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抗心律失常药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抗心律失常药antiarrhythmic一类防治过速性心律失常的药物。如奎尼丁(quinidine)、心得安(propranolol)、利多卡因、苯妥英钠、异搏停(isoptin)、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及双异丙吡胺(disopyramide)等。主要通过降低心脏自律性,延长有效不应期和改变传导速度等方式而呈效。 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常见的有心房纤维性颤动、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以及过早搏动等)的药物。分五大类:1.主要抑制钠通道的Ⅰ类药有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异丙吡胺、常咯啉;2.主要促进钾外流的Ⅱ类药有利多卡因、苯妥英钠、慢心律、安搏律定、室安卡因;3.肾上腺素β受体阻断剂,Ⅲ类药以心得安为代表;4.延长动作电位时间的Ⅳ类药有乙胺碘呋酮、溴苄铵;5.慢通道阻滞剂,以异搏定为代表。 抗心律失常药antiarrhythmic drugs指能预防、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主要是通过影响心肌钠、钾、钙离子转运,减慢自发性舒张期除极速率而降低异位自律性,或/和影响膜反应性,加速或减慢传导,延长或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从而取消折返冲动而达到防治心律失常或减慢心室率的目的。根据作用机理可将其分为五类: 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律失常药抗心律失常药一般系指防治过速性心律失常的药物。近年来,由于电生理的深入研究,对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理有了进一步认识; 药物在体内含量的微量测定法的建立,使能根据药代动力学的原则制定控制心律失常的用药方案; 连续监测心电图,并借助于计算机以评定患者血药浓度与药物临床疗效的关系。所有这些进展对新药的发现和心律失常的治疗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根据抗心律失常药的电生理学特点,曾提出过多种分类方法。现通常分为下列四类。膜稳定剂、动作电位时程及不应期延长剂、β-受体阻断药与钙拮抗剂。但也有把前两种称为非特异性抗心律失常药,后两种称为特异性抗心律失常药。 主要非特异性抗心律失常药的化学结构 抗心律失常药的治疗指数低,个体差别大,容易引起中毒反应。多数药物的疗效与血药水平呈正相关。血药浓度受患者病理过程的影响,如心、肝、肾功能及其他一些因素,致使治疗量所达到的血药水平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为了提高疗效,减少毒副反应,必要时需监测血药浓度。应根据不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见下表。 抗心律失常药的药代动力学作用
☚ 黄夹甙 奎尼丁 ☛ 抗心律失常药anti-arrhythmic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