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拓跋珪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拓跋珪371—409

即魏道武帝。北魏建立者。公元386—409年在位。鲜卑族拓跋部,拓跋什翼犍之孙。世代为拓跋部首领,先辈曾建立代国。建国三十九年(376年)苻坚灭代。东晋太元八年(383年),淝水战后,前秦瓦解。太元十一年(386年)元月珪乘机复国,在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称代王,同年四月称魏王,年号登国。公元398年,改称皇帝,国号魏。曾于盛乐、河套等地区兴立屯田,发展农业,任用汉族官僚张衮、崔玄伯及其子崔浩等人为官,加速鲜卑社会的发展,国力日益强盛,原代国之余部大多回归于北魏。登国十年(395年)大败后燕于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后二年,又攻占后燕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县)与信都(今河北冀县)、邺(今河北临漳西南)等地,据有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皇始三年(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晚年因汉族与鲜卑族、鲜卑贵族与北魏皇室间存在尖锐矛盾,以致神经失常,亲手滥杀无辜,后为其次子拓跋绍所杀。

拓跋珪371—409

北魏建立者。即道武帝。鲜卑族拓跋部。先世受晋册封为代国,后被前秦苻坚所灭。肥水之战前秦失败后,他乘机重建代国。386年初,在盛乐自立为代王,同年4月,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1年破柔然,复破匈奴刘卫辰。395年破后燕于参合陂,坑降者近五万人。397年乘后燕慕容垂死,内部混乱之际,攻破后燕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县),拥有河北诸州郡,取代后燕雄踞北方。次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改称皇帝,南北朝对立形势基本形成。后为其次子拓跋绍所杀。

拓跋珪371—409

即魏道武帝。北魏建立者。386—409年在位。鲜卑拓跋氏。代国昭成帝什翼犍之孙。前秦苻坚灭代国后十年(386),乘淝水之战苻坚失败之机,复国,即代王位,不久迁居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附近),改称魏王,建北魏。相继破库莫奚、高车、回纥、柔然,败后燕慕容垂, 势力益盛。登国十一年(396)建天子旗号,改元“皇始”。次年破后燕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县), 据有黄河以北地区。天兴元年(398)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逐渐发展为强大北方王朝。在位期间广泛起用汉族士人: 重视发展农业,分土定居,计口授田,屯田垦荒;兴学校,增加国子太学生;效法中原王朝,建省台,置百官,立爵品,正封畿,定律令,申科禁,巩固北魏政权,加速鲜卑社会的发展。晚年政事暴虐, 疑杀百官,朝政衰废。天赐六年(409)为次子拓跋绍所杀。永兴二年(410)追谥宣武皇帝,庙号烈祖。泰常五年(420)改谥道武皇帝。太和十五年(491)改庙号太祖。

拓跋珪

即“魏道武帝”。

拓跋珪371~409

即魏道武帝,军事统帅,北魏建立者。东晋太元十一年至义熙五年(386~409年)在位。鲜卑族拓跋部人。先世曾建立代国,为苻坚所灭。淝水之战后,乘机复国,称代,不久改称魏,世称北魏。皇始二年(397年),率众攻破后燕都城中山,拥有黄河以北之地,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晚年为政苛暴,被次子拓跋绍所杀。

拓跋珪371—409

北魏创建者,即太祖道武帝。名亦作涉珪、涉圭。386—409年在位。鲜卑拓跋氏。代国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孙,献明帝拓跋寔子。为东部大人野干女贺氏所生。代建国三十九年(376),代国为前秦所灭,代民被分为二部,黄河以东属匈奴独孤部刘库仁,河南属铁弗匈奴刘卫辰。珪因年幼随母自贺兰部,投靠库仁。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奔贺兰部依其舅贺讷、被推为主。次年正月,集旧部于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南),即代王位,改元登国,徙居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四月,改称魏王,国号魏。时其叔拓跋窟咄在匈奴独孤部刘显支持下逼南境,诸部骚动,人心顾望,珪惧内难,北逾阴山复依贺兰部,遣使求救于后燕慕容氏,合兵击败窟咄,尽收其众,内部趋于稳定。登国二年(387),南破刘显部。翌年,东败库莫奚和解如部。继讨高车袁纥及豆陈部、纥突邻、纥奚、贺兰、叱如等部。六年(391),西讨黜弗部,北征柔然,破刘卫辰部,获取大量牲畜财物及土地,势力益盛。十年(395),大败后燕慕容宝于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次年,建天子旌旗,改元皇始。二年(397),乘慕容垂新死,亲总六军40余万,进兵中原,先后攻取晋阳、中山、邺等名都重镇,拥有黄河以北之地,隔河与东晋相峙。次年,徙山东六州民吏及徒何、高丽杂夷、三十六署百工伎巧10余万,以充京师。诏给内徙新民耕牛、计口受田。七月,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称帝,改元天兴。追尊远祖毛以下27人皆为皇帝。定京畿东到代郡,西及善无,南极阴馆,北尽参合陂,其外,四方四维,置八部帅以监之。在位期间,广泛招纳人才,起用汉族士人,效法中原王朝,制定典章制度,建省台,置百官,立爵品,正封畿,定律令,申科禁。重视农业生产,息众课农,计口授田,屯田垦荒,减轻租赋;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皆同编户,悉令选籍;兴学校,增加国子太学生,并为五经群书置博士官等,巩固了北魏统治,有利于鲜卑社会的发展。晚年为政暴虐,疑杀百官,朝政衰废。天赐六年(409),为次子拓跋绍所杀。明元帝永兴二年(410),谥宣武皇帝,庙号烈祖。泰常五年(420),改谥道武皇帝。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改庙号太祖。

拓跋珪371—409

即位道武帝,十六国时期北魏建立者,属鲜卑拓跋部,前代国什翼犍孙,公元386—409在位。公元370年前秦灭代国,淝水战后,前秦分裂,珪乘机自立称代,后改称魏。皇始二年(397)珪率众攻破后燕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县),拥有黄河以北地区,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在位期间,使鲜卑族人分地定居,从事耕作,建立太学,任用汉人。晚年政事苛暴,被其子拓跋绍所杀。

拓跋珪371—409

即魏道武帝。北魏建立者。公元386—409年在位。鲜卑族拓跋部。先世曾建立代国,被苻坚所灭。淝水之战后,他乘机复国,初称代,不久改称魏。皇始二年(公元397年),攻破后燕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县),拥有黄河以北地区,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他提倡农业,使鲜卑人分地定居,从事耕种,任用汉族士大夫,建立太学。晚年政事苛暴,被其次子、清河王拓跋绍所杀。

拓跋珪371—409

即魏道武帝。北魏建立者。386—409年在位。鲜卑拓跋部。拓跋什翼犍之孙。淝水之战后,乘机复国,在386年登代王位。旋改国号为魏,年号登国。在后燕支持下扩张势力,称雄塞外,威胁后燕。登国十年在参合陂(内蒙古凉城县西北石匣子沟)大败后燕军。次年乘后燕主慕容垂新死之机,推进中原,相继夺取晋阳、中山、邺城等重镇,尽有今山西、河北等地,隔河与东晋对峙。398年定都平城(山西大同),称帝,年号天兴。竭力拉拢汉族地主,实施宗主督护制度,逐步恢复九品中正制,重用汉人崔宏等制定各种制度礼仪;重视儒学,招致生员二千余人;劝课农桑,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促成拓跋部由部落组织向地域组织转化。对俘获到平城一带的战俘——新民实行“计口授田”。在位期间完成了拓跋部建国历程,促使本部由游牧转向以农业定居为主,有利于本部的封建化及代北地区的开发。晚年刑政苛暴,为次子拓跋绍所杀。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