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杠子(惯)比喻无谓地争辩或顶撞。 抬杠子惯比喻无谓地争辩或顶撞。《冷眼观》二七回:“他那广东南海县不做,是因为同本省学差过不去,两下里抬杠子,才改捐教职的。”张恨水《金粉世家》三四回:“燕西笑道:‘老二今天在家里多喝了两盅吧?老和人抬杠子,是怎么一回事?’” 抬杠子形容双方意见不同而争执吵闹。 抬杠子táigàngzi争辩,顶嘴。叶紫《火》:“可是,老八,我看这也是不大十分妥当的事情,恐怕梁名登要和我~。”|梅汝恺《晴雨黄山寄情录》:“果然好事者小李在跟郁蕙~。而且纯然在作‘猿猴’、‘猕猴’之争。” 抬杠子tái gāng·zi一作“打草子”。清末民初江湖社会谓吵嘴。《海底·各地通行隐语》:“吵嘴: 打草子; 抬杠子。” 抬杠子也作“抬杠”。指互不相让,争辩不休。《冷眼观》二七: 他那广东南海县不做,是因为同本省学差过不去,两下里~,才改捐教职的。《官场现形记》二八: 他俩天天为着这件事~,有天几乎打起架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