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折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宴飲部 > 貯酒器 > 折觥 折觥 zhégōng 西周青銅容酒器。通高約二十九厘米,長三十八厘米。1976年陝西扶風縣出土。方形器腹,有蓋,圈足。蓋前端為獸首形狀,有兩下垂彎曲長角,兩角間飾一獸首。腹後有鋬,鋬上部為一獸首,中為一烏,下為一象鼻。器腹飾大獸面紋。器體四角至圈足四角上均鑄透雕扉棱,裝飾華麗精巧。蓋、器同銘各四十字,大意為:因周天子命作册折去給相侯貺賞賜望土有功,故折得到周天子賞賜之青銅及奴隶,折因受榮寵作父乙之祭器。現藏陝西省周原文物管理所。 古代名物 > 雕繪類 > 雕塑部 > 工藝雕塑 > 折觥 折觥 zhégōng 西周早期青銅器。公元1976年陝西扶風莊白出土。通高二八·七厘米,長三八厘米。此觥爲獸狀,卧伏貌,器腹及圈足爲方形。蓋前端爲羊首,額上飾小獸。雙目晶瑩,兩耳下垂。蓋面有稜,前飾伏龍,兩側爲夔紋,後端飾有饕餮紋。有獸形鋬。器腹飾饕餮紋。通身浮雕飾紋,富麗秀美,與器型和諧統一。器中有銘四十字。現藏周原扶風文管所。 折觥 折觥折觥是西周早期的青铜装饰雕塑,1976年陕西省扶风县庄白家 一座青铜窖藏出土。通高28.7厘米,长38厘米。现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折觥 铜觥,是古代盛酒的器皿,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器物造型 一般呈椭圆形,有盖和鋬。古代匠师常常将器盖做成兽头状,也有将整个造型做成奇形异兽。这件以“折” 命名的铜觥就是由鸟兽形组合的装饰雕塑。觥盖前端为羊头形,双角下垂,宽鼻鼓眼,气势逼人; 觥盖后端为兽面,巨目咧嘴,夔龙出双角,翅出器外。背后以兽头、立鸟、象首组成的圆雕为饰。觥的周身满饰兽面、夔龙纹浮雕、透雕,整体造型庄重中见华美,谨严中见活泼,显示出周初青铜器风格的悄然变化。 折觥器盖和器物内壁各有相同铭文40字。为周昭王19年作册折所制,故以“折觥”命名。 ☚ 大型青铜人面像 青铜三足鸟 ☛ 折觥 折觥西周早期制品,1976年12月在陕西省扶风县一窖藏中出土,现为陕西省周原文物管理所收藏。觥高28.7厘米,长38厘米。觥体由兽首形盖和长方形器身构成。器体上部有前倾、上翘的宽流,器口轮廓线曲折优美。下部主体呈长方形,腹略鼓,圈足外撇。器口上覆以鼓凸的异形盖,盖前端呈羊首形,曲角鼓目,面目狰狞,额上双角间夹小兽首,顶有伏龙。盖后端作兽面形,巨目咧嘴,眉作卷曲夔龙形。盖面两侧和器流口下皆饰回首夔纹。腹部主体纹饰为两条对称的夔龙组成的兽面纹。圈足也饰回首夔纹。体侧有圆雕兽形图,集三种动物像于 一身,上为兽首,中间作飞鸟形,下接低垂钩卷的象鼻,组合巧妙,与器身、盖衔接自然,浑然一体。盖面、器身四角及四面中线皆饰扉棱,均为透雕钩齿状,使整体造型、装饰和谐统 一,更加雄奇瑰丽。整个器形宛如一拱首垂尾的异兽,威猛、神秘,气势夺人。 折觥 觥是饮酒器,也作盛酒器。最初觥是由犀牛角制成,称兕觥。青铜觥是从兕觥演变而来,为象生器皿,兽首形盖,前有宽口流,底有圈足、三足等不同样式。此觥下部为长方形,造型方圆结合,雕饰华缛富丽,盖首兽角悬垂,均较为罕见,在艺术上达到完美境地。 此觥器身和盖内有相同的铭文各40字,记载折接受周王赏赐,为其父铸此器,故称折觥。同时出土的还有折斝、折尊、折方彝。 ☚ 堇临簋 盂鼎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