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抗战建国纲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抗战建国纲领 抗战建国纲领Kangzhan jianguo gangling是国民党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纲领。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在武昌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纲领除前言外,分为总则、外交、军事、政治、经济、民众运动、教育等七项,共三十二条。总则规定:“确定三民主义及总理遗教”为抗战建国之“最高准绳”;“全国抗战力量应在本党及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对外政策,主张联合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之势力,制止日本侵略;否认及取消一切伪组织。对内政策,军事上:加紧军队之政治训练,使之一致为国效命;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在各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之下,与正规军配合作战;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政治上:组织国民参政会;改善各级政治机构。经济上:进行以军事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民众运动方面,提出在不违反三民主义最高原则及法令范围内,对于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予以合法之保障。 ☚ 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国民参政会 ☛ 抗战建国纲领1938年3月29日,国民党在汉口召开的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所通过的纲领。规定了国民党在抗战时期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一系列政策。 抗战建国纲领1938年3月,国民党在汉口召开的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内容包括抗战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政策。这个纲领规定组织国民参政会,保障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对推动抗战及抗战初期的民主运动起了一定促进作用。同时它又是国民党坚持片面抗战路线的纲领,与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纲领有本质区别。 抗战建国纲领 抗战建国纲领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4月1日,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主要内容分为总则、外交、军事、政治、经济、民众运动、教育等项,共32条。纲领强调以三民主义为一般抗战行动及建国的最高准绳,全国抗战力量应放在国民党及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其主要政策为:联合一切反对日本侵略的势力,制止日本侵略,否认及取消日本在中国领土内以武力造成的一切伪政治组织; 以地方自治为基础,进行宪政实施的准备,在宪政开始以前,组织国民参政机关;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这个纲领,表现了国民党进行抗日的进步主张,但同时也暴露了国民党继续实行一党专政,限制和不敢发动人民力量的本质。 ☚ 抗日战争 技术合作条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