘的最高处。(戈良《沙漠甲虫巧饮水》)去年长毛绒还是长线,谁料今年会缺货?供销科倾巢出动,最终还差三万五千条领子。(陈冲《厂长今年二十六》十三) 亦作“倾巢而出”。 例 蒋介石发现我军矛头所向,便急电盘踞两广的军阀武装,倾巢而出,迎面阻击。(阳翰笙《参加南昌起义》)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精品成语 > 按兵不动 按:止住。① 控制住自己的军队暂不采取行动。《蔡廷锴自传·首次北伐》:“我团到达翁源,距许部北伐军不及三十里,即~,亦无敌对行动。”② 泛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文明小史》五九回:“ 〔冲天炮〕叫幕府里拟批拟稿,幕府里面子上虽含糊答应,暗地里却给他个~。” 〔出处〕《吕氏春秋·恃君览》:“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近义〕① 按甲不出 〔反义〕闻风而动 ① 倾巢出动 〔连用〕袖手旁观 坐观成败 〔俗语〕下象棋不走卒——按兵不动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按兵不动;以逸待劳 【按兵不动】àn bīnɡ bù dònɡ 使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机会。现泛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按:止住。兵:军队。)〈例〉为了全歼敌人,司令员采取按兵不动的策略,耐心等待最佳时机。 【以逸待劳】yǐ yì dài láo 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待敌人疲劳后,乘机出击制胜。也指让对方先行动,等待时机成熟后再行事。(逸:安闲。劳:疲劳。)〈例〉我军占领险要地势以逸待劳,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辨析 都是直陈性成语;都有暂不出兵或暂不行动的意思;都常作谓语、定语、状语。 “按兵不动”多用于接到任务后因时机不成熟而不肯行动,持观望态度;多用于口语。“以逸待劳”多用于军事、办事等先让对方行动,而后找准时机出击或行事;多用于书面语。 提示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反义成语 > 按兵不动;雷打不动;闻风而动 按兵不动 按:压住,控制。控制住部队,暂不行动。又指接受任务后不作行动。常作谓语,亦作定语。 例城外义军也在准备,但多在夜间活动,白天按兵不动。(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十五章)幽王又点燃烽火台,但各地诸侯以为又是在讨褒姒欢心,因而都按兵不动。(武复兴《西安史话》二) 雷打不动 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也不能变更改动。多形容做事意志坚定不动摇。常作谓语、定语。 例由正副厅长轮流值班,接待职工来访。这个时间,风雨无阻,雷打不动。(程树榛《人约黄昏后》八)工资呢,雷打不动的二三十元,这还不算,农村里名目繁多的这个费,那个费,他们又是首当其冲。(沈锋《这些“主任”呵》四) 闻风而动 风:风声,消息。一听到消息,就立即行动。常作谓语。 例汽车司机早闻风而动,坐进了驾驶室,提前发动着机器。(董玉振《精明人的苦恼》)这几年,他闻风而动,见风即转,也算得是个机灵人了,为什么这一次居然老道失了算?(徐孝鱼《山风》十四) 亦作“闻风而起”。 例经过一个季度,不只杉洞,连远近的大小村寨也闻风而起,大多数的苗汉妇女都娴熟了农活的两套本领。(《蹇先艾散文小说选·不遇的访问》) 辨“按兵不动”的“按”不能理解为“按照”。
按兵不动❶谓坐观动静,不肯行动。《三国演义》第三回: “进(何进)使人迎董卓于渑池。卓按兵不动。” 按兵不动ànbīng-bùdòng按: 止住。兵: 军队。原意是让军队驻扎下来,暂不行动。语出《吕氏春秋·召类》:“赵简子按兵而不动,凡谋者疑也。” 按兵不动ànbīng-bùdòng指作战时,使军队暂不行动;也指接受了任务却不行动。 按兵不动(反)闻风而动 倾巢出动 按兵不动按:压抑,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以等待时机;现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春秋时,晋国大夫赵简子准备攻打卫国,派史官史墨前去探测军情。约定一个月的期限,六个月后史墨才回来。赵简子问其原因,史墨说:“如今卫国蘧伯玉为相,史䲡辅佐卫君,孔子当宾客,子贡也积极为他们出谋划策。他们都是贤德智慧之人,我们不能轻举妄动。”于是赵简子按兵不动,没有出战。(见《吕氏春秋·召类》) 按兵不动、拖拖拉拉;雷厉风行、闻风而动、闻风而起○按兵不动àn bīng bù dòng原指军队暂不行动,也泛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许多单位已经闻风而动,只有这个学校还~|只要我方~,这场纠纷就会平息|我们不应该~,等待观望|他们袖手旁观,~|他的人都~,围在一旁作壁上观。 ○拖拖拉拉tuō tuō lā lā办事迟缓,不赶紧完成:~的工作作风|他办什么事都~|干工作要雷厉风行,不允许~|在战争中~会误大事的|做事~是一种坏习惯。 ●雷厉风行léi lì fēng xíng像打雷那样猛,像刮风那样快,比喻办事严格、迅速:~的工作作风|~的精神|~,猛打猛冲|干工作~,说到做到|警方~地取缔了许多非法组织。 ●闻风而动wén fēng ér dòng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天下文化精英~,云集稷下|各郡县~,效法朝廷。 ●闻风而起wén fēng ér qǐ一听到风声,就起来行动:各地~| 四川的各州县~。 军事行动 军事行动采取军事行动:称兵 另见:出兵 设兵 ☚ 军事行动 出兵 ☛ 不行动 不行动讲空话而无实际行动:舌言 ☚ 行动错误 举动 ☛ 按兵不动成语。有目的地控制兵力,暂不行动,以待时机。也作“案兵不动”。按:止住。《吕氏春秋·恃君览·召类》:“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睹之……曰:‘……其佐多贤也。’赵简子按兵不动。”《荀子·王制》:“偃然案兵不动,以观夫暴国之相卒也。”《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梁军尚全,轻行挑战,未见其利,王宜按兵不动。”《宋书·武帝纪上》:“我案兵坚阵,勿与交锋。” 按兵不动有目的地控制兵力,暂不行动,以待时机。也作“案兵不动”。按:控制,止住。 《吕氏春秋·恃君览·召类》: “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睹之……曰:‘……其佐多贤也。’赵简子按兵不动。” 《荀子·王制》:“偃然案兵不动,以观夫暴国之相卒也。”《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 “梁军尚全,轻行挑战,未见其利,王宜按兵不动。” 按兵不动àn bīng bù dònghalt (/hold) one’s troops where they are—take no action; bid one’s time;keep back the army from battle;make no military movements; not throw the troops into battle; refuse to take action (/to go into battle);remain inactive 按兵不动an bing bu dong❶hold one’s troops where they are 按兵不动àn bīnɡ bù dònɡ义同“按甲不出”。same as“按甲不出”。 按兵不动àn bīng bù dòng【解义】按:控制住。控制?br>【?不出兵。现泛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 按兵不动àn bīng bù dòng停军不向前进。指有进攻力量而不行动。今泛指任务在身,暂不进行。《吕氏春秋·召类》:“其佐多贤也,赵简子按兵而不动。”明·茅元仪《武备志》:“侬智高守邕州,狄青惧昆仑关险厄之所据,乃按兵不动。” 按兵不动春秋时,地处晋国东南的卫国是一个小国,由于弱小,它被迫同晋国结盟,忍受着晋国强加给它的种种压迫和剥削。 按兵不动àn bīnɡ bù dònɡ按:止住。控制住军队暂不行动。今多指接到命令后不立即采取行动。《吕氏春秋·恃君览》:“赵简子按兵而不动,凡谋者疑也。” 按兵不动àn bīnɡ bù dònɡ【释义】指军队暂时不采取任何行动而等待时期。也比喻接受了任务却不行动。 按兵不动àn bīnɡ bù dònɡ按:止住。 暂时不行动,或暂时不开展工作按兵不动格式 直叙式或比喻式。 按兵不动;雷打不动;闻风而动àn bīng bù dòng;léi dǎ bù dòng;wén fēng ér dòng按兵不动 按:压住,控制。控制住部队,暂不行动。又指接受任务后不作行动。常作谓语,亦作定语。 按兵不动;倾巢出动àn bīng bù dòng;qīng cháo chū dòng按兵不动 见5页。 按兵不动àn bīng bù dòng按:止住。控制住军队暂不行动。多指接到命令后而不采取行动。也指有所准备而不立即采取行动。 按兵不动ànbīng-bùdòng按:压住。《荀子·王制》:“偃然案兵无动,以观夫暴国之相卒也。”偃然:停息状态。案:同“按”。卒(zuó):通“捽”,争斗。后以“按兵不动”指控制住军队,暂不行动以等待时机。也喻指接受任务后不付诸行动。 按兵不动àn bīng bù dòng❶ 原指作战时掌握着一部分军事力量暂不行动。 按兵不动àn bīnɡ bú dònɡ也说“按军不动”、“按甲不动”。控制住自己的军队暂不行动,以待时机。后也指接受任务后暂不行动。 按兵不动àn bīnɡ bù dònɡ【解义】 按:控制住。控制转ぁ军队,不出兵。现泛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 按兵不动àn bīnɡ bù dònɡ按: 用手往下压,这里引申为控制。兵: 军队。掌控军队,不采取行动(以待有利时机)。金庸《袁崇焕评传》:“然而崇祯是个十分急躁、毫无韧力的青年,那时还没满十九岁,一见袁崇焕~,登时便不耐烦起来,不住的催他出战。”后来也泛指没有任何行动。《文明小史》五九回: “幕府里面子上虽含糊答应,暗地里却给他个~。” 按兵不动an bing bu dong按:控制住。控制住军队,不投入战斗。常指不立即采取行动。 按兵不动an bing bu dong按:控制住。控制住军队,不投入战斗。常指不立即采取行动。 按兵不动 袖手旁观àn bīng bù dòng;xiù shǒu páng guān按兵不动:本指控制住军队不作行动,后泛指接受任务后不作行动。指不采取行动,置身事外,漠不关心。任光椿《戊戌喋血记》第二十一章:“你们这些封疆大吏倒也轻松。朝廷如此急难,你们却~,欺的是朝廷鞭长莫及,奈何你们不得。” 按兵不动ànbīngbùdòng按:抑制,止住。兵:军队。指使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也指接受任务后不采取行动。 T311【按兵不动】àn bīng bù dòng使军队暂不行动(以等待时机)。按:止住。兵:军队。现常用以指在任务面前不行动,或有意抑制事情的进行。 按兵不动ànbīng-bùdòng〔其他〕 止住军队,暂不行动。语出《吕氏春秋·恃君览·召类》:“赵简子按兵而不动。”魏树海《沂蒙山好》:“几天来河口镇的敌人~,给河东带来的是平静,给老雷带来的却是不安。”比喻暂不行动。梁晓声《一个红卫兵的自白》:“行动似乎不那么有理的时候,就‘ ~’,让对方尽说尽说。”也比喻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文明小史》59回:“幕府里面子上虽含胡答应,暗地里却给他个~。” 按兵不动àn bīng bù dòng按:止住。控制军队不去行动。也比喻有任务只知不动,或暂时不动。也作“按兵不举”。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