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指南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指南车

 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
 

《三国志·魏书·杜夔传》裴松之注


 [注]①先生指马钧,三国魏国人。②明帝指魏帝曹睿。
 司南车一名指南车,驾四马,其下制如楼三级。四角金龙衔羽葆,刻木为仙人,衣羽衣,立车上,车虽回转,而手常南指。大驾出行,为先启之乘。
 

《晋书·舆服志》


 指南车,其始周公所作,以送荒外远使。地域平漫,迷于东西,造立此车,使常知南北。《鬼谷子》云:“郑人取玉,必载司南,为其不惑也。至于秦汉,其制无闻。后汉张衡始复创造。汉末丧乱,其器不存。魏高堂隆、秦朗,皆博闻之士,争论于朝,云无指南车,记者虚说。明帝青龙中,令博士马钧更造之而车成。晋乱复亡。石虎使解飞,姚兴使令狐生又造焉。安帝义熙十三年,宋武帝平长安,始得此车。其制如鼓车,设木人于车上,举手指南。车虽回转,所指不移。大驾卤簿,最先启行。此车戎狄所制,机数不精,虽曰指南,多不审正。回曲步骤,犹须人功正之。范阳人祖冲之,有巧思,常谓宜更构造。宋顺帝升明末,齐王为相,命造之焉。车成,使抚军丹阳尹王僧虔、御史中丞刘休试之。其制甚精,百屈千回,未尝移变。晋代又有指南舟。索虏拓跋焘使工人郭善明造指南车,弥年不就。扶风人马岳又造,垂成,善明鸩杀之。
 记里车,未详所由来,亦高祖定三秦所获。制如指南,其上有鼓,车行一里,木人辄击一槌。大驾卤簿,以次指南。
 

《宋书·礼志》


 指南车。四周厢上施屋,指南人衣裙襦天衣,在厢中。上四角皆施龙子竿,悬杂色真孔雀眊,乌布皂复幔,漆画轮,驾牛,皆铜校饰。
 

《南齐书·舆服志》


 初,宋武平关中,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巧,每行,使人于内转之。升明[477—479]中,太祖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有也。时有北人索驭驎者,亦云能造指南车,太祖使与冲之各造,使于乐游苑对共校试,而颇有差僻,乃毁焚之。
 

《南齐书·祖冲之传》


 【评】关于指南车的发明年代,至今未有一致看法。黄帝或周公创指南车的说法固不足信,东汉张衡创指南车之说亦仅有《宋书·礼志》一语。较为可信的是三国魏马钧制指南车成。
 指南车,一曰司南车。赤质,两箱画青龙、白虎,四面画花鸟,重台,勾阑,镂拱,四角垂香囊。上有仙人,车虽转而手常南指。一辕,凤首,驾四马。驾士旧十八人,太宗雍熙四年[987]增为三十人。仁宗天圣五年[1027],工部郎中燕肃始造指南车。肃上奏曰:“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起大雾,军士不知所向,帝遂作指南车。周成王时,越裳氏重译来献,使者惑失道,周公赐軿车以指南。其后,法俱亡。汉张衡、魏马钧继作之,属世乱离,其器不存。宋武帝平长安,尝为此车,而制不精。祖冲之亦复造之。后魏太武帝使郭善明造,弥年不就,命扶风马岳造,垂成而为善明鸩死,其法遂绝。唐元和[806—820]中,典作官金公立以其车及记里鼓上之,宪宗阅于麟德殿,以备法驾。历五代至国朝,不闻得其制者,今创意成之。其法:用独辕车,车箱外笼上有重构,立木仙人于上,引臂南指。用大小轮九,合齿一百二十。足轮二,高六尺,围一丈八尺。附足立子轮二,径二尺四寸,围七尺二寸,出齿各二十四,齿间相去三寸。辕端横木下立小轮二,其径三寸,铁轴贯之。左小平轮一,其径一尺二寸,出齿十二;右小平轮一,其径一尺二寸,出齿十二。中心大平轮一,其径四尺八寸,围一丈四尺四寸,出齿四十八,齿间相去三寸。中立贯心轴一,高八尺,径三寸。上刻木为仙人,其车行,木人指南。若折而东,推辕右旋,附右足子轮顺转十二齿,击右小平轮一匝,触中心大平轮左旋四分之一,转十二齿,车东行,木人交而南指。若折而西,推辕左旋,附左足子轮随轮顺转十二齿,击左小平轮一匝,触中心大平轮右转四分之一,转十二齿,车正西行,木人交而南指。若欲北行,或东,或西,转亦如之。”诏以其法下有司制之。
 

《宋史·舆服志》


 [注]①“击”应为“系”,因二字繁体形近而误。②同注①。
 大观元年[1107],内侍省吴德仁又献指南车、记里鼓车制,二车成,其年宗祀大体始用之。其指南车身一丈一尺一寸五分,阔九尺五寸,深一丈九寸,车轮直径五尺七寸,车辕一丈五寸。车箱上下为两层,中设屏风,上安仙人一,执杖,左右龟鹤各一,童子四各执缨立四角,上设关戾。卧轮一十三,各径一尺八寸五分,围五尺五寸五分,出齿三十二,齿间相去一寸八分。中心轮轴随屏风贯下,下有轮一十三,中至大平轮。其轮径三尺八寸,围一丈一尺四寸,出齿一百,齿间相去一寸二分五厘,通上左右起落。二小平轮,各有铁坠子一,皆径一尺一寸,围三尺三寸,出齿一十七,齿间相去一寸九分。又左右附轮各一,径一尺五寸五分,围四尺六寸五分,出齿二十四,齿间相去二寸一分。左右叠轮各二,下轮各径二尺一寸,围六尺三寸,出齿三十二,齿间相去二寸一分;上轮各径一尺二寸,围三尺六寸,出齿三十二,齿间相去一寸一分。左右车脚上各立轮一,径二尺二寸,围六尺六寸,出齿三十二,齿间相去二寸二分五厘。左右后辕各小轮一,无齿,系竹䉡并索在左右轴上,遇右转使右辕小轮触落右轮,若左转使左辕小轮触落左轮。行则仙童交而指南。车驾赤马二,铜面,插羽,鞶缨,攀胸铃拂,绯绢屉,锦包尾。
 

《宋史·舆服志》


 【评】上二条是有关指南车车制的详细资料,是近世研究与复原指南车的主要文献。

指南车

古代指示方向的器具。相传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将士皆迷四方,黄帝遂造指南车以示方向。又传周初越裳氏来朝, 使者迷其归路, 周公赐𫑇车以指南。 盖磁石指南之术于我国发现甚早,故有此传说。亦作“司南车”。参见宋岳珂《愧郯录,指南纪里鼓车》

古代名物 > 科技類 > 測算部 > 觀測用具 > 指南車
指南車  zhǐnánchē

亦稱“指南”、“司南車”、“司南”。古代用以辨别方向的車。相傳黄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起大霧,軍士迷失方向,黄帝遂作指南車。周成王時,越裳氏重譯來貢,使者迷失歸路,周公賜軿車以指南。東漢·張衡、魏·馬鈞、南齊·祖沖之皆有造指南車之事,唐元和中,典作官金公立亦曾上指南車與記里鼓。宋仁宗天聖五年,工部郎中燕肅又造指南車,大觀元年,内侍省吳德仁亦獻造車之法。自漢以降,皇帝出行,皆以指南車爲前導。其法:以木爲仙人形,立於車上,引臂南指,車雖運轉,而所指不變。晉·崔豹《古今注·輿服》:“使大夫宴,將送至國而還,亦乘司南,而背其所指,亦朞年而還至。”《晉書·輿服志》:“司南車,一名指南車,駕四馬,其下制如樓,三級,四角金龍銜羽葆,刻木爲仙人,衣羽衣,立車上,車雖回運,而手常指南。大駕出行,爲先啟之乘。”又:“記里鼓車,駕四,形制如司南。”《宋書·禮志五》:“安帝義熙十三年,宋武帝平長安,始得此車。其制如鼓車,設木人於車上,舉手指南。車雖回轉,所指不移。大駕鹵簿,最先啟行。此車戎狄所制,機數不精,雖曰指南,多不審正。”又:“記里车……制如指南…大駕鹵簿,以次指南。”《宋史·輿服志一》:“指南車,一曰司南車。……上有仙人,車雖轉而手常南指。”參閱宋·岳珂《愧郯録·指南記里鼓車》。

指南車

指南车

中国古代指示方向的机械装置。它是利用传统的独辕双轮车制,装上齿轮传动系统而成,由车上的木人指示方向。据历史考证,指南车是三国魏明帝青龙三年(235)由马钧发明的,但所造的指南车除有齿轮传动外,还有自动的离合装置。所传的宋代天圣五年(1027)燕肃设计制造的指南车仅用1个木人指示方向,其基本构造是:利用2个车轮、2个滑轮、5个大小齿轮组合成齿轮系和离合传动机构,此装置中心贯心轮高8尺(宋代1尺=24.525cm,故8尺相当1.96 m)、直径3寸(约7.4cm),而车轮直径6尺(约1.47 m),两轮距6尺(约1.47 m)。宋代另一大型新车是大观元年(1107)由内传省吴德仁所作,该装置除中心木人外,四方还有童子木人4个,木龟、鹤各1个,共7个指向装置。

指南车

指南车

此车作用同指南针。传说最早为黄帝所造。又周初越裳氏来朝,使者迷归路,周公赠軿车指南。三国时扶风人马钧,亦能制指南车。《晋书·舆服志》: “司南车,一名指南车。驾四马,其下制如楼,三级,四角金龙衔羽葆。刻木为仙人,衣羽衣,立车上,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大驾出行,为先启之乘。”各代指南车制法并不全同,但指南则是一致的。《南齐书·祖冲之传》: “初,宋武平关中,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巧,每行,使人转之。升明(477—479 )中,太祖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有也。”

☚ 幰车   记里鼓车 ☛
指南车

058 指南车

我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机械装置,四大发明之一。相传由黄帝发明。三国青龙三年(235)马钧制造成功。指南车在传统的独辕双轮车制装上齿轮传动系统而成,由车上木人指示方向。此车仅用于帝王出行的仪仗。《南齐书·祖冲之列传》记载,祖冲之根据古法将指南车改造为铜制机械。《宋史·舆服志》对指南车的机械结构作了比较具体的记述。所传宋代造法,有两种设计方案:一种是天圣五年(1027)燕肃提出的,另一种是大观元年(1107)吴德仁提出的。燕肃式指南车基本构造除车辕、车身、两个车轮外,还有由五个齿轮组成的轮系和离合器、两个滑轮,用一个木人指向。吴德仁式指南车基本原理同燕肃式,构造上又有改进,有13个齿轮组成的分上下两层的轮系,有7个(有的学者考证为9个)指向装置。指南车反映我国古代人民在巧妙应用齿轮传动、绳索、滑轮、离合器方面已有很高的水平。

☚ 瑞光镜   燕肃式指南车 ☛
指南车

指南车

车名。专用指引方向。《晋书·舆服志》: “司南车: 一名指南车,驾4马,其下制如楼,3级; 四角金龙衔羽葆; 刻木为仙人,衣羽衣,立车上,车虽回运而手常南指。大驾出行,为先启之乘。”

☚ 芝车   柱后 ☛
指南车

指南车

一名司南车。古代朝廷所属一种装有指南针的导向车。它的出现当在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司南之后,但历史的传说比这要久远得多。最早的记载出自崔豹《古今注》,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驱使大雾使将士皆迷失方向,黄帝于是制作指南车以导示方向。“故后常建焉。” 而 《大唐六典》卷17《太仆寺》 引崔豹 《古今注》 云: “指南车旧说云周公所作也。周公理政太平,越裳氏重译来献。使者迷其归路,周公赐以軿车五乘,皆为司南之训。使越裳氏载之,周年而至其国。故常为先导,示服远人而正四方也。” 应该说,东汉张衡始将司南运用到车上,但因战乱而不存。魏明帝青龙中,令博士马钧绍制作,车上立一木人,举手指南,但由于技术不精,而行动时有偏差。东晋义熙十三年,也曾得戎火所制的指南车,“机数不精,迥曲频骤,犹顺人力正亡。”齐时,祖冲之所制指南车甚精,百曲千回,未曾移变。驾以牛,加饰加周,箱上施层。指南人在厢中衣裙襦天衣。上四角皆施龙子竿,悬杂色真也雀眊,布皂复幔,皆以铜饰。历梁、陈、隋、唐皆因之不变。唐的指南车驾四马,匠一人,驾士十四人,大驾出动,先后而行。宋的指南车赤色,两厢画青龙、白虎,四面画花鸟,重台、勾栏、镂拱,四角垂香囊。仁宗天圣五年 (1023) 工部郎中燕肃所造指南车在 《宋史》卷120《舆服志》 中有详细记载: “其法: 用独辕车,车箱外笼上有重构,立木仙人于上,引臂指南。用大小轮九,合齿一百二十。是轮二,高六尺,围一丈八尺。附足立于轮二,径二尺四寸,围七尺二寸,出齿各二十四,齿间相去三寸。辕端横木下立小轮二,其径三寸,铁轴贯之。左小平轮一,其径一尺二寸,出十二; 右小轮一,其径 一尺二寸,出齿十二。中心大平轮一,其径四尺八寸,围一丈四尺四寸,出齿四十八,齿间相去三寸。中立贯心轴一,高八尺,径三寸。上刻木为仙人,其车行,木人指南。若折而东,推辕右旋,附右足于轮顺转十二齿,击右小平轮一匝,触中心大平轮左旋四分之一,转十二齿,车东行,木人交而指南。若折而西,推辕左旋,附左是于轮随轮顺转十二齿,击左小平轮一匝,触中心大平轮右转四分之一,转十二齿,车正西行,木人交而指南。若欲北行,或东,或西,转亦如之。”

☚ 翟车   司南车 ☛
指南车

指南车

又称司南车。三国时代关中发明家马钧根据传说而创制的用于指示方向的两轮车, 一般认为是天子行幸时用作仪仗的车辆之一, 亦为世界上最早的机械自动控制装置之一。相传远古的黄帝、西周的周公和东汉的张衡都曾造指南车,但均已失传。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注引《魏略》和《三国志·魏书,杜夔传》:曹魏扶风(今陕西兴平一带)人马钧,受诏制成指南车。据今人的复制结果:车上有一48齿的大平齿轮,其长轴上有一木人。车轮直径6市尺,两轮间距6市尺。车轮旁边有24齿的小齿轮跟着车轮转动。有一根耐磨的绳子的一头系在辕的后端, 一头通过滑轮吊起小平轮,不与小齿轮接触,先使木人的手指向正南。马拖着车辕直走时,绳子将左右两个小平轮悬起,小齿轮和大齿轮均不与之接触。当车向左转弯时,车辕的前端向左转,但后端必定是向左偏,这样就由绳子把左边的小平轮向上提,而右边的小平轮因绳子松动,加上铁坠子的重力,就下落插在大平轮和小齿轮之间,相互咬合起来。假如这车从正南向左转到正东方向,其转动角度就是90度。在转弯时,左轮不动,右轮转了半周,同时使小齿轮向前转了12个齿。小平轮随之左转,传动至大平轮,大平轮是以相反方向向右转动了12个齿(48齿转过了12齿,即转动了90度),这样也就使长轴上的木人向左转了90度,结果木人的手仍指向正南。其关键在于大平轮和小齿轮或联或断的离合。南北朝时的祖冲之、宋人燕肃,亦曾复制指南车。《宋史·舆服志》和岳珂《愧谈录》有详细记载。近人王振铎及国内外不少学者都有复原模型。其传动结构究竟如何,尚存争议。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认为:指南车的制造成功“可以说它是人类向模拟控制机前进的第一步”。

☚ 辎𨍍车   记里鼓车 ☛
指南车

指南车

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始为黄帝所造,用作指南,辨别方向。以后制法失传。至北宋由青州益都人、科学家燕肃试制成功。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他根据差速轮原理,制作了一种可以指示方向的双轮“独辕车”,即指南车,又名司南车。车上立一木人,向前直伸手臂。行车时,不管车子驶向什么方向,木人的手臂始终指向南方。指南车为赤色,车厢上绘有青龙,白虎,四面画花鸟,重台、勾阑、镂拱,四角垂香囊,制工十分精美。驾士原为18人,太宗雍熙四年增至30人。但因制法失传,未留下实物。后人根据各种史料记载,进行复制,并留复制模型。

☚ 威荣公路   战时书店 ☛

指南车zhi nan che

compass vehicle,an ancient Chinese vehicle with a wooden figure,always pointing to the south

指南车

相传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造指南车指示方向。后来东汉张衡、魏马钧、南齐祖冲之都曾造指南车,其法不传。唐宋也有人制造。汉以后皇帝的车驾、卤簿,皆用指南车为前导。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