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指南”、“司南車”、“司南”。古代用以辨别方向的車。相傳黄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起大霧,軍士迷失方向,黄帝遂作指南車。周成王時,越裳氏重譯來貢,使者迷失歸路,周公賜軿車以指南。東漢·張衡、魏·馬鈞、南齊·祖沖之皆有造指南車之事,唐元和中,典作官金公立亦曾上指南車與記里鼓。宋仁宗天聖五年,工部郎中燕肅又造指南車,大觀元年,内侍省吳德仁亦獻造車之法。自漢以降,皇帝出行,皆以指南車爲前導。其法:以木爲仙人形,立於車上,引臂南指,車雖運轉,而所指不變。晉·崔豹《古今注·輿服》:“使大夫宴,將送至國而還,亦乘司南,而背其所指,亦朞年而還至。”《晉書·輿服志》:“司南車,一名指南車,駕四馬,其下制如樓,三級,四角金龍銜羽葆,刻木爲仙人,衣羽衣,立車上,車雖回運,而手常指南。大駕出行,爲先啟之乘。”又:“記里鼓車,駕四,形制如司南。”《宋書·禮志五》:“安帝義熙十三年,宋武帝平長安,始得此車。其制如鼓車,設木人於車上,舉手指南。車雖回轉,所指不移。大駕鹵簿,最先啟行。此車戎狄所制,機數不精,雖曰指南,多不審正。”又:“記里车……制如指南…大駕鹵簿,以次指南。”《宋史·輿服志一》:“指南車,一曰司南車。……上有仙人,車雖轉而手常南指。”參閱宋·岳珂《愧郯録·指南記里鼓車》。

指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