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扩散型水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扩散型水臌

扩散型水臌

本病系病液扩散而引起的水肿病之一种。根据其病变及证候,可分扩散于血之水臌,扩散于胆之水臌和病液扩散之水臌三种。这些水臌在古籍中称:“病血溃散、胆液溃散、病液溃散”。当热病余邪渗与肝脏,则肝脏受损而精华不能生化为血,而恶血激增。这种恶血转变的混浊之黄水乘赫依煽动而散布于周身,即形成散布于血之水臌。由于肝脏受损而未能生化为正精的恶血流注于胆,致使胆汁浑浊增多而外溢,由此产生之浑浊黄水,亦在赫依之作用下,扩散于全身,即形成扩散于胆之水臌。病液扩散之水臌则由于长期生活于阳光不足之潮湿居处;在治疗热性疾病时,针刺放血过量,应用清凉药物及攻泻剂过度,劳累后饮水过量而伤肠胃,使胃火衰败; 或在饮食方面过用冷水、酸奶、奶酪、劣质酒类、茶水等,均影响消化功能,促使寒性黄水增积,黄水在赫依之作用下扩散于全身,即形成本病。前两种水臌由于精华不消化,而损及肝胆,故具血、希拉性,属热性水臌范围。后者因由外治与药物谬误所致,与胃火衰败及水分不吸收有直接关系,故具巴达干、赫依性,属寒性水臌范围。病者大多有精华不消化及肝胆疾患以及治疗谬误之病史。而且病势加重之症候亦较明显。表现为身重疲倦,胸胁或全身骨肉以及皮肤,阵阵刺痛或痠痛,但无定处。同时“水肿八处”均作肿胀。
治疗原则及饮食起居之对症措施,参见“瘀积型水臌”条。
扩散于血之水臌,症见由右上腹开始肿胀逐渐扩大,弥漫于全身,但以腹部为甚。出现头昏头痛,不思饮食,肝部拘痛,体有微热,心神烦躁,口渴求饮,唇舌灰白,面目发赤等症状。脉象紧,舌苔赤黄,尿色绛赤而量少。治宜参照“瘀积型水臌”条。热邪偏盛者当施转寒之法,投以疏通水道之剂;其次继用冰片二十五味散,引用蒺藜四味汤或地丁四味汤送服,以清血、黄水之热邪,利精华与糟粕之分解;再可用巴豆加减攻下剂,马奶为引送服,可使水邪由尿路排出。亦可配合外治,取与病位相应之穴微量放血。
扩散于胆之水臌,从右上腹开始肿胀以至全身浮肿,但在腹部为甚。主要在肝胆作痛,并传至第十椎附近。伴头痛、心跳、喘促,稍进饮食则胃腑胀满,面目发黄,偶感腹部不舒,泻黄色稀便。脉象细紧,舌苔黄白色,尿黄量少。治宜注意希拉之偏盛,按“扩散于血之水臌”治法施治之。
病液扩散之水臌,初期从眼睑、颜面开始肿胀,逐渐肿及全身,形如泥塑像,尤以四肢及头部较甚。病者感周身发凉,特别是胃发凉胀闷,消化力减退。并伴心跳气急,头晕等症状。脉象迟沉,舌苔灰白,尿色青而泡沫多。治法参见“瘀积型水臌”条; 寒盛者可用扶胃火及疏通水道之剂。次则大蒜加减攻下剂,引用马奶送服,待排下臌水之后,再给以灰剂之类的燥湿剂,同时可取封锁水邪之三穴施以艾灸或火针疗法。对一切水肿病如能及时投海金砂八味散,用马奶或驼奶送服,均可排逐残余水邪。最后继用绝水源之治法,可按“瘀积型水臌”条处理之。

☚ 瘀积型水臌   渗漏型水臌 ☛
0002179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