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官署名。系清朝设于打牲乌拉地方专管采捕朝廷贡品的机构。设于顺治初年,隶内务府,驻今吉林乌拉街镇,分司节制上三旗、下五旗包依户口。属官有总管、翼领、骁骑校等。总管品级相当于副都统。乾隆十三年(1748),吉林将军兼理乌拉简选官员及东珠鳇鱼事。辖今吉林省舒兰县、永吉县、九台县、榆树县以及蛟河县的相邻地区。每年向皇室贡纳蜂蜜、松子、鳇鱼、五色杂鱼等。逢开河之年还要交东珠。管理官庄,直接纳粮,享免税特权。至清亡而终。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清代官署名。打牲乌拉,原名布特哈乌拉,城名,在吉林省吉林市北乌拉街。清朝称黑龙江流域从事渔猎的鄂伦春、赫哲、费雅喀等为“打牲部落”。顺治(1644—1661)初,设打牲乌拉协领二人,雍正五年(1727)设总管一人驻打牲乌拉,管理其印务、捕务、采务事宜。属吉林将军管辖。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系清朝设于打牲乌拉地方专司采捕朝廷贡品的机构。设于顺治初年,隶内务府,驻今吉林乌拉街镇,分司节制上三旗、下五旗包衣户口。属官有总管、翼领、骁骑校等。总管品级相当于副都统。乾隆十三年 (1748) 吉林将军兼理乌拉简选官员及东珠鳇鱼事。辖今吉林省舒兰县、永吉县、九台县、榆树县以及蛟河县的相邻地区。每年向皇室贡交蜂蜜、松子、鳇鱼、五色杂鱼等。逢开河之年还要交东珠。管理官庄,直接纳粮,享免税特权,至清亡而终。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官署名。清代为采珠、渔猎等以供宫廷应用而设的办事机构。乌拉:城名,在今吉林市(其衙门在原城北乌拉街);总管:官名,例由内务府郎中或该衙门“翼长”升授。清初,于乌拉创设牲丁(时关内外各地亦设散处牲丁),建置总管诸官员以辖,综理采捕及屯庄诸务。为内务府都虞司所属,由吉林将军兼辖。嘉庆(1796—1820)间,所设官员有:总管1员(武职三品),翼长2员(武职四品衔,食五品俸),五品衔委署翼长4人,六品骁骑校7人,委署骁骑校六品衔4人、七品衔7人,委署章京六、七品衔各4人,委官14人(皆无品级),八品及无品级、委署笔帖式共8人,仓官1人及领催等。自委署翼长而下,负责督率牲丁采集东珠、松子、蜂蜜和捕鱼,掌管牧放孳生牛只和屯庄粮务,办理文移、档案及翻译等。每年,将东珠、人参、麀鹿、鹿腊、野猪、兔、雉、水獭皮、翎枝等物,分别解交内务府御膳房、茶库、肉库、掌仪司(供祭祀用)、广储司、武备院等处,及宗室亲郡王、贝勒、贝子府。乌拉牲丁属※包衣,分上三旗、下五旗,多时可达3800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