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折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折中猶言取正。揚雄《羽獵賦》:“又恐後世復修前好。不折中以泉臺。”馮衍《顯志賦》:“就伯夷而折中兮,得務光而愈明。” 调和;调解;折中tiáo·hé tiáojiě zhézhōnɡ【同】 都可作动词;都有使双方不再对立的意思。“调和”和“折中”还可用作形容词,表示适中的意思。作为形容词,“调解”不与“调和”、“折中”构成同义词。 折中zhézhōng调和不同的意见、主张,使各方都能接受 折中zhézhōng〈动〉调和几种不同意见,使各方都能接受:折中方案│折中调和。 折中zhézhōng【释义】 折中(1次) 以公平合理的准则评判或矫正偏颇。令五帝以~兮《章·诵》 折中zhé zhōng取正,即寻求中正公平之道。中,正确的标准。《荀子·儒效》:“事行失中谓之奸事,知说失中谓之奸道。”《九叹·远逝》:“北斗为我折中兮。”洪兴祖补注:“折中,平也。” 折中zhé zhōng亦作“折衷”。取正,用为判断事物的准则(1)。《孔子世家赞》: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为准则。 折中 折中同“折衷”。张旭光《与陈垣》:“人微言轻,不敢自信,深冀~于夫子。” ☚ 正谬 折衷 ☛ 协调1 协调1调(调协;~齐) 另见:交换 意见 互相 满足2 和谐 ☚ 从中调停 安定1 ☛ 态度1 态度1立场明确,态度鲜明:旗帜鲜明 另见:看法 想法 决定 待人 处世 ☚ 态度1 各种态度 ☛ 行为准则 行为准则封建社会中的法度纲常,行为准则:纪纲人伦 ☚ 准则 标准 ☛ 折中zhé zhōng谓公正地判断是非优劣。《史记·孔子世家》:“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于夫子。” 折中 折中一作“茶盐折博”, 简称“折博”。北宋前期政府与商人间的特殊贸易方式。招募商人入纳钱货粮草到指定地点, 政府按值给以钱、券的制度。宋初, 许商人在汴京(治今河南开封)入纳金银丝帛, 换取文券至解州领盐, 运销于规定区域。太宗雍熙二年(985), 改令商人输纳粮草于沿边州郡以实边备, 换取文券,商人凭券可至京师换取现钱或批至解州、江淮等地领取茶盐贩销。端拱二年(989)许入纳米、豆等物于汴京折中仓。仁宗庆历八年(1048)为钞盐法取代。 ☚ 入中 折博 ☛ 折中compromis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