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答 批答唐代皇帝采纳臣下章疏予以答复的文书。古代君臣论政问答,都是口述面命之词,后来对书疏进行回答则写成文字材料,如汉代的答报玺书,到唐代始有批答之名,是皇帝亲自批而答复的意思。后来学士入院,试制、诏、批答共三篇,批答则由词臣代写,词藻趋于华丽。后来官府对下级机关的禀启,也用批或批示答复,以迄民国。 ☚ 诏敕 玺书 ☛ 答复 答复覆 还报 回报 答报 还答 答复别人的指责、问难等:答辩 检查后答复:查复 审核答复:核复 批示答复:批复 批答 天子批答:报闻 作书答复:裁答 写信答复:回信 行文答复:关复 借此手书作为答复:借泐奉复 立即答复:登荅 斟酌答复:酌复 裁复 得到答复:见复(尚希~) (对问题或要求给予回答:答复) ☚ 解答 回复 ☛ 批答 批答文体名。吴讷《文章辨体》:“批答与诏异,诏则宣达君上之意;批答则采臣下之章疏之意而答之也”。徐师曾《文体明辨》:“至唐始有批答之名,以谓天子手批而答之也”。太宗之答刘洎;玄宗之置翰林待诏,掌四方表疏批答,俱为明证。至宋体制有变,据《朝野类要》:“执政以上有章奏请则降批答,以下则降诏”。 ☚ 谕告 玺书 ☛ 批答帝王对臣下的奏章批示答复。 批答凡执政官以上奏请及群臣百僚合奏,皇帝批复的文书称“批答”。如《日食正阳宰臣乞复正殿常膳不允批答》、《群臣请御正殿复常膳第一表批答》(《宋大诏令集》卷154)。此则所谓“执政以上有章奏请,即降批答,以下则降诏”(《朝野类要》卷4《批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