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钟馗
钟馗的传说始于唐代。俗传钟馗为唐代人,曾应试武举未中,死后托梦唐明皇,表示决心灭除天下妖孽。明皇醒后,命画工吴道子绘其形,贴于门壁,并说贴钟馗像可以镇鬼避邪。其实,钟馗为“终葵”讹误而来,终葵原是一种带有尖角的击物之具——“桃木椎”。
两宋时期,钟馗画已成为门神的一种,至于端午挂钟馗像,则只见于清代文献中。如《吴江震泽合志》载:“五月五日,堂中悬钟馗像,旧俗所未有。”安徽人多于端阳日挂钟馗。一为挂钟馗像,如肥东、天长、青阳、休宁、歙县、巢湖、金寨东南部等地均在堂屋中悬挂。石台人旧时则将钟馗像贴在门上。一为挂“钟馗捉鬼图”,如长丰旧时,此日在堂屋悬挂。一为挂钟馗像、贴“张天师骑虎图”,如旌德旧时端阳节,有些人家在堂屋挂钟馗像,在门上贴张天师骑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