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庐fú lú吐蕃贵族所居住的大毡帐,可容数百人。平民所居者称小拂庐。杜甫《送杨六判官西蕃》:草肥蕃马健,雪里拂庐干。 拂庐fú lú吐蕃贵族所住的大毡帐。杜甫《送杨六判官西蕃》:“草肥蕃马健,雪重拂庐干。”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幕蔭部 > 幕帳 > 拂廬 拂廬 fúlú 吐蕃人居住之氈帳。《舊唐書·吐蕃傳上》:“其國都城號爲邏些城,屋皆平頭,高者至數十尺,貴人處於大氈帳、名爲拂廬。”宋·高承《事物紀原·舟車帷幄》:“拂廬,《唐書》:‘吐蕃處於大氈帳名拂廬,高宗永徽五年獻之,高五丈,廣袤各二十七步,其後豪貴稍以青絹布爲之,其始以拂廬於穹廬爲號也。’宋朝每大宴犒,亦設於殿庭,曰拂廬亭。此蓋其始也。” 拂庐 204.拂庐(p1235.1)释文云: “吐蕃普赞及贵族所居的大氈帐,可容数百人。平民所居者称小拂庐。唐·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十·送杨六判官西蕃》: ‘草肥蕃马健,雪重拂庐乾。’” 按:释文失误者二: 一、“普赞”,倒乙, 当作“赞普”, 《旧唐书·一九六(上)·吐蕃(上)》: “(吐蕃)其国人号其王为赞普,相为大论、小论,以统理国事。” 二、杜诗篇目作“送杨六判官西蕃”,不通, “西蕃”之前夺一动词“使”字,为双动双宾句:“送杨六判官使西蕃”。 ☚ 拂尘 招安 ☛ 拂庐唐代吐蕃人居住的毡帐。用牦牛毛织成, 分大小。大者可容数百人,吐蕃贵族居住;小者部众居处。《旧唐书·高宗本纪》载:“永徽五年八月辛未,吐蕃使人献马百匹及大拂庐可高五丈,广袤各二十七步。”《新唐书·吐蕃传》亦载:“[其赞普]联毳帐以居,号大拂庐,容数百人。其卫候严,而牙甚隘。部人处小拂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