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拉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拉辛1639—1699Jean Baptiste Racine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代表作家之一。生于法国拉费泰水隆的资产阶级家庭。曾任路易十四的宫廷史官。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写有不少悲剧,代表作有《安德罗玛克》、《菲德尔》和《爱丝苔尔》等。内容大多取材于希腊神话。通过对王公贵妇丧失理性、感情放纵的心理刻画,暴露宫廷贵族的荒淫,抨击宗教,并宣扬宽大容忍,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封建统治日益尖锐的矛盾。 拉辛 拉辛1639~1699法国剧作家。1639年生于法国资产阶级家庭。自幼入名校学习希腊文,1658年赴巴黎求学,有机会接触到一些诗人、演员,开始文学创作。路易十四结婚时他所写的颂诗深得国王赏识。1663年,他结识古典主义理论大师布瓦洛,在其鼓励下开始创作。他的戏剧代表作为《安德洛玛克》、《淮德拉》、《依菲革涅亚》、《以斯贴》、《亚他利雅》。拉辛由于政见与国王发生分歧,被国王疏远。1699年他在孤独中逝世。 ☚ 吝啬鬼 狄德罗 ☛ 拉辛见“艺术”中的“拉辛”。 拉辛1639—1699Jean Baptiste Racine法国古典主义剧作家。作品多以古希腊罗马的历史传说为题材,揭露上层贵族的荒淫和残暴,尤擅长从心理方面刻画贵族妇女形象。主要剧作有《昂朵马格》、《戴巴依特》、《亚历山大大帝》、《勃里塔尼克斯》、《阿达利》等。 拉辛约1630~1671俄国农民起义领袖。1670年领导农民起义,次年英勇就义。 拉辛 拉辛1639~1699法国剧作家。生于资产阶级官吏家庭。就学于巴黎教会学校时得以学习希腊史诗和悲剧,18岁即开始文学创作。悲剧《安德罗玛克》于1667年上演后轰动巴黎。该剧取材于欧里庇得斯的同名作。英雄赫克托的妻子安德罗玛克被俘后,为保存遗孤和光复祖国而进行了顽强斗争;揭露了希腊王公和权贵的荒淫无耻,影射腐败的法国上层贵族。其他主要作品有《伊菲热妮》(1674)、《费德尔》 (1677)、《爱丝苔尔》 (1689)等。其作大都取材于古希腊文学和历史,多以女性为主人公,擅长揭示现实矛盾、组织戏剧冲突,为最优秀的古典悲剧作家。他将法国悲剧艺术引向臻于完美的境地。 ☚ 莫里哀 伏尔泰 ☛ 拉辛 拉辛1639—1699Racine Jean法国古典主义第二期诗人、悲剧代表作家。出身于公务员家庭。少年时曾在冉森教派学校读书,阅读了许多古希腊悲剧,学过逻辑学、神学。1673年成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后任路易十四国王私人秘书,编纂历史。他共写了120部剧本,代表作有《费得尔》、《安德洛玛克》、《爱丝苔尔》及《布里塔尼居斯》、《贝蕾妮丝》等。拉辛的悲剧风格与高乃依的不同。前者大部分作品以古希腊神话传说为基础,以心理描写见长,以人物的性格取胜,悲剧的基调是感情胜过理性,多刻画感情丰富而意志软弱的平凡人物;后者的创作常取材于罗马历史,推崇理性,提倡公民义务、精神和责任。拉辛面向现实,描写现实中真实的人。因此,他的悲剧具有显著的现实主义倾向。《安德洛玛克》是第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剧中主人公安德洛玛克是特洛亚英雄赫克托耳的寡妇。特洛亚城被希腊攻陷后,她被俘当了希腊英雄阿喀琉斯之子皮洛斯的女奴。但她暗中把儿子藏起来,使孩子免遭杀害。皮洛斯爱上了安德洛玛克而抛弃了未婚妻爱尔米奥娜,决心强娶安德洛玛克,威胁说如果不从就杀死她的儿子。迫不得已安德洛玛克答应与波洛斯结婚,以便保全儿子。因为她打算在婚礼结束后随即自杀。剧本主题揭示感情与理智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但又充满浓厚的宿命论思想,主张听从命运安排。他的创作的艺术特点是要求情节线索、结构系统和人物安排明确、简单、合乎逻辑,尽可能直接表现出因果关系,在美学上,他严格遵守“三一律”原则。 ☚ 布瓦洛 费讷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