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扶风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扶风郡三国魏以右扶风改置。治所在槐里县。故址在今兴平县东南5公里南佐村。领槐里、始平、户、武功、美阳、郿、雍、千、陈仓、杜阳、隃麋11县,辖区约为今关中西部。西晋咸宁三年(277)改为扶风国,领县减少,辖区缩小,迁治郿县,故址在今眉县东北7.5公里渭河北岸。十六国时,前赵复为郡,迁治池阳县,故址在今泾阳县西北1000米。前秦移治好畤县,故址在今乾县好畤村东南1000米。北魏永安元年(528)移治始平县文学城,故址在兴平县东北7.5公里。北周明帝元年(557) 又随始平县迁到今兴平县南佐村。大象元年(580)迁回文学城。隋开皇三年(583)撤销。大业三年(607)在雍县复设,故址即今凤翔县城。领雍、虢、郿、岐山、陈仓、吴山、南由、千阳、千源、普润10县,辖区约有今宝鸡市及大部分属县。唐武德元年(618)改为岐州。天宝元年(742)又改为扶风郡。至德元年(756)改名凤翔郡。 扶风郡 扶风郡汉代设置的行政区。晋代沿置。《晋书·地理志》:“扶风郡〔汉武帝以为主爵都尉,太初中更名右扶风。统县:(池阳、郿、雍、汧、陈仓、美阳)。户32000(属雍州)〕。” ☚ 涪陵郡 福建省 ☛ 扶风郡 扶风郡fufenɡjun三国魏时,右扶风取掉“右”字,改为扶风郡,郡治槐里县。辖十县,在今咸阳市境内的有槐里、始平、武功三县。西晋时,郡治迁至池阳。东晋时,郡治因离乱而迁设无常。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在今乾县东南好畤城复设,辖好畤、始平、槐里、盩厔四县。北周迁郡治于始平县城(故槐里城),辖始平、武功、漠西三县。隋开皇三年,扶风郡撤销。 ☚ 来院村 扶村 ☛ 扶风郡三国魏改右扶风置,治所在槐里县(今陕西兴平县东南南佐村)。西晋改扶风国,移治池阳县(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十六国时复为郡。北魏移治好畤县 (今陕西乾县好畤村东南),永安元年(528年)移治始平县(今陕西兴平县东北)。隋初省,大业三年 (607年) 复置,移治雍县 (今陕西凤翔县)。唐初改置岐州,天宝元年(742年)复为扶风郡,至德元年 (756年) 改名凤翔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