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折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折中

猶言取正。揚雄《羽獵賦》:“又恐後世復修前好。不折中以泉臺。”馮衍《顯志賦》:“就伯夷而折中兮,得務光而愈明。”

调和;调解;折中tiáo·hé tiáojiě zhézhōnɡ

【同】 都可作动词;都有使双方不再对立的意思。“调和”和“折中”还可用作形容词,表示适中的意思。作为形容词,“调解”不与“调和”、“折中”构成同义词。
【异】 “调和”侧重在使双方关系和好;“调和”多用于矛盾、纠纷、对立等方面。此外,还有妥协、让步的意思;“折中”、“调解”没有这样的意思;作为形容词,“调和”侧重在均匀和谐;常与“色彩”、“阴阳”等词语搭配;可作定语、谓语。[例]他们两家常发生纠纷,你出面~一下吧!|穿衣戴帽要注意色彩~。“调解”侧重在排解纠纷;多用于矛盾、冲突、纷争、关系等方面。只作动词。[例]通过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他俩没经过任何人~就又和好如初了。|劳资双方白热化的矛盾冲突,经过有关部门的~得以缓和。“折中”侧重在使意见、思想、观点等不对立而各方均易接受;多用于研究、讨论、洽谈、谈判、商量等方面;作为形容词,侧重在不偏不倚、各方面平衡;常与“意见”、“方案”等词搭配,一般用作定语。[例]在非原则问题上可以~,大的原则上如何~?|你们可不能搞~方案。
【反义】 调和—调唆 挑拨 离间/ 调解—挑拨 调唆 挑唆/ 折中—分歧

折中zhézhōng

调和不同的意见、主张,使各方都能接受
 △ ~方案|~调和。
★折旧 折扇 折射 折线
★波折 挫折 夭折 周折

折中zhézhōng

〈动〉调和几种不同意见,使各方都能接受:折中方案│折中调和。
【同义】调和。
【辨析】“折中”和“调和”:“折中”侧重在使意见、思想、观点等不对立,使各方均易接受,“调和”则重在排除纠纷,使双方关系和好。

折中zhézhōng

【释义】
对几种不同的意见进行调和,使各方都可接受。

【色彩】
中性。

【近义】
调和。

【扩词】
折中一下︱折中的方案︱折中的办法。

【造句】
 ❍ 我把你们两人的意见~一下。
 ❍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得考虑一个~的方案出来。

折中

(1次) 以公平合理的准则评判或矫正偏颇。令五帝以~兮《章·诵》

折中zhé zhōng

取正,即寻求中正公平之道。中,正确的标准。《荀子·儒效》:“事行失中谓之奸事,知说失中谓之奸道。”《九叹·远逝》:“北斗为我折中兮。”洪兴祖补注:“折中,平也。”

折中zhé zhōng

亦作“折衷”。取正,用为判断事物的准则(1)。《孔子世家赞》: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为准则。

折中

折中

同“折衷”。张旭光《与陈垣》:“人微言轻,不敢自信,深冀~于夫子。”

☚ 正谬   折衷 ☛
协调1

协调1

调(调协;~齐)
协调各种关系、治理国家等:燮理阴阳
协调使和好:调和
协调使融洽:协和
对几种意见进行调和:折衷 折中 节中酌中 中道 取正
 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点:求同存异
议论协调:调议
调和协调:辅和
统领协调:总缉
辅佐协调:弼谐
很难调和众人的意见:众口难调
互相抵触,难以协调:龃龉不安
(使配合得适当:协调)

另见:交换 意见 互相 满足2 和谐

☚ 从中调停   安定1 ☛

态度1

态度1

立场明确,态度鲜明:旗帜鲜明
采取某种态度:从(~严;~快)
采取中立态度:折中 执中(~调和)
 处事折中而不偏激:不夷不惠 不惠不夷 匪夷匪惠 非夷非惠
在重大问题上采取什么态度:何去何从 何去何就 何适何从 奚去奚从
态度适当,有分寸:不矜不盈
不卑不亢,态度得体:不激不随 不激不污 不讦不随
(对于事情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态度1)

另见:看法 想法 决定 待人 处世

☚ 态度1   各种态度 ☛

行为准则

行为准则

封建社会中的法度纲常,行为准则:纪纲人伦
思想、政治工作所遵循的基本准则:路线
说话行事所依据的准则:原则
基本原则:本则
用简明条文规定的军队行动的准则:条令
法律条令:网辟
社会的准则:人极
妇女行为的准则、榜样:壸则
妇女应遵守的戒条:闺戒
妇女应遵守的行为准则:闺训
为妇的准则:嫔则
信仰并遵守的准则:信条
宗教上的信条:教条 训条
被奉为经典的古老教条:典谟训诰
不能更改、必须遵守的信条:金科玉条
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金科玉律金科玉臬 玉律金科
评议的准则:评准
考核的准则:课则
指导性的原则:枢要 纲领
重大的原则:大伦
调整国际关系的准则:公法(国际~)
判断事物的标准:折中 取正
遵行的准则:道经
宗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诫律
改变行为准则:转理

☚ 准则   标准 ☛

折中zhé zhōng

谓公正地判断是非优劣。《史记·孔子世家》:“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于夫子。”

折中

折中

一作“茶盐折博”, 简称“折博”。北宋前期政府与商人间的特殊贸易方式。招募商人入纳钱货粮草到指定地点, 政府按值给以钱、券的制度。宋初, 许商人在汴京(治今河南开封)入纳金银丝帛, 换取文券至解州领盐, 运销于规定区域。太宗雍熙二年(985), 改令商人输纳粮草于沿边州郡以实边备, 换取文券,商人凭券可至京师换取现钱或批至解州、江淮等地领取茶盐贩销。端拱二年(989)许入纳米、豆等物于汴京折中仓。仁宗庆历八年(1048)为钞盐法取代。

☚ 入中   折博 ☛

折中

compromis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