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托塔李天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托塔李天王 托塔李天王汉族清末农民起义传说。流传于天津武清。相传光绪年间,武清铁匠李大良被逼造反,杀死县官。他在王老三的帮助下假扮托塔李天王,号召民众建立了义和团,义军很快发展到上万人。清廷听说托塔李天王能制服洋人,就赐他“黄龙旗”一面,命他率义和团去打洋人。但是托塔李天王杀了许多洋毛子之后,官府反说他杀洋人惹了祸,不但不给粮饷,倒和洋毛子串通一气来打义和团。托塔李天王寡不敌众,弹尽粮绝,突围逃走了。后来,清兵和洋毛子经常在睡梦中掉了脑袋。有人见到,原来是托塔李天王领着天兵天将来惩罚这些坏人的。 ☚ 义和团起义的传说 红缨大刀 ☛ 托塔李天王 托塔李天王民间传说集。河北省民间文学研究会编。张士杰搜集整理。百花文艺出版社1960年8月出版。16.4万字,254页,共收28篇义和团的传说。卷末附录了《民间流传着的义和团的有关资料》。 ☚ 大凉山彝族民间故事选 一瓶甜水的故事 ☛ 托塔李天王《宣和画谱》: 陆探微有 “托塔天王图”。余于《曲园杂纂》三十六引《元史·舆服志》,见托塔天王之说有所本。今乃知六朝时早见于图画矣。 又按展子虔有 “授塔天王图”,吴道元有 “请塔天王图”,范琼有“降塔天王图”,朱繇有 “捧塔天王图”。 宋董逌《广川画跋》有“北天王像后题辨” 云: 吴明仲以吴生画天王示余,因告之曰: 昔余得内典,说四天王所执器,皆自报应中出。北天毗沙国王,也尝兵斗不利,三逃于塔侧,方免其困。时愿力所全,得无违碍报,回乡则变相所成,画者得以据之。今以云物为报者,非吴生所为也。以云物易塔之重,自王衍始。 按此段语意有不可解,然北天王之所执为塔,固可考矣。 《铸鼎余闻》 卷四: 《元史·舆服志》 云: 东西南北天王旗 (均案即四金刚) 并绘神人武士,冠衣金甲绯裲裆,右手执戟,左手捧塔履石。 《西游记》 第四回: 玉帝封托塔天王李靖为降魔大元帅,哪吒三太子为三坛海会大神。 《西游记》 第八三回: (哪吒) 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他 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唤哪吒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者,此也。 《事物纪原》 卷七: 灵显王庙,在郑州城东仆射陂侧,陂本后魏孝文赐仆射李冲,里俗因呼仆射陂。唐末建庙,因陂为名,俗误传为李靖。后唐明宗天成二年,赠靖太保。晋天福二年八月,敕唐卫国公李靖宜封灵显王。 《文献通考·郊社考》 二三: 灵显王庙在郑州城东仆射陂侧,是陂本后魏赐仆射李冲,唐末建庙,因陂为名,俗传李靖神也。后唐天成二年,册赠靖为太保,晋加号灵显王。建隆元年正月,太祖临幸,因遣内侍葺祠宇,每岁春秋二祀。景德元年,遣使增修。二年,又修后殿。四年,车驾朝陵,命人内都知石知颙致祭。祀汾阴回,亲幸登东北亭观陂。 [案] 毗沙门天王画像传入中国,即有捧塔之像。除 《茶香室三钞》 所述诸图,张政烺先生说,敦煌所出绢画有几幅专画毗沙门天王,托塔而立。(见 《封神演义漫谈》) 前毗沙门天王条,引唐卢弘正 《兴唐寺毗沙门天王记》,亦谓其 “右扼吴钩,左持宝塔,其旨将以摧群魔,护佛事”。其塔亦或由哪吒捧行。不空译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 “其塔奉释迦牟尼佛,即拥遣第三子哪吒捧行,莫离其侧。” (见 《关于毗沙门天王等事》) 宋人则称天王尝兵斗不利,三逃于塔侧,方免其困,回乡则变相所成,是已将宝塔作为天王护身的象征了。至明人小说中,竟演变成哪吒寻父报仇,佛赐天王宝塔以制伏哪吒(《封神演义》 称塔为燃灯道人所赠)。这段故事遂流行于民间,人们已不知哪吒捧塔侍天王侧之原意了。 至于谓天王名李靖,则尤匪夷所思,不知当从何说起。李靖本唐初名将,曾配享武成王 (姜太公) 庙,为十哲之一,唐人小说中有李靖代龙行雨的故事。唐末已被神化,视为神灵,五代时封为灵显王。托塔毗沙门天王亦武神,二者之结合,或即由此? 元末杨景贤所作 《杨东来批评西游记》,已有 “天兵百万总归降,金塔高擎镇北方,四海尽知名与姓,毗沙门下李天王” 之说,称其为哪吒之父,是当时民间已将二神合一了。明代之 《西游记》、《封神演义》 当皆就此民间信仰而铺演其故事,托塔天王终于脱离毗沙门天王 (《西游记》 中,北方多闻天王与托塔天王判为二神) 而彻底中国化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