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Pū现行罕见姓氏。今广西之灌阳有分布。《姓氏词典》收载,其据《姓谱》注云: “古代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姓。” 《姓氏考略》亦收,其注云: “夷姓。《魏志》:建安二十年,巴夷朴胡举巴夷来附。”裴松之[注]: 朴,音“浮”。《集韵》: “朴,披尤切。字宜从‘扌’,不从 ‘木’。” (按: “扑”,古自成字,不是“撲”字的简化。) 扑pū❶摔,掷。无名氏《琵琶》:山僧扑破琉璃钵,壮士击折珊瑚鞭。齐己《扑满子》:到头须扑破,却散与他人。褚载《瀑布》:争知不是青天阙,扑下银河一半来。 ❷覆盖,落上。白居易《京兆府新栽莲》:下有青泥污,馨香无复全。上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韦庄《代书寄马》:鬃白似披梁苑雪,颈肥如扑杏园花。 ❸拂,轻轻擦过。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石苔凌几杖,空翠扑肌肤。 ❹冲,直朝某个方向疾去。韩愈《永贞行》:怪鸟鸣唤令人憎,蛊虫群飞夜扑灯。秦韬玉《牡丹》:压枝金蕊香如扑,逐朵檀心巧胜裁。 扑pū擊打。黄香《九宮賦》:“抶礔礰而扑雷公。” 扑 扑pū赌。又叫“关扑”、“扑卖”,是一种赌博游戏。宋元时用这种赌博游戏作买卖,相当盛行。无名氏词(失调名):“戴短檐珠子帽,披小缕金衣。嗔眉笑眼,百般地、敛手相宜。转睛底、工夫不少,引得人爱后如痴。快输钱,须要扑,不问归迟。归来猛醒,争如我、活底孩儿。”(5—3674)杨泽民《满江红》:“记那回、同赌选花图,赢全局。(下片)菡荔方池闻艳蕊,画堂未许归云宿。任名利、踪迹久尘埃,教谁扑。”(5—3002)这里把士人营求名利的行为看做“扑”。教谁扑,谓教如何去“关扑”。 ☚ 酦醅 扑地 ☛ 扑读音p·u(-),为u韵目,属u—ü韵部。普木切,入,屋韵。 ❶用力压倒的动作。 ❷击;打。 ❸拍。 ❹直冲。 ❺向前倾跌,通“仆”。 ❻打人器具。 上一条: 仆 下一条: 撲 扑pū❶投奔:镇上有个叫关德贞的,是个满洲人,有个外甥女~他来了,到了该出嫁的年龄,据说人长得不错。(高满堂 孙建业《闯关东》) ❷伏,趴:吃过下晚儿饭,家人看电视,她却不受干扰地~在饭桌上写作业。 扑pǔ❶满,遍。例:生~了一地的草。 ❍ 满来回寻~不见人! ❍ 下雨泥路, (biān)~了满身是泥水! ❷ 拍拭;弹去灰尘。例:拍~身上的尘 土。 ❍ 用 (fèi)子 ~身上的尘土。 ❍ 弹~桌子上的尘土。 ❸箠杖。例:用棍捶~人、挃~人。 ❍ 用鞭子掠(yù)~牲口。 《方言》:“扑,尽也,南楚凡物尽生者曰扑生。”《广韵》:“扑,拂著。”《集韵》:“扑,拭也。”《汉语大字典》:“扑,箠杖。” 扑pū水、奶、汤等烧开后从器皿中溢出。〔例〕厨房里“噗”地一声汤扑了。(朔3.29) 扑pu1(动)伏:趴:桌子是脏的,莫~在桌子上。 另见pu2。 扑〔pu〕 zaos: 老虎~猪。dab jod zaos nbeat. 扑打 〔pu da〕 pleut: ~背上的尘土。pleut zheit zhubhant xid. 扑灯蛾子 〔pu deng e·zi〕 badbeus xanb. 扑克牌 〔pu ke pai〕 paot kex. 扑闪〔pu·shan〕zax; jid jant:~ 着眼睛。zax (jid jant)gheb. 扑腾 〔pu·teng〕 meax: ~翅膀。meax ghob deid. 扑撲ㄆㄨpū一1102①名袼褙(用浆糊粘成的厚布块)。粤语。广东广州〖 〗。打~。②名多层的厚纸。粤语。广东广州〖 〗。元宝~做元宝的厚纸。③名水泡;泡沫。粤语。广东广州〖 〗。④熟定额赌本输光。闽语。广东揭阳〖 〗。⑤动蹲。⑴赣语。江西宜春〖 〗、新余〖 〗。渠在茅茨厕所里硬~得半工半天。⑵客话。福建明溪〖 〗。⑥动伏。⑴江淮官话。安徽安庆〖 〗。他~在桌高头。⑵西南官话。湖北武汉〖 〗。他~在地下。四川成都〖 〗。桌子是脏的,莫~在桌子上。⑶吴语。上海〖 〗。~勒浪台子浪打瞌𥅻。浙江金华岩下〖 〗。~桌上。⑷赣语。江西宜春〖 〗。~到地下。⑸闽语。广东潮阳〖 〗。⑦动擦(粉)。吴语。浙江永康。⑧动跳。闽语。福建仙游〖 〗。⑨动撤(职),被撤。闽语。广东揭阳〖 〗。董事局~伊个职,无宣布伊个因为乜事~董事局撤他的职,没宣布他是因为什么事被撤。⑩动(表皮)脱落。闽语。广东揭阳〖 〗。招牌个油漆~去招牌的油漆脱落了。⑪动罩。吴语。浙江黄岩。⑫动奔走寻求。北京官话。北京〖 〗。出去给您~个十两八两的先花着。⑬动奔,奔走。粤语。广东广州〖 〗。~入元朗奔去元朗一趟。香港。金依《箩头传》:「食物馆这样多,到处~,怎么找得到呢?」⑭动倒。西南官话。湖北武汉〖pߵu35〗。他一下子~到地下去了。⑮动四出追人或捕人。江淮官话。江苏东台。清嘉庆二二年《东台县志》:「四走而追人或捕人曰~。」⑯动入。西南官话。四川成都〖pߵu55〗。⑰动旧指商人趁人不知行情,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货物,牟取暴利。江淮官话。湖北广济〖pߵu213〗。⑱动液体或其他东西由沸腾或别的原因而从容器里溢出。方言。1980年第3期《芙蓉》:「水在锅里滚,~了出来,打湿了火塘里的柴。」1982年第1期《上海文学》:「好奇心和疑问已经像一团发酵的面粉,马上要从心里『~』出来了。」⑲动持,拿。古北方方言。《淮南子・时则训》:「具扑曲莒筐」,高诱注:「~,持也,三辅谓之~。」⑳副全,尽。古南方方言。《方言》卷三:「扑,…尽也。南楚凡物尽生者曰~生。」郭璞注:「今种物皆生云~地生也。」   扑〈隐〉旧时粤剧戏班指被批评。 扑撲pū❶拍打 △ ~灭。 ❷猛地伏向前方的物体 △ 猛虎~食。 ❸(气体等)直冲 △ 香气~鼻。 ❹把全部精力用到(某方面) △ 一心~在工作上。 ❺姓。 扑pū
扑撲❶身体突然伏在物体上:~跌︱饿虎~食。 ❷猛攻;猛击:~打︱~腾︱~灭︱~救︱猛~︱反~丨颠~不破。 ❸冲;拂:~鼻︱~面。 ❹轻打;拍:~粉。 ○~空(没有找到要找的对象)︱~哧(chi)(象声词,形容笑声或水、气挤出的声音)︱~通(象声词,形容落水等声音) ︱ ~棱(leng)(象声词,形容翅膀抖动的声音)︱~簌(su)(形容眼泪往下掉的样子)︱红~~(形容脸色红)︱~朔(指雄兔的脚好乱动)迷离。 扑pū❶ 身体前冲,猛然伏在物体上:饿虎扑食│暖风扑面。 ❷ 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到工作、事业等方面:她一心扑在学习上。 ❸ 拍,轻打:扑粉│扑灭。 ❹ 某些拍、拭的用具:粉扑。 ❺ 伏,趴:扑在桌上。 ❻ 姓。 扑pū❶用力向前冲;突然全身伏在物体上;拍打。 【组词】扑到怀里︱春风扑面︱香气扑鼻︱扑了一个空 【例句】小男孩想快点上场,好显显身手,扑住几个险球。 ❍ 我推开窗户,一股泥土的清香迎面扑来。 【近义】冲︱倒︱伏︱趴︱拍 ❷拟声词。形容某种不很响亮的声音。 【例句】狼把尾巴使劲摇了几下,扑扑扑,把陷阱里的尘土都扫了起来。 【近义】啪︱乓 扑pū奔走寻求。如:出去给您~个十两八两的先花着。 扑pu扑鼻 扑哧 扑打 扑地 扑跌 扑罚 扑粉 扑虎儿 扑救扑克 扑空 扑棱 扑脸 扑漉(lu) 扑买 扑卖 扑满 扑面 扑灭扑闪 扑扇 扑簌1 扑腾 扑通 反扑 粉扑儿 红扑扑 扑面而来扑朔迷离2 颠扑不破 灯蛾扑火 饿虎扑食 猖狂反扑 扑pu❶轻打;拍:往脸上~了薄薄的一层粉|鸟儿~着翅膀飞上了天。 ❷扑打;扑捉:烈火~不灭|老鹰~走了一只小鸡|妹妹在花园里~蝴蝶。 ❸往前冲:孩子~到了母亲的怀里|敌人潮水般地朝我军阵地~来|一阵香味儿~鼻而来。 扑(同)打 拍 揍 捶 跌 偃 倾 扑pū❶往前冲又突然趴下:又有贾珍贾蓉跪着~入贾母怀中痛哭。(六四·1545) ❷直奔向目标:忽见这一干人来,不知为何直~了丫头们的房门去。(七四·1812)这种虫子,都是花心里长的,闻香就~。(三六·821) ❸猛吹:袭人见了这般,慌起来,只说时气所感,热汗被风~了。(五七·1339)只闻一阵香~了脸来,竟不辨是何气味。(六·138) ❹扑打: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了来顽耍。(二七·609)
扑pū扑❶撻也。《周禮·地官·司市》: “市刑,小刑憲罰,中刑徇罰,大刑扑罰,其附于刑者歸于土。” 鄭玄注: “扑,撻也。” ❷檟楚也。《尚書·堯典》: “扑作教刑。”鄭玄注: “扑,檟楚也。” (《鄭氏佚書》) 古代名物 > 刑罰類 > 刑具部 > 泛稱合稱 > 扑 扑 pū 指戒尺、荆杖一類刑具。《書·舜典》:“鞭作官刑,扑作教刑。”孔傳:“扑,榎、楚也。”《儀禮·鄉射禮》:“司射去扑,倚于西階之西。”鄭玄注:“去扑乃升,不敢佩刑器即尊者之側。”《漢書·刑法志》:“薄刑用鞭扑。”颜師古注:“扑,杖也。”《新唐書·王遂傳》:“遂資褊刻,杖扑皆踰制。”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教學部 > 法規懲罰 > 夏楚 > 扑 扑 pū 即夏楚。古時學校責打生徒的工具。《書·舜典》:“扑作教刑。”孔傳:“扑,榎楚也。不勤道業則撻之。”蔡沈集傳:“扑作教刑者,夏、楚二物,學校之刑也。”《歧路燈》第六十五回:“邊公細看譚紹聞,果然青年俊秀,也動了憐才之念,帶在二堂,責以扑刑,又切切訓教了一番。” 扑pū旧时广东粤剧行业谓遭到批评。 伏、趴、扑、卧;起○伏fú(动)低下去:歌声此起彼~|波浪一起一~| 岗峦起~|事物的发展总是有起有~的。 ○趴pā(动)全身向前、向下靠在物体上;伏:~在地上|~下|~在桌子上|~在床上看书|~在窗口张望。 ○扑pū(动)〈方〉伏:~在桌子上看地图|他~在床上哭|~在地上。 ○卧wò(动)趴;躺下:~床不起|~倒在地|~在草丛里|~薪尝胆|~不安席|坐~不安|高~东山。 ●起qǐ(动)高起来;升起来;爬起来:~伏不平的丘陵地带|连绵~伏的群山|皮球拍不~来|歌声时~时伏|~床号响了。 扑撲pū❶ 击,打。《淮南子·说林》:“荫不祥之木,为雷电所~。” ❷ 扑向,冲向。刘基《卖柑者言》:“剖之,如有烟~口鼻。” ❸ 拂拭,轻轻擦过。杜甫《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石苔凌几杖,空翠~肌肤。” ❹ 刑具的一种,以荆条之类制成。贾谊《过秦论》:“执敲~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方苞《狱中杂记》:“主梏~者亦然。” 扑*撲puC6CB ❶用力前冲;全身突然伏向:飞蛾~火/~倒在地/~上去抓住他/那孩子一下子~到他怀里。 ❷(指烟、气等)直冲(人的感官):春风~面/香气~鼻/一股潮气~面而来。 ❸(把心力)投入(工作、事业等):他一心~在工作上/他的心思都~在了事业上。 ❹趴;伏:他整个身子~在桌子上。 ❺拍;拍拭;拍打:给孩子~点儿爽身粉/那只受伤的鸟儿不停地~打着翅膀。 ❻击打;攻击:~灭/轻罗小扇~流萤/武装警察直~罪犯的巢穴。 ❼古代一种博戏名。宋元时民间盛行,用钱为博具,掷地以字幕定输赢,叫扑卖。 寄托 寄托托 寓(属寓) 庇托 引托 寄予意寄 寄托维系:寄系 别有寄托:旁寄 心有所寄托:系心 讽喻寄托:讽托 依附寄托:附托 暗中寄托:默寓 光荣地寄托:荣寄 全心寄托:扑 心有所寄托:系心 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安身之命 心情安宁,精神有寄托:安心立命 低贱之身有了寄托:葑菲有托 精神上或生活上的寄托、凭借等:聊赖 俚赖 精神极为空虚,无所寄托:穷极无聊 一切无所寄托:百无聊赖 (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寄托)
另见:托付 委托 安慰 ☚ 寄托 寄托思想感情 ☛
向上或向前冲 向上或向前冲躜(~天) 冲过:突过 被压抑之物突然冲出:迸发 强烈地散发,迸发:喷薄 猛冲:闯(~入;~进;直~;猛闯) 突(突冲) 直撞 向前猛冲:扑(~向敌阵;飞蛾~灯) 跳跃扑冲:跳扑 跳蹼 奔窜冲撞:窜突 快跑猛冲:驰突 硬着头皮闯:硬顶硬撞
另见:前进 冲闯 冲突 冲击 ☚ 冲向 冲闯 ☛
刑具 刑具金 锯(刀锯) 凿(斧凿) 敲(执~) 法刀 欧刀 斧质 斧鈇 鈇质 斫斧 鞭杻 问事 械索 刑器 狱具 刑械 械梏 械索 梃杻 刀斧 斤斧 釜銊 斧镬 斧凿 仗格 旧时金属和木制刑具的总称:金木 各种刑具:桁杨刀锯 古刑具:木(木手;木石;木杻;木格;木索;木械;木驴;枯木) 钳(钳铁;钳锁;钳鏁) 锯 镬 鼎 纽 锒 铛 校(大~重牢) 铁床阑单 阑殚 梏拲 斧锧 斧质 锡荡锣 古代拘系人的刑具:桎(桎梏) 械(械槢;械索;足械) 旧时囚禁人的刑具:囚笼 站笼 铁笼 立枷 樊笼 解送犯人的车笼:槛(槛车) 押(木押) 笼头 囚车 鞭打的刑具:鞭(鞭子;鞭笞;薄鞭;常~;法鞭;制鞭;蒲~) 杖(杖子;仗棰;刑仗;制杖;苇杖;小~;廷杖;棰杖;囚杖;法仗;讯杖;问事杖) 笞 板(板子;毛~;大~) 棰(棰革;榜棰) 篦木(枯木;株木) 扑(鞭扑) 敲(敲搒;敲扑) 荆(荆革;负~请罪) 楚(楚棰;檟楚;贾楚;夏楚) 骨朵 讯棍 榜棰 掉柴 鞭子和刑仗:鞭楚 竹木刑具:棰楚 棰楚
另见:审讯 拷打 鞭子 绳子 ☚ 刑具 枷锁镣铐等刑具 ☛
击打 击打敲(敲打;敲击;~拍;敲铿) 击(击拍;击考;击剥;击戛;扑击;考击;斫击;掊击) 扑 拍(拍打;抚拍;~岸) 打(打击;捶打;摔打;磕打) 拊 挝 揕 搭 捶(捶击;捶敲) 搥 揍 扣 擂(擂击;发~) 搕 揳 掊摽 杓 槌(槌击) 椓 款 叩 伐 砸 筛 锤 隔(拮隔) 棱棱 戛(戛击) 格 殴 摮(~杀) 批挞 棰顿 敲门:打门 叩门 款门 款关 款叩 扣户 扣门 扣扉 挝阖 警门 敲门打户 拍打水面:击水(举翼~) 从旁敲打:撽 打破,擂破:溃破 打破或打碎:揍 砸开门:破门 摔砸家具:跌家打事 打断:击断 打中目标:打中 命中 击中 洞中 一下就击中目标:一发破的 随意击打:纵击 轻轻敲打:攴 戛击 轻击 用力打:夯(抡棍乱~) 重打 用力向下打:扣(~球) 重重地往下一打:蹾(使力一~) 激烈扑击:鏖扑
另见:撞击 碰撞 ☚ 击打 用工具打 ☛
拍打 拍打拍(拍击;~球;~灰;顿拍) 扑(扑打;击扑) 拊(拊拍) 抚 拸 击拂 用巴掌打:掴 用掌击打:掌(~颊) 批 搧 揎(~袖;~拳) 用掌拍胸:擗(~踊) 拍胸 拊心 拍股:拊股 拊髀 (用掌轻打:拍打) ☚ 手打1 砍、切、剪、割 ☛ 扑撲pū普木切,入屋。 ❶古时扑责的刑杖。又用作责罚学生的戒尺、教鞭之类。《书·舜典》:“~作教刑。” ❷打击。《淮南子·说林》:“荫不祥之木,为雷电所~。” ❸拂拭,扑鼻。刘基《卖柑者言》:“剖之,如有烟~口鼻。” 〖扑〗 粵 pok3〔樸〕普 pū ❶ 古代一種刑具,多以荊條製成,以鞭打犯人。《尚書.舜典》:「鞭作官刑,〜作教刑。」 ❷ 鞭打、擊打。方苞《獄中雜記》:「主梏〜者亦然。」(專管給犯人帶手銬、打刑杖的人也是這樣。)
扑 扑刑罚名。即用鞭打。《书·尧典》: “扑作教刑。”孔颖达疏: “官刑鞭扑俱用,教刑惟扑而已,古属扑于教。” ☚ 平允 扑罚 ☛ 扑撲pū❶前冲。如:香气扑鼻,猛烈扑向敌人。 ❷拍打。如:扑粉,扑打身上的灰尘。 ❸扑打,进攻。如:扑灭匪患,扑打山火。 ❹专心,致力于。如:一心扑在工作上。 ❺伏。如:扑在桌上看地图。 扑(撲)pūⅠ ❶ (使身体迅速地伏在物体上) throw oneself on; pounce on: 孩子一下子 ~ 到母亲的怀里。 The child threw himself into his mother's arms. 警察向小偷 ~ 了过去。 The police pounced upon the thief. 老虎向山羊 ~ 去。 The tiger sprang on the goat. ❷ (把全部精力用到工作、 事业等上面) dedicate all one's energies to a cause; devote: 一心 ~ 在科学研究上 devote oneself heart and soul to the study of science ❸ (扑打; 进攻) rush at; attack: ~ 蝴蝶 catch butterflies; 直 ~ 匪徒的巢穴 swoop down on the bandit's lair ❹ (拍打; 拍) flap; flutter: 那只受伤的鸟 ~ 着翅膀落到地上。 The wounded bird fluttered to the ground. 鸭子 ~ 着翅膀。 The duck flapped its wings. ❺ [方] (伏) bend over: ~ 在桌上看地图 bend over a map on the desk Ⅱ (扑粉用具) puff: 粉 ~ 儿 powder puff ◆扑鼻 assail the nostrils; 扑哧 titter; snigger; 扑哧一笑 titter; snigger;burst into a laugh; chuckle to oneself; 扑打 swat; beat; pat; 扑跌 wrestling; fall forward; 扑尔敏 {药} chlorpheniramine; 扑粉 face powder; talcum powder; apply powder; put on powder; 扑救 put out a fire to save life and property; 扑克(牌) playing cards; poker; 扑空 fail to get or achieve what one wants; fail to meet sb. one intends to meet; come away empty-handed; 扑棱 the sound of the fluttering of wings; flutter or spread open; 扑脸儿 [口] blow on [against] one's face; 扑面 blow on one's face; blow against one's face; 扑灭 stamp out; put out; extinguish; exterminate; wipe out; mop up; 扑热息痛 {药} paracetamol; Panadol; acetaminophen; 扑闪 blink; wink; 扑朔迷离 whirling; con ̄fusing the eye; unable to distinguish whether one is a male or a female; put [throw] sb. off the scent; complicated and confusing; 扑簌 (of tears) trickling down; 扑簌泪下 One's tears poured down.; 扑腾 thump; thud; move up and down; throb; palpitate; 扑通 flop; thump; splash; pit-a-pat; 扑翼 flapping wing 扑楚方言。《方言》卷3:“扑,铤,澌,尽也。南楚凡物尽生者曰扑生;物空尽者曰铤,铤,赐也。铤、赐、扑、澌皆尽也;铤,空也,语之转也。” 扑pū❶ 扑面而来|扑朔迷离
❷ 颠扑不破
❸ 灯蛾扑火|饥虎扑食|异香扑鼻 扑撲pū(5画)
  【提示】在汉字简化前,“刑杖,教鞭或戒尺” 义写作“扑”,其他用法一般写作繁体的 “撲”。 *扑(撲)pū5画 手部 (1) 拍打;上下扇动: ~粉|~蝶|~打|麻雀~着翅膀飞走了。 (2) 向前冲,身体突然伏在物体上。泛指猛力冲过去: 他高兴地~到妈妈怀里|大家~上去把抢劫犯打倒。 (3) (气味等)直冲过来: 香气~鼻|春风~面。 (4) 形容投入全部精力: 他一心~在工作上。 (5) 用于某些拟声词: ~通|~腾。 扑撲pū甲骨文、小篆作攴(单体的字)。隶变作扑。在偏旁时作攴或作攵。象手(又)持鞭或棍等。会意。用为动词,轻轻地敲打。西周金文或作。小篆从手、菐(pú)声。声旁字小篆从丵(zhuó,象丛生草)。从两手(収,隶变“大”)。僕的本字,重叠用为烦琐义。约唐代以后有用力向前冲,全身伏向义。现以扑为规范字。撲为繁体字。见《总表》。轻打、拍义如:扑粉|扑打扑打衣服上土。冲义如:向敌人猛扑|香气扑鼻。 扑撲★繁◎常★常◎次
pū扑,形声,从手,卜声,本义为轻轻敲打,引申为打击。撲,形声,从手,菐(pú)声,本义为击打,引申为攻打、直冲、趴伏等。汉代俗字、《简化字表》把“撲”简作“扑”,采用同音代替。 【辨析】 “扑”与“撲”不是等义简繁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