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抢新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抢新婚 抢新婚原始社会遗留的一种婚俗。可分为强行抢婚、默契抢婚、礼仪性抢婚三种形式。强行抢婚是在女方及其父母不同意的情况下,采用强制手段,在纷争中把姑娘强行抢到男家成婚。这种情况往往是因男多女少,或男方无力支付高昂的聘金或男方依仗权势时,由男方设法强行采取的。此种风俗古已有之,相传至今。在那加族、霍族、皮尔族、贡德族等少数民族中非常盛行,后形式有所改变。如贡德族中只要父母允许就可抢婚; 在柯亚族、蒙达族和比尔豪尔族中,如不能把姑娘轻易抢到手,男子可藏身于庙会或其他公共场所,一遇机会,就往姑娘头上戴番红花,一旦成功,大家就公认姑娘属于该男子。默契抢婚是由男女双方事先商定日期而采取“袭击”方式而成婚。如中国滇东北彝族迎亲时,新郎留在家中,请一青年作代表,偕同其他迎亲者前往女家。抵达时,女方亲友用水猛泼。并于翌日用羊肉汤调烟炱给迎亲者涂花脸。在纷乱之中男方把新娘抢走,用马驮到男家成亲。又由中国甘、青及川西北安多地区的藏族,青年男女虽自由恋爱,但结婚时还要彼此约定某日深夜,由男方派人“佯抢亲”。姑娘被“抢”去后,姑娘的母亲作痛哭状,父亲则请小伙子们骑骏马背猎抢“寻找”,“找”到后,男家以贵宾相待,并择日设宴完婚。非洲、美洲、欧洲的一些民族直至近代仍保留有这种结婚形式。礼仪性抢婚指男女青年情投意合,却遭到父母反对,为此,男青年应女青年的要求,利用庙会或集日,公开往女青年头上涂朱红,迫使父母同意成婚。这种习俗在皮尔族和一些蒙古种少数民族中流行。关于抢婚的起源,有的人认为是由于原始部落间战争的结果; 有的人认为是由于男子独占妻子的要求; 或认为是由于男方无力偿付聘金等原因引起的。 ☚ 护身符 两次婚礼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