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报恩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报恩寺 报恩寺书中一僧寺名。潘金莲毒死武大后,曾“于报恩寺叫了两个禅和子,晚夕伴灵拜忏”(第六回)。后又从其寺中请了六个僧人,“在家做水陆超度武大”,为武大除灵。和尚们听见间壁潘金莲与西门庆之淫声,便“一个个都昏迷了佛性惮心,……关不住心猿意马,都七颠八倒,酥成一块。”(第八回)花子虚死,李瓶儿单等五月十五日,也从报恩寺请了十二众僧人,在家念经除灵(第十六回)。后李瓶儿死,小殓日西门庆请其寺十二僧人来念倒头经;到了首七,还叫其寺黄僧官为首座,率十六众上僧做水陆道场(第六十三回)。按:江苏苏州市北隅实有报恩寺,本为“吴通元寺”,唐改“开元寺”,今称“北寺”。寺中有浮图,称北寺塔。亲如伙伴之意。宋、明间多见此称呼,如《古今小说》卷二十九: “这四句诗,单道着禅和子打坐参禅,得成正果,非同容易。”又称禅和,如《冷斋夜话》卷六: “打睡禅和万万千,梦中趋利走如烟”。《金瓶梅》仅第六回将报恩寺和尚称作“禅和子”。 ☚ 冥器 拜忏 ☛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院名刹部 > 名寺 > 報恩寺 報恩寺 bào'ēnsì 亦稱“北寺”。座落於江蘇蘇州城北。以吳越錢氏移支硎山(亦稱“報恩山”)之唐報恩寺額於此,故稱。始建於三國吳赤烏年間,初名通玄寺(亦作“通元寺”)。唐開元中改稱開元寺。唐末毁於兵燹。五代後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重建,始稱今名。主要建築有觀音殿、藏經樓等。寺存九層佛塔。康熙《江南通志·古蹟上·蘇州府》:“報恩講寺,在府城北陲,故呼北寺,即通元寺舊基,吳越錢氏移支硎山報恩寺改建於此。”參見本類“報恩寺塔”。參閱宋·朱長文《吳郡圖經續記·寺院》、宋·范成大《吳縣志·府郭寺》、《嘉慶重修一統志·蘇州府三·寺觀》。 报恩寺佛教寺院,四川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群。在平武县龙安镇北山脚下。包括镇羌门及城墙、玉玺公衙昭忠祠。龙安府宣抚司佥事王玺父子历时20年建成,明正统五年 (1440年) 始建,明天顺四年 (1460年) 竣工,占地2.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18平方米。为一完整的佛教寺院,气势宏大、结构谨严、布局合理。寺院坐西朝东,由广场、经幢、狻猊、山门、石拱桥、钟楼、范公井、天王殿、大悲殿、华严殿、大雄宝殿、御碑亭、万佛阁以及戒台、禅室、斋厨、长廊、祖师堂等建筑组成。各殿堂所有木构件皆用楠木修造。在结构上承前启后,具有中国古代民族建筑由宋、元向明、清型制过渡的特点。经多次大地震后,至今仍安然无恙,被誉为 “明初罕见之遗物”。寺内高8米的千手观音和高12米、直径7米的转轮经藏、四天王塑像为国内少见的文物精品。1980年公布为第一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报恩寺中国古寺。位于四川省平武县。建于明天顺四年(1460),占地约2 hm2。山门面阔5间,两侧连以八字墙,前方广场中央有1对石经幢,高约7 m。通过3座石拱桥,进入天王殿,殿面阔5间,屋顶覆盖黑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穿过天王殿为1院落,正中为大雄宝殿,面阔5间(28.36 m),屋顶覆绿琉璃瓦。右配殿为华严藏(又称华严殿),左配殿为大悲殿,均面阔3间(20.5 m),进深3间(18 m),高16.4 m,16柱重檐歇山式,屋顶为黑琉璃瓦覆盖,绿色琉璃瓦剪边。后中轴线上为万佛阁,三重檐,面阔5间(24.7 m),高24 m,为全寺最高大建筑物。 报恩寺 报恩寺佛寺。《长安志》载,寺在唐长安城崇德坊西北隅。嗣虢王邕景龙中娶韦庶人妹,舍宅立寺。韦氏败,寺废。 ☚ 月爱寺 应法寺 ☛ 报恩寺 报恩寺佛寺。《长安志》载,寺在唐长安城崇德坊西北隅。嗣虢王邕景龙中娶韦庶人妹,舍宅立寺。韦氏败,寺废。 ☚ 月爱寺 应法寺 ☛ 报恩寺 报恩寺位于四川省平武县城东北山脚下。始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竣工于天顺四年(1460年)。原属龙安府(即平武)土司佥事王玺私自修建的宫殿,后被朝廷发觉才改宫为寺。报恩寺占地近两公顷半,寺前有经幢两座,石狻猊两只分列左右。山门正中悬“敕修报恩寺”金字匾额。寺内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前有天王殿,后有万佛阁,左有大悲殿,右有华严殿。大悲殿内有一尊高达八米的千手观音,全部用楠木雕成,体态匀称,神态端庄,一千只手形状各不相同。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殿内三尊大佛趺坐在基坛上,造型端庄,神态自若。万佛阁置于中轴之底,两层楼重檐歇山顶,高大壮丽。此阁和大雄宝殿内有三百余平方米壁画,均为明代杰作。报恩寺建成后,历时五百多年,其间经受了多次地震的考验,特别是1976年平武两次七点二级地震,整个建筑安然无恙。 ☚ 五当召 义县奉国寺 ☛ 报恩寺 报恩寺位于县城东。旧名崇教禅院、东禅寺,明洪武年间改今名。唐贞观年间(627—649),高僧玄奘法师奉旨创建。清代重建。庙门古朴庄严,院内松柏参天。大雄宝殿金碧辉煌,内供唐代木雕大势至菩萨、宋代木雕地藏王菩萨、明末清初泥塑十八罗汉,造型艺术具各时代特色,皆为历史艺术珍品。报恩寺现已辟为寿县博物馆,所藏明代所铸铜质真武帝君及四侍从像,为国家重点文物。大殿侧厅及两厢禅堂,陈列寿县出土文物400余件,如楚王鼎、蔡侯盘与樽、鄂君启金节等,皆为世所瞩目。另有10个舍利银瓶,以及石棺、银棺、金棺等,也是珍贵的佛教文物。 ☚ 6. 寿县 留犊池巷 ☛ 报恩寺 报恩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东郊北山山麓,由明代龙州宣抚司佥事王玺创建,迄今已五百多年。全寺占地2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报恩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前有天王殿,后有万佛阁,右为华严藏,辅以二旌幢、山门、金水桥、南北牌楼、钟鼓楼等,构成一座布局严整、建筑考究、装饰华丽的宫殿式建筑群。今人张秀熟《游报恩寺》诗云:“报恩寺拟帝王宫,宝殿长眠夕照中。六百年见重光日,方信人民乃大雄。”寺中珍贵文物甚多。大悲殿里的楠木雕千手观音,精妙绝伦。华严殿内有转轮经藏(星辰车),直径7米,高12米,仅以一柱立于铁砧上,四周悬空,可自由转动,令人称奇。各殿宇雕画游龙,栩栩如生。殿宇均用楠木构筑,全国罕见。 ☚ 5. 平武县 王朗自然保护区 ☛ 报恩寺 报恩寺在寿县城东,旧名崇教禅院、东禅寺,明洪武年间改今名,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为著名的玄奘法师奉旨建造,清代重建。庙门古朴庄严,院内松柏参天。大雄宝殿为歇山重檐式,金碧辉煌,雄伟壮观。殿内的唐代木雕大势至菩萨、宋代木雕地藏王像、明末清初泥塑十八罗汉,均具有不同时代的造型艺术特点,堪称文物珍品。明代所铸铜质真武帝君及四侍从像,为国家重点文物。大殿侧厅及两厢禅堂,是历代文物陈列馆,陈列寿县出土文物400余件,其中以“楚王鼎”、“蔡侯盘与樽”、“鄂君启金节”(青铜制成的通告证件)尤为珍贵。另有10个舍利银瓶,以及石棺、银棺、金棺等,也是珍贵的佛教文物。报恩寺现已辟为寿县博物馆。 ☚ 显通寺 寿县清真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