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术scanning electronmicroscopy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简称扫描电镜) 对样品微细结构的形态、大小和分布进行观察的现代科学研究手段。扫描电镜具有分辨率高、放大倍数可变范围大、观察视场大、景深长等特点,所以图像立体感强、样品适应性大以及样品受辐射损伤小。在生物学、医学、农业科学及非生物科学领域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若加上特殊的附件,成为分析电子显微镜,就不仅能够获得样品形态结构信息,而且能用来分析样品的化学组成。
扫描电镜基本结构 由电子光学系统、真空系统、图像信号检测器、图像显示与记录系统、电源系统及其他附属部件组成。
电子光学系统 即镜筒,由电子枪、合轴线图、聚光镜、物镜、电子束偏转线圈、消像散器及样品室等组成。各部件用橡胶圈连接并密封在一个金属圆筒中,以遮断外部磁场的干扰。聚光镜和物镜都是电磁透镜,它将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聚集成直径仅为几毫微米的电子探针,后者轰击样品并在其表面作扫描运动,产生图像的电信号。
真空系统 见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术。
图像信号检测器 扫描电镜根据所检测的信号不同,可分别安装二次电子检测器、反射电子检测器、阴极荧光检测器、透射电子检测器等。常用的二次电子检测器主要由闪烁体、导光管、光电倍增管组成。闪烁体为一玻璃片,表面涂以荧光粉和铝膜,在铝膜上加高压时,吸引来自样品的二次发射电子,电子轰击荧光层,图像的电信号转变成光信号。光信号经导光管由光电倍增管放大转变成电压讯号后,输入图像显示器。
图像显示与记录系统 包括图像信号放大器、扫描信号发生器、观察及照相记录显像管。图像信号放大器将信号检测器输出的电压信号进一步放大,推动显像管工作。扫描信号发生器产生锯齿波电流,供镜筒和显像管上的偏转线圈,使照明电子束和显像管电子束同步扫描偏转。当显像管电子束偏转幅度不变时,改变照明电子束偏转幅度,即可改变图像放大倍数。观察和照相分别采用长余辉和超短余辉显像管。
电源系统 基本类似透射电镜,仅加速电压较低,一般为1~30kV。
其他附属部件 为提高电镜的性能,便于操作和扩大应用范围,设置扫描速度变换、曝光定时、照片编号、反差与亮度调节附件,有的还装有冷冻或加热的样品台,拉伸机构等。
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 镜筒达到高真空后,由电子枪发射照明电子束,后者在合轴线圈调节下与聚光镜、物镜合轴,经聚光镜会聚后,在电子束偏转线圈作用下作x、y方向有规律的扫描运动,再由物镜聚焦射向样品,与样品相互作用,使样品发射二次电子,二次电子的数量决定于样品表面形貌。检测器按扫描顺序收集并初步放大图像信号,由显示器作进一步放大,该信号控制显像管的栅极电位,以调制显像管屏幕亮度。由于显像管和镜筒中偏转线圈的电流由同一信号发生器产生,严格同步,故检测器检测到的图像信号在显像管荧光屏上逐点对应,从而显示出样品表面形貌的图像(见图)。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示意图


扫描电镜的成像原理 黑白图像可以分解成明暗程度不同的亮点,即像素,像素愈多,图像愈清晰。扫描电镜采用图像分解法成像,即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按扫描顺序逐点轰击,产生图像信号,经接收器和显示器逐点转变成图像上明暗不同的像素,从而组成扫描电镜图像。电子束在样品表面由点成行、由行成面的逐点轰击,这一过程称为扫描,扫描电镜由此而得名。
图像像素的明暗亮度的差异(反差)取决于样品各点在电子束轰击下,产生二次电子的数量,后者又主要取决于样品表面凹凸情况和样品元素的原子序的高低。二次电子的数量是样品表面特征和入射角的函数,样品表面越倾斜,入射角越大,二次电子数量就越多,称倾斜角效应。因此,由二次电子信号组成的扫描图像反映了样品表面形貌。立体感强的图像除必须具备适中的反差外,还要有一定的辉度、灰度和清晰度。辉度衡量图像亮暗的程度,灰度是影像可区分灰色层次的多少,灰度等级多时,从亮到暗的过渡比较迟缓,影柔和,能反映的细节较多,清晰度亦高。
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 过程较为简单,有些可以不加任何处理或稍加处理即可进行观察。但对含水较多的生物样品仍需经过取样→清洗→固定→清洗→脱水→置换→干燥→喷镀等步骤。制样过程中清洗、固定及脱水类似于透射电镜制样方法,主要不同处是如何获得观察面、样品干燥方法和表面金属喷镀。
观察表面的获得 扫描电镜主要是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对于生物体外表面比较容易获得,但有些表面必须根据其粘着物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方法彻底清洗,例如吹气、蒸馏水冲洗、超声波清洗、静电吹尘、有机溶剂或酶处理,以至酸碱腐蚀等,以除去表面杂质,暴露真实表面,避免图象产生假象。对于腔性、管形器官的内表面或实质性器官的断裂面,则必须借助冷冻割断法、苯乙烯树脂割断法等来获得。冷冻法是利用致冷剂使组织快速冷冻,然后根据需要的观察面进行劈裂。树脂法是利用树脂浸透组织,经聚合后进行断裂,暴露观察面,再脱去树脂。管形器官还可用铸型法获得复型。
干燥 生物样品需要脱水,以免在电镜真空中失水变形。透射电镜的样品脱水后组织细胞间隙由包埋剂充填,以保持其原来面貌,但扫描电镜的样品表面若被包埋剂覆盖,就不能观察其真实的表面。然而没有包埋剂充填,样品在脱水时细胞易受水的表面张力作用影响而变形,所以必须采用特殊的干燥方法,如空气干燥法、真空干燥法、冷冻干燥法、莰烯干燥法以及临界点干燥法。以后者效果最好。临界点干燥法的原理是利用工作介质(常用液态二氧化碳)在临界状态(二氧化碳临界温度为31.5℃,临界压力为72.8kg/cm2)时,液体表面张力为零,此时使样品干燥,免受表面张力作用,保持样品原来面貌。该法是在样品进行梯度脱水后,用醋酸戊酯置换脱水剂后,再在临界点干燥仪中进行干燥。
表面金属喷镀 电子束轰击样品产生二次电子的数量与样品元素的原子序数有关,原子序数高,产生二次电子数量多。生物样品多数为轻元素组成,二次发射率低。同时生物样品导电率低,电子束轰击时又会使表面积累电荷,产生充放电现象,结果图象异常。故在样品干燥、装在样品台上后,必须进行表面金属喷镀,使样品表面镀一层厚约10~20nm的重金属(金、铂、钯等)膜。表面镀膜方法有真空蒸发镀膜法和离子溅射法。前者是利用高真空镀膜仪使金属达到熔化状态,蒸发的金属粒子射向样品表面,形成一连续的金属膜; 后者是利用离子溅射仪在低真空状态,在一对电极上施以高压时,产生辉光放电,使气体(空气、氮气或氩气)电离,由阳离子轰击阴极金属靶,将靶金属分子溅射出来,并以漫散射方式射向安放在正极上的样品,使样品表面形成均匀连续的金属膜。它与真空喷镀相比较,效果较好,但样品易受损伤。
与透射电镜及光学显微镜的比较 见表。

各种显微镜性能比较

种类
性能
光学显微镜
(OM)
透 射 电 镜
(TEM)
扫 描 电 镜
(SEM)
分辨率 简易型
普及型
高级型
5μm
0.2μm
0.1μm
10nm
1nm
0.1~0.2nm
0.2μm
10nm
3nm
景 深小,500倍时为2μm中,500倍时为500μm大,500倍为1 000μm
工 作 型 式透射、反射、衍射及其他主要有透射、衍射有各种型式和多种功能
样品 制样技术
种类
厚度
大小
状态
容易


适应性大
空气中
复杂,需要熟练的技术
薄膜或复型膜
极薄
适应性小
真空中
一般较容易

中等
适应性大
真空中
视 野
色 彩
辐射损伤及污染较小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