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程序
护理程序是为了满足病人的需要和解决病人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其特点是以病人为中心的,而且是有目标的。护理程序是用科学的管理原则和方法,使护理工作有目的、有根据、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病人入院后,护士及时做出护理计划,并依据病人的病情、治疗情况及心理状态的改变,随时对计划加以修订,直到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护士进行任何一项护理活动时,必须了解病人的需要。护理程序一般分为四步: 第一,护理估量;第二,护理计划;第三,实施护理计划;第四,护理效果评价。实行护理程序多采用责任制护理,采用小组护理制,即由数名护士分管一组病人。由责任护士或小组长负责制定计划。护士长应审核护理计划,检查实施情况并评价其效果。
护理估量 首先要拟出表格,以便登记收集到的资料,并进而书写护理病历。搜集资料是为了判断病人的需要与问题。资料来自以下各个方面:
(1) 书面材料: 从入院卡了解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职业、文化程度、工作单位等;从病历中了解现病史、既往史、体检所见、检验结果、诊断等;从医嘱中了解病人的饮食、药物及治疗等。
(2)交谈: 有目的地与病人及其家属谈话,以了解病人的婚姻、家庭和经济情况,兴趣与嗜好,生活习惯,对疾病的态度,以及病人的困难和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并可核实有关的书面材料。
(3) 体格检查和观察: 注意病人的体态、体质、神志、精神状态,有无疼痛、食欲、睡眠、排便情况,视力、听力、口、皮肤、身体活动度、体重、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根据资料的分析,护士就可为病人作出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是描述病人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病人的问题来自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而需要则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健康所应具备的生理、环境和社会心理方面的条件。
制定护理计划 这一步骤是护理程序的要点。计划中要列出病人的问题和情况,定出近期和远期护理工作的目标,并提出具体措施和完成的期限。责任护士还要开出护嘱,使护士遵照执行,并且提出要求病人合作的项目,以便共同努力,达到护理目标。
实施护理计划 即护理计划的落实。为了完成计划提出的内容,责任护士必须执行医嘱,执行护嘱,还要向病人及其家属对出院后的休养生活作卫生宣教,并且指导进行功能锻炼,使病人逐渐恢复自理能力。此外,还要指导其他护理人员一道工作。
护理效果评价 即对病人健康恢复情况和护理质量所做的检查。评价病人健康的恢复情况,应由责任护士检查实施后的效果,病人、家属、参与护理工作的其他护士及有关人员都可提出意见。而对于护理质量的检查评价,则由医院组织的检查小组进行检查。护士长和科护士长也有责任进行检查。护士长应在病人出院后作最后评价,总结护理经验。责任护士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要不断对病情进行估量和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若护理不见成效或病情发生变化,原计划已不适用时,则需及时修订护理计划。因此,护理估量和评价应贯串在护理全过程中。对重危病人需要随时进行仔细的检查评价,而对一般恢复期病人,则检查评价可以少些。但是对所有病人都要定期、慎重地检查病人的问题和需要,护理计划的实施,以及病人健康的改善情况。护理效果的评价可写在护理计划内,责任护士须签名。护理计划应作为医学资料放在病历内,或放在医护人员便于查阅的地方。
实行护理程序的基本原则是将疾病引起的生理、病理、心理、行为等变化,以及各种表现做出详尽的了解与记录。经过分析研究,归纳成若干问题,逐一加以解决,以达到使病人恢复和维持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