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才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才调cái diào才气,格调。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相如才调逸,银汉会双星。李商隐《读任彦升碑》:任昉当年有美名,可怜才调最纵横。 才调 才调❶才能。杜安世《剔银灯》(夜永衾寒梦觉):“泪眼愁肠,朝朝暮暮,去便不知音耗。终须拚了。别选个、如伊才调。”赵长卿《感皇恩》(碧水浸芙蓉):“如君才调,掌得玉堂词翰,定应不久劳州县。” ☚ 才方 上梢 ☛ 才调 才调古代诗学概念,指诗人的才气格调。但论其语源,原是形容人的文才。如《晋书·王接传论》云:“王接才调秀出,见赏知音。”又《隋书·许善心传》云:“(善心)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谓人曰:‘才调极高,此神童也。’”后来诗人多加运用,如杜甫《送封主簿》诗云:“青春动才调,白首缺辉光。”又李商隐《贾生》诗云:“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逐渐成为诗坛常用术语,以“才调”称颂诗人才华横溢,具体形容其佳构杰作的风貌格调。如温庭筠《春暮宴罢寄宋寿先辈》诗云:“苏小风姿迷下蔡,马卿才调似临邛。谁怜芳草生三径?参佐桥西陆士龙。”发展至晚唐五代,后蜀韦縠编撰唐诗总集,遂以《才调集》名其所著。自序云:“或闲窗展卷,或月榭行吟”,“但贵自乐所好,岂敢垂诸后昆”,逐渐与儒家诗教保持距离,以为诗歌非关教化,而用以自娱,是诗人才气的抒发。这与唐末以来诗坛风气相一致。其时黄滔《答陈磻隐论诗书》云:“郑卫之声鼎沸,号之曰今体才调歌诗。”故韦縠《才调集》十卷,所选颇多男女情爱之辞,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云:“縠生于五代文敝之际,故所选取法晚唐,以秾丽宏敞为宗,救粗疏浅弱之习,未为无见。”于是“才调”之称,在晚唐五代,具有特定的时代审美意义,与当时流行的“今体”歌诗相联系,以抒发诗人主体情绪为主,风调偏于秾丽流畅,比较自由地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因而后代持儒家“温柔敦厚”诗教说者,常加批评责斥,这恰恰从反面说明了“今体”才调歌诗的特殊审美价值。后来明王世贞《艺苑巵言》云:“才生思,思生调,调生格。思即才之用,调即思之境,格即调之界。”以为诗人才思决定作品之格调。其所谓“才”“调”理论内容已有明显的变化,发展成为明后七子复古格调说的理论之一。 ☚ 分解 虚静 ☛ 才调záidiâo本事;才干:△有~起大厝,无~教子女wû záidiâokǐ duâcù, bbó záidiâo gà zǔlǔ(有本事盖房子,没有能力教好子女)。《晋书·王接传》:“才調秀出,見賞知音。”《隋书·许善心传》:“徐陵大奇義,謂人曰:‘才調極高,此神童也’”。唐·李商隐《贾生》诗:“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莫與論。” ![]() ![]() ![]() ![]() ![]() ![]() 才调cáidiào才气;才情。 才调才气,才能。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更无伦。” 气魄 气魄神气 魄力 心魄 气量 气概 风格 另见:气概 气度 气势 勇气 胆量 作风 ☚ 气魄 魄力 ☛ 才气 才气才调 材气 ☚ 才情 有才华 ☛ 才调cái diào才学,才气。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更无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