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投资过度论又称“过度投资论”。以投资过度来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分为货币投资过度论、非货币投资过度论、消费品需求引致投资过度论。 1. 货币投资过度论。又称“生产结构纵向失调论”、“资本不足论”、“储蓄不足论”。一种以货币因素与实际因素相结合来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197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Hayek,Friedrich A.von, 1899—1992)、奥地利的米塞斯(Mises, Ludwig Edler von,1881—1973)、英国的罗宾斯(Robbins, Lionel, 1898—1984)等。他们认为, 经济周期不只是一种纯货币现象。当经济萧条结束时,利率的降低与信用的扩张将会使新的经济高涨重新开始。在经济扩张阶段,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大于当前的借款利率,投资有利可图,使投资过度发展。由此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提高,对消费品的需求相对下降,使生产要素的分配脱离消费品工业而向生产资料工业倾斜。生产资料工业过度发展,而消费品工业发展不足,生产结构出现纵向失调。此时,从近因看,即从货币因素来说,资金供给不能源源不绝,银行无力或不愿再继续扩张信用,致使投资由前期的过度发展变为资金不足(或资本不足),未完工程不得不半途而废,已投入的资本有一部分也将丧失,繁荣趋于崩溃。从深层原因看,即从生产结构方面的实际因素来说,随着个人收入的滞后提高和企业收入的增加,消费品需求会扩大,形成储蓄不足和消费需求过度的局面。这将导致消费品工业与过度发展的生产资料工业争夺生产要素,使生产资料工业发生亏损,趋于萎缩,繁荣走向崩溃。而经济的收缩阶段,则是生产结构的一种调整过程。他们认为,通货紧缩是繁荣的必然后果。如果在经济收缩过程中多将货币投入流通,可以有助于缩短经济收缩过程。但这一手段有极大的危险性,处理不好,会造成灾害。 2. 非货币投资过度论。又称“固定资本重置周期理论”。一种以固定资本设备的投资和生产的变动来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施皮特霍夫(Spiethoff, Arthur, 1873—1957)、瑞典的卡塞尔(Cassel, Karl Gustav, 1866—1945)等。他们认为, 投资的恢复使经济进入扩张过程。在扩张过程中,首先是投资品需求的增长,由此造成固定资本设备的生产增长和生产过剩。与此同时,由于资源有限,出现劳动和消费品供应不足的不均衡现象,最终导致繁荣走向崩溃。在萧条时期,由于工资下降、原材料价格下降、利息率下降、生产方式改进等,使固定资本设备的建造成本降低,这就会刺激起新的投资;加之新发明、新市场、农业丰收等外部因素,使投资重新恢复起来。他们提出,在某一期间集中地建造了大量的固定资本设备,那么在以后的某一期间又会引起重置再投资的高潮,从而使经济波动具有了周期形式。非货币投资过度论并不以货币因素为依据。他们也提及货币因素,但把它放到被动、从属的地位,视其为当然现象,而不是一种推进力量。 瑞典著名经济学家魏克赛尔(Wicksell, Johan Gustav Knut, 1851—1926),有人将他视为货币投资过度论者,也有人将他视为非货币投资过度论者。他的理论为货币投资过度论提供了基础,但他强调为新投资提供机会的外部环境因素,所以也可列入非货币投资过度论。魏克赛尔提出了“自然利率”概念,即借贷资本需求等于储蓄供给时的均衡利率。当银行降低市场利率,把它降到自然利率以下时,信用需求将扩张,引起通货膨胀,价格上升,企业利润增长;当银行提高市场利率,把它升到自然利率以上时,信用需求将收缩,引起通货紧缩,价格下降,企业利润增长减少。他提出,由于银行能够创造信用,弹性货币体系的存在使银行能够扩张与收缩信用,从而形成经济的周期波动。魏克赛尔的理论具有很大的影响和一定的历史地位。弹性货币体系的存在严重冲击了古典经济学家的供求自然均衡论,打破了供求自然均衡论的“伊甸园”式的平静无波状态。 3. 消费品需求引致投资过度论。一种以消费品需求的变动引致投资过度来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克拉克(Clark, John Maurice, 1884—1963)、美籍俄国经济学家、197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兹涅茨(Kuznets, Simon Smith, 1901—1985)等。该种理论用加速原理来说明扩张阶段和收缩阶段是一种累积性的过程。他们提出,生产过程分为无数相互衔接的各个阶段。从消费品出发,可以上溯到原材料的生产和机器设备的生产。这样,生产过程分为较低阶段与较高阶段。对较低生产阶段的需求,可称为“初始需求”;对较高生产阶段的需求就成为“派生需求”。较低生产阶段制成品的价值量与较高生产阶段机器设备的价值量之间有着一种技术性的比例关系,后者是前者的一个倍数。因此,较低生产阶段初始需求的一个微小变动,将会在递增的强度下传布到较高生产阶段的派生需求,引起派生需求加速的、激烈的变动。这是一种加速原理。该种理论与货币投资过度论和非货币投资过度论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互相补充的。 以上所有的投资过度论都认为,单凭货币上的措施绝不能避免危机,而只能使它延迟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