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尜尜打嘎嘎dà gā gǎ也说“打尜尜鱼儿”。尜,是一种儿童游戏之物,两头尖,中间大,两头都可打动而玩。以此比喻两头都靠不住。例:别听他的话,这人两头~,根本靠不住。 《字汇补》:“尜,小儿戏物。” 打尜尜新疆少数民族青少年的一种游戏。维吾尔族称之为“瓦来”。玩法:将“尜尜”放于两块砖上面中间,“尜尜”20厘米长、3厘米粗,两头尖,然后用50—60厘米长的粗木棒挑起打向远处。打得最远者为赢,近者为输。赢家打出“尜尜”,将木棒放于两砖中间,输家捡起“尜尜”向木棒投去,投中为平局,若投不中,赢家将“尜尜”连打三次,输家捡起“尜尜”一口气往回跑,不断地喊“瓦来”,若途中中断,赢者要在中断地将“尜尜”打一棒,直至一口气跑完为止。 打尜尜 打尜尜传统室外儿童游戏。亦称“打柭柭”、“打嘎嘎”。“尜尜”是一节削成两头尖的木棍,寸余长短。游戏时还需要一块敲打用的木板,一头稍窄。玩者手握木板的窄端,轻轻击打平放在地上的尜尜尖头,使它跳起悬空,跟着用板猛击,将尜尜打远。游戏方法大致有两种: 击远和掷准。打尜尜在明代已有记录,清时还有“杨柳发,打尜尜” 的歌谣,此戏一直留传至今。 ☚ 抖空竹 滚灯 ☛ 00003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