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古典短篇侠义小说研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古典短篇侠义小说研究 侠义小说研究著作。崔奉源著。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6年3月初版。本书共分七章,著者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侠的定义和起源,侠义小说的产生及其发展,侠义小说的行侠主题与结构形式,小说中侠的人物形象,小说中侠的武艺以及侠义小说所受宗教的影响等问题。他认为中国的侠,历史甚古,早在春秋初期封国纷争之际,已见轰轰烈烈的侠义事变。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侠的鼎盛时代,并出现了“侠”的正式名称。《史记》和《汉书》都曾为侠立传。用小说反映有关侠的事迹,始自魏晋志怪产生之际,至晚唐传奇中剑侠故事风靡一时。此后,宋明小说其势犹然不废。他认为短篇侠义小说,在侠的主题与情节结构上都比较简单。他谓“侠”与“义”本是分不开的,“然侠义小说作者对侠义人物的塑造,往往著重武艺,甚至有些作品只见武而不见义,因而使得侠的生命——‘义’给淡薄了很多。”武艺的增强和大多数都能技艺超群,是小说中的武侠最异于实际的侠之处。而侠义小说中神怪色彩的多,正常性质的少,正是古典短篇侠义小说色彩的普遍倾向。著者谓唐代剑侠故事报私恩、快私仇的较多,而含有后世所谓“侠义”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或“舍己为人,锄强扶弱”这些比较具有高贵的社会道德意义的,并不多见。这是因为唐人剑侠故事多因袭《史记》刺客之流,宋元明话本则多继承《史记》游侠的缘故。另外,他指出唐人剑侠故事的作者是高级知识分子,时代背景又与藩镇割据下的政治常有密切关系,故产生的剑侠故事具有刺客性。话本产生于民间,所表现的多是为民间除困的侠义行为,故产生的侠义故事具有游侠性。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6年12月第二次印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