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打虎亭汉墓壁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打虎亭汉墓壁画

1960年2月至1961年11月,河南省博物院在河南密县牛店公社打虎亭生产大队发掘了两座大型券顶墓,两墓都有长而宽的斜坡门道、墓门、甬道、前室、中室、后室,以及南、北、东耳室。墓2绘制有约百平方米的彩色壁画。其前室顶部绘着莲花和菱形图案组成的藻井。藻井周围绘制着卷云纹和各种异禽怪兽。两侧壁面上分别绘制着卷云纹花边和抬壶、执物等人物的画像。前室和中室之间的甬道顶部画有卷云纹和各种禽兽画像,两侧壁的表面有人物画像。中室砖砌墙壁和券顶的表面,涂一层厚约5毫米的白灰,然后加以打磨,使之光滑平整,再用笔勾勒出人物或景物的轮廓,并以朱砂、朱膘、石黄、石绿、赭石、黑墨、白粉等颜色绘成彩色壁画。这些壁画以中室藻井、南壁的车骑出行图和北壁的百戏图最为精致。百戏图是一幅长7.34、高0.70米的横长方形的巨幅壁画。画面的上边绘彩色帐幔,其下绘百戏图。画的左边绘红地黑色幄幕,幄幕为长方形庑殿式顶,其后并列四旗,其前绘有大案,案面绘朱色杯盘。案旁坐二人,身着长衣,似为墓主宴饮图像。因壁画部分画面脱落,其形象已不完整。幄幕两侧各绘四个衣色不同的侍者。案前绘有跪、立的人像。画面上下两边各绘一排贵族人物,他们身穿各种不同色彩的袍服,跽坐于席上,宴饮作乐,观看百戏。席前绘有杯盘碗箸之属。在上述两排席坐的人物所夹的空间,绘有跳丑、盘舞等百戏图。这幅百戏图画面宽广,构图谨严,线条健劲有力,并熟练地运用了平涂着色的技法。是一幅珍贵的杂技艺术史料。车骑出行图长7.42米、宽0.64米。画面的布局由东向西约可分为三部分: 东部画面是两排人物和一些家具,画面的上下两边绘两排栏杆,各立两排端物的侍者。上排的人物和家具是: 由东向西依次为二人相对捧物,次为一几,几上置方案。案上放红色圆盘和尖顶状物。再次为一高柄的大盘,柄部中间贯一方盘。高柄盘侧绘二人,其一人向盘而立。一人捧盘,身侧置一盆。下排: 第一人回首,面向捧红盘的人。另一人捧一物,回首面对一个捧红盘的人,盘中绘有三个耳杯。在两排人物的东端中部绘有着短衣的人,双手伸起,似与上述侍者对话。画面中部的上排由东向西依次绘轺车二乘,其后绘一人牵鞍马,另一人尾随马后;再后有从骑二,并有一人身着短衣,作曲膝伸手状。中排由东向西依次为七个身着长衣者;另一人跪姿,其后有从骑一。下排由东向西依次画有陶壶三、牧人一、羊二。羊后画有器物,其后又画一人。西部绘轺车二乘,每乘轺车之后有从骑五人。前面的轺车,画一白马架辕,车上建有华盖。车舆有乘者二人,其一为御者。车后有从骑五,其一居中,四隅分列四骑。位于后面的轺车和从骑的形象与前者同,唯车盖为红色。这幅画面反映了墓主出行时拥有前导从卫的声势煊赫场面。中室东部券顶绘有莲花、方格、卷草和菱形纹组成的藻井。东壁上部绘有负袋、捧盘、抬壶、端盒等人物。在南、北、东三壁的下部,分别绘有较大的捧物侍者。墓2南耳室南壁绘有收租图,东西两壁分别绘有各种姿态的侍者和车辆,以及喂马、喂牛、鸡、鸭、鹿、羊、猴、飞鸟、树木等画。东耳室顶部绘有各种鸟兽和几何图案,墙壁上绘有从事杀鸡,宰牛、挂肉、烹调、酿洒等人物画像。并绘有灶、几、案、柜和碗、盆、罐、壶、瓮、缸、方盒等。北耳室顶部画各种鸟兽和云气纹组成的图案。其四壁画庭院,院内陈设的垂幔、几、案、箱、柜等画。并画有捧物、端碗、抬壶,执灯的奴仆画像。打虎亭汉墓属东汉晚期,其中的壁画为我们研究东汉的生产、生活提供了珍贵资料。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8: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