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扬雄赋成就评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扬雄赋成就评价 扬雄赋成就评价扬雄是西汉著名赋家,赋作丰富。但由于他出仕新朝,作有《剧秦美新》一文,辞赋创作又喜模拟等,历来对扬雄赋成就的评价颇有分歧,众说纷纭。举其要者,约有如下数说:一、《汉书·扬雄传》赞曰:扬雄“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赋莫深于《离骚》,反而广之;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指《甘泉》、《羽猎》、《长杨》、《河东》):皆斟酌其本,相与放依而驰骋云。用心于内,不求于外,于时人皆忽之;唯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二、刘勰:“子云《甘泉》,构深玮之风”,“理赡而辞坚”(《文心雕龙》)。苏轼则以为“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答谢民师书》)。三、与司马相如并称。如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胡应麟《诗薮》:“汉人赋冠绝古今。今所共称,司马、扬、班十余曹而已。”四、朱熹:“(扬)雄乃专为偷生苟免之计,既与(屈)原异趣矣,其文又以摹拟掇拾之故,斧凿呈露,脉理断续,其视宋、马犹不逮也”,“若扬雄则尤刻意于楚学者,然其《反离骚》,实乃屈子罪人也。洪氏讥之,当矣。”(《楚辞辩证》)五、胡应麟《诗薮》:“扬子云《反离骚》,盖深悼三闾之沦没。非爱原极切,不至有斯文……紫阳(注:朱熹别称紫阳)之抨击,似亦未悉其由……扬子云《反离骚》,似反原而实爱原。”六、今人如郑振铎评扬雄赋说:“既没有独立的思想,更没有浓郁的情绪,他所有的仅只是汉代词人所共有的遣丽辞用奇句的工夫而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而龚克昌则认为这种评价“恐不很妥当。扬赋表达了扬雄本人对时代社会的态度,是有其特定的内涵的,我们应加以肯定”,扬雄赋“在艺术上也有其独特之处。”(《汉赋研究》)七、毕万忱等认为:扬雄的赋面对现实,生活气息、讽谕意图都比司马相如的赋更浓重、更强烈。艺术上同样有属于自已的东西,如赋中之“志”更加强化,篇幅短小,散文化倾向明显,说理论辩性更突出,是继相如后形成的又一高峰(《中国历代赋选》)。(何新文)【《吊屈原赋》的思想性】 贾谊此赋的思想性或主旨是什么? 自古迄今,研究者提出了两种互为补充的意见:一、“吊屈自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汉书·贾谊传》称:屈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萧统《文选》收此赋称《吊屈原文》,前有小序,乃据《史记》和《汉书》贾谊本传而写:“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其终篇云:‘已矣哉! 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以自喻。”今人龚克昌认为:“这篇赋表面上是揭露屈原所生活的社会的黑暗,为屈原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鸣不平;实则在抒发个人的情怀,倾吐个人的心曲,为自己的才学不能为统治阶级所采用而愤懑不平。”(《汉赋研究》)二、吊屈言志。苏轼《贾谊论》云:“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趯然有远举之志。”今人毕万忱等沿其说:“我们认为贾谊的这篇赋不单是借屈原而自伤,还包含着他对逆境的抗争,他的入世参政、建功立业的雄心大志。”(《中国历代赋选》)马积高说:“《吊屈原赋》同屈原的《离骚》一样表现了愤世嫉俗的感情,对‘鸾凤伏窜兮,鸱鸮翱翔……’的社会现象提出了强烈的抗议。但是,他对屈原的以身殉国似乎并不赞成”(《赋史》)。 ☚ 【六画】 朱熹楚辞学贡献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