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扎什伦布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

在西藏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为喇嘛教格鲁派(黄教)著名寺院之一,自班禅四世后历代班禅传经之所。建于明正统十二年。寺依山而筑,巍峨庄严。内有殿堂数十处,有无数佛像和壁画,仅奇米拉康殿即有大小佛像一万多尊。最著名的佛像为用二十万斤青铜、五百斤黄金所铸造的高达二十七米的强巴佛像。历代班禅的灵塔外包银皮,镶嵌各色宝石,光耀夺目。

☚ 圜丘坛   青海塔尔寺 ☛

扎什伦布寺

 位于西藏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是明英宗正统十二年(1447年),宗喀巴的弟子根敦牛巴(追认为达赖一世)所创建。后曾进行过大规模翻建和扩建。殿堂众多,有大小金顶14个,整体建筑宏伟。大殿里有高26.8米的鎏金弥勒佛像。其文物珍品甚多。从清代初年起,扎什伦布寺就是历史班禅驻锡之地。现扎什伦布寺已被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扎什伦布寺

喇嘛教格鲁派(黄教)第四大寺。“扎什伦布”为藏语音译,意为吉祥须弥山。在西藏日喀则尼色日山下。由格鲁派始祖宗喀巴弟子根敦主(后被追认为达赖一世)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主持兴建。至17世纪班禅四世时又进行扩建,并成为历世班禅的驻锡之所。曾规定僧人名额为4400人。寺周有城垣约2公里,寺内有班禅居住的德钦颇章(宫)和历世班禅的灵塔等。另有脱桑林、夏孜、吉康、阿巴4个扎仓(经学院)及下属60个康村。寺内收藏的佛像、“唐卡”(藏族艺术风格的卷轴画)、织锦、刺绣、珍玩、供器等很丰富。清朝皇帝赐给班禅的金册、金玉印玺、封诰敕书等亦收藏在寺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藏语音译,意为“吉祥须弥山”。喇嘛教格鲁派(黄教)第四大寺。在西藏日喀则尼色日山下, 明正统十二年(1447)由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弟子根敦主(后被追认为达赖一世)主持兴建。至十七世纪班禅四世时,又进行扩建,遂成为历世班禅的驻锡之地。曾规定僧人名额为4,400人。金顶殿楼高耸,布局错落有致,气势壮阔宏伟。周围筑有城垣,方圆约两公里。寺内有班禅居住的德钦颇章(宫)和历世班禅的灵塔殿等,另有脱桑林、夏孜、吉康、阿巴四个扎仓以及下属六十个康村。殿堂内壁画琳琅满目,宗喀巴像、弥勒佛像及佛礼图等作品, 尤为精湛。历世班禅灵塔,璀灿辉煌,塔身全用银皮包裹,镶嵌珠玉宝石,雕琢华丽。寺内收藏的佛像、“唐卡”(卷轴画)、织锦、刺绣、珍玩、供器亦极丰富, 此外还有清朝皇帝赐给班禅的金册和金玉印玺、封诰敕书,以及明代古磁、贝叶经等珍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

中国西藏古寺。藏语意思是吉祥须弥山。位于西藏日喀则城西,是全国著名的六大黄教寺院之一,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由第一世达赖喇嘛根敦朱巴主持兴建。1601年第四世班禅罗桑曲吉坚赞接任该寺16任法台,并进行大规模扩建。后经历世班禅增建。扎寺分宫殿、后藏地方政府机关、班禅灵塔殿、经学院4部分。经学院的错钦大殿建于明代,是全寺喇嘛集会的场所,殿面阔9间,进深7间,约580 m2,殿堂内部绘满壁画。觉干厦殿为6座灵塔殿中最著名的1座,建于1662年,殿中4世班禅灵塔高11 m,塔身银皮包裹,镶嵌宝石。弥勒佛大殿高30 m,底层平面为26.8 m×22.2 m,分设冠、面、胸、腰、脚5层殿堂,内供26.2 m高的坐式弥勒佛铜像,造像宏伟。1713年,清廷册封第五世班禅洛桑益希为“班禅额尔德尼”。该寺建筑面积30万m2,有大小金顶14个。有显宗扎仓3个,密宗扎仓1个。该寺规模宏大,保存古代文物甚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

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寺名为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山。位于今西藏日喀则布尼色日山下。明正统十二年(1447) 由宗喀巴弟子根敦主创建。万历二十八年(1600)四世班禅罗桑确吉坚赞任住持时,又加扩建。自此,该寺为历世班禅举行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全寺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措钦大殿供奉释迦牟尼及其大弟子,西边柱上刻根敦主和四世班禅立像,周围有宗喀巴及其弟子与80位高僧像。殿内可容2000多人诵经。大殿左侧为弥勒殿,内有高11米的弥勒像; 大殿右侧为度母殿,内有高2米的白度母铜像和绿度母泥塑像。寺院西侧的大弥勒殿高30米,内有高26.2米的弥勒坐像。造像用黄铜二十三万一千四百斤,黄金六千七百两,还有大量珍珠钻石等。灵塔殿存历世班禅灵塔。时轮殿供宗喀巴及其上首弟子贾曹杰和克主杰的塑像,并存有藏文经典。印经院藏有重要佛经和历世班禅传记的印版。此外,有七世班禅建造的汉佛堂,陈列有金、银、玉器、瓷器、唐卡、刺绣,和明清皇帝颁赐的金印、玉印、封诰、敕书等文物。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白居寺   萨迦寺 ☛
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

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寺名为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山。位于今西藏日喀则布尼色日山下。明正统十二年(1447) 由宗喀巴弟子根敦主创建。万历二十八年(1600)四世班禅罗桑确吉坚赞任住持时,又加扩建。自此,该寺为历世班禅举行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全寺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措钦大殿供奉释迦牟尼及其大弟子,西边柱上刻根敦主和四世班禅立像,周围有宗喀巴及其弟子与80位高僧像。殿内可容2000多人诵经。大殿左侧为弥勒殿,内有高11米的弥勒像; 大殿右侧为度母殿,内有高2米的白度母铜像和绿度母泥塑像。寺院西侧的大弥勒殿高30米,内有高26.2米的弥勒坐像。造像用黄铜二十三万一千四百斤,黄金六千七百两,还有大量珍珠钻石等。灵塔殿存历世班禅灵塔。时轮殿供宗喀巴及其上首弟子贾曹杰和克主杰的塑像,并存有藏文经典。印经院藏有重要佛经和历世班禅传记的印版。此外,有七世班禅建造的汉佛堂,陈列有金、银、玉器、瓷器、唐卡、刺绣,和明清皇帝颁赐的金印、玉印、封诰、敕书等文物。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白居寺   萨迦寺 ☛
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

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县的尼色日山(汉译为“吉祥须弥山”)下。扎什伦布寺简称扎寺,建于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由喇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弟子根敦朱巴(即达赖喇嘛一世)创建,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作为班禅驻锡地后,又不断扩建,成为历世班禅举行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寺院傍山依水,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分宫殿、勘布会议厅(后藏地方政权最高机关)、班禅灵塔殿、经学院四个部分。经学院(藏语称扎仓)有四个,教授佛教显宗和密宗,殿堂多达数十间,遍布壁画,风格迥异。班禅灵塔殿以觉干厦殿(四世班禅灵塔殿)最著名,塔高11米,塔身以银皮包裹,上嵌各色名贵宝石。措钦大殿(大经堂)是全寺性活动和讲经场所。全寺殿宇重叠,金顶碧瓦,气势磅礴。寺内还收藏大量佛像、唐卡、刺绣、法器、供器等珍贵文物。强巴殿(即弥陀殿)内的强巴铜坐像,高达26米多,驰名中外。扎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色拉寺   昌珠寺 ☛
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坐落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城西4、5公里的尼色日山南坡上,是西藏黄教四大名寺之一。该寺建于1447年,由一世达赖喇嘛,即宗喀巴的传人根敦珠巴修建,并担任该寺的第一任方丈。
扎什伦布占地约18公顷,寺内有四世班禅至十世班禅的灵塔,其中包括五世至九世班禅的合葬灵塔,此外还有一世达赖喇嘛的灵塔。该寺由于位于日喀则这个后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以扎什伦布寺也就成为各世班禅的驻锡之地。寺内还建有世界上最高的镀金强巴佛铜像。
强巴佛是闻名中外的宏伟铜佛像,坐落在该寺的强巴佛殿,是九世班禅曲吉尼玛于公元1904年所造。殿高30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强巴佛总高度为26.2米,佛像高22.4米,面部宽约4.2米,莲花宝座高3.8米,佛像全身共用紫铜皮23万斤,黄金8000多两。
单位:扎什伦布寺管理处 邮编:857000
电话:86-892-8836825

☚ 噶丹寺   昌珠寺 ☛
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

藏传佛寺。在西藏日喀则尼色日山下。明正统十二年 (1447) 由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 创始人宗喀巴的弟子根敦朱巴 (后追认为达赖喇嘛一世) 创建。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时大加扩建,初具今日规模。从清初起即为历世班禅驻锡之地,成为历世班禅举行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寺依山傍水,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殿宇高耸,有大小金顶14个,巍峨庄严。四周筑有城垣,周长约4里,是黄教第四大寺。寺内设4个经学院(即扎仓)、3所修习显宗,一所修习密宗。殿堂数10处,各殿供奉佛像不同,所绘壁画风格迥异。弥勒大殿中供奉高26. 8米的镏金弥勒佛像。历代班禅灵塔均建寺内,塔身包裹银皮,上面镶嵌各色宝石,流光溢彩,灿烂夺目。寺内珍藏有明清两代皇帝颁发的大量金、玉印章,封诰敕书及重要文书文献,还有元代镌有八思巴文的 “大司徒印”,各种质料的佛像、法器、珍玩以及唐卡、佛画、刺绣、汉文藏文佛经书籍等等。都是研究西藏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及藏汉关系的重要资料。扎什伦布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塔尔寺   哲蚌寺 ☛
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后藏地区最大寺庙。位于日喀则市西部尼色日山南坡。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由宗喀巴弟子根敦朱巴(达赖一世)兴建。明隆庆年间(1567—1572),班禅四世罗桑却吉坚赞扩建。依山傍水,绕以城垣。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寺殿楼宇,层叠错落。主殿高3—4层,重檐歇山式鎏金铜瓦顶,殿内画栋雕梁。建筑群的壮伟规模,豪华建设,磅礴气势,仅次于布达拉宫。扎什伦布,意为吉祥须弥山。全寺总体布局采用黄教经学院传统手法,分宫殿(班禅拉章)、勘布会议(后藏地方政府最高机关)、班禅灵塔殿、经学院四部分。清道光二年(1822)驻藏大臣文干赴后藏巡阅时,曾作《扎什伦布》二首,其一云:“岩山镇琳宫,高标倚碧空。滦阳瞻梵宇,结构此间同。”所说滦阳离宫即承德避暑山庄,其北之须弥福寿之庙,即仿扎什伦布寺而建。寺内有四个经学院,名桑林、夏孜、吉康、阿巴,分别教授佛教显宗和密宗。寺内佛堂陈列着清乾隆帝巨幅画像,和元以来中央皇帝封赐与班禅的金玉印册,及赠予各世班禅的各种礼品。强巴(即弥勒佛)大殿里强巴佛的鎏金铜铸坐像,高26.8米,耗紫铜23万斤、黄金588斤,为世界第一大铜佛。历代班禅灵塔保存完好,均为银制,镶嵌宝石,雕琢精细华丽。1984年,国家拨巨款重建五世至九世班禅合葬灵塔,使扎什伦布寺愈加宏伟壮观。

☚ 1. 日喀则市   夏鲁寺 ☛
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

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寺院之一,意为“吉祥须弥山”。位于西藏日喀则县尼色日山下。明正统十二年 (1447) 宗喀巴弟子根敦朱巴 (一世达赖)主建。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时大规模扩建。从清初起即为历世班禅驻锡之地。全寺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有大小金顶14个,气势宏伟。错钦大殿为本寺最早建筑,两侧分为度母殿和弥勒殿。九世班禅主造的弥勒佛坐像,高达26.8米,为世界上最大的铜佛坐像。寺内灵塔藏有历世班禅的舍利肉身,塔身十分豪华,尤以四世班禅灵塔为最。寺内所藏佛像、唐卡、刺绣及明清印章、诰敕亦十分丰富。经外还设桑林、夏孜、吉唐、阿巴四个扎仓,分授佛教显宗和密宗。

☚ 玉皇圣诞   本色教会运动 ☛

扎什伦布寺zha shi lun bu si

Tashilunpo,a monastery of the Yellow sect of Lamamism i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扎什伦布寺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在后藏的最大寺院。又作扎西伦博寺等。寺名为藏语音译,意为“吉祥须弥”寺。初建时曾名“岗坚曲批”,意为“雪域兴佛”寺。常同拉萨三大寺并称为西藏四大寺。位于日喀则附近尼色山麓。明正统十二年(1447),在贵族穷结巴·霍尔班觉桑波等人资助下,由宗喀巴弟子根敦朱(即第一辈达赖喇嘛)创建。至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第四辈班禅任该寺住持,大规模扩建后,成为历辈班禅住锡的母寺。内分4个扎仓、60个米村,无康村设置。曾规定僧人总数为3800名,多时曾达4400人。主建筑错钦大殿可容2000人,还有弥勒殿、度母殿、汉佛堂、印经院、历辈班禅灵塔、班禅居住的宫室、僧众居住的房舍等。建筑总面积近30万平方米,沿山脊而下周边筑有1500余米围墙,俨似一座古山城。弥勒殿供奉的镏金铜弥勒佛像(藏语称“强巴”),高26.8米,堪与河北省承德大佛寺中的大佛和北京雍和宫的观音像媲美。汉佛堂为班禅跪接清朝圣旨场所,供有乾隆帝画像和道光帝牌位。寺内收藏有皇帝赐的金册,金玉印玺、封诰敕书及珠宝、刺绣、古瓷等珍贵文物。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曾遭到廓尔喀入侵者抢劫。清朝派福康安大将军等率师进藏将侵略者驱出后,索回重要部分。因历辈班禅系西藏地方主要政教首脑之一,自有皇帝所封庄园、牧场、农牧奴,还有所属分寺,班禅在该寺内设囊玛岗(意侍从室或内务府)机构进行管理。1923年,第九辈班禅被迫逃至内地,该机构随之内迁,并曾改称堪布会议厅、行辕等。该寺及原囊玛岗的政教权力和经济收支等,概被原西藏地方政府接管。

扎什伦布寺

古寺庙。在西藏日喀则县南的尼色日山下。明正统十二年(1447),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门徒根敦主兴建。是班禅四世以后历世班禅举行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全寺依山傍水,层楼高耸,金顶碧瓦,巍峨庄严。另有历代班禅灵塔,塔身包裹银皮,镶嵌宝石,辉煌灿烂。寺内所藏文物甚丰,并有明清两代皇帝颁发的金玉印章、封诰敕书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参考图52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