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寺院通信
甘肃夏河拉卜楞寺内部建立的信息传递方式。在甘肃藏族集居地区,长久以来,因习俗不同,交通闭塞,故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通信方式,并以寺院为主体,称之谓 “寺院通信”。该寺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10年),其管辖寺院遍布甘、青、川三省边界,远及蒙古、新疆、东北等地,通称108寺;另辖8大直属部落。拉卜楞寺历代嘉木样大师,通过议仓(办公厅),亲自执掌通信。寺院公文及大小活佛信件, 均无邮资凭证, 而使用寺院印制的信封、信纸。遇有重要公文,须火漆封口,并加盖印章。拉卜楞寺议仓印鉴为法螺图章,谓之 “海螺印”,小如拇指,而权威甚大。寺院与属寺、部落间,以及各属寺、部落间的公文信件,由专人传送,并讨回收据。寺院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外界通信,均委派专使。其通信工具,远者以马为主,牦牛次之,近者步行。“裁驿归邮”时, 由于邮政服务尚不能满足藏区通信需要,寺院通信得以保留,随着邮政网点的增设, 而渐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