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手足口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shǒuzúkǒubìng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之一。多在夏秋季节流行,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英语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的意译]简称“HFMD”。 ☚ 手撕袋 首播 ☛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一种由肠道柯萨基病毒引起的婴幼儿的轻型传染病。以口腔及手足发生水疱为主要特征。潜伏期约3—5天。病初可有低热、咳嗽、鼻炎、腹痛等症状。继之于口腔、手、足三处出现皮疹。口腔内,于颊粘膜、舌、齿龈等处,出现小水疱,溃烂成小溃疡,可因疼痛影响进食。手足的皮疹初时为红色斑丘疹,继发展为水疱,指甲周围及足跟边缘较多见。病程约一周即痊愈,无后遗症。 ☚ 伤寒 甲型病毒性肝炎 ☛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特点为口腔及手足发生水疱。病因主要是柯萨基A16型病毒。多见于学龄前儿童。潜伏期3~5天。发病前可有低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病变开始为红色斑丘疹,很快发生水疱。口腔内水疱破后则形成溃疡,局部疼痛。手足部水疱壁薄,呈圆形,内容澄清,周围发红,似珍珠样。本病应与疱疹性咽峡炎、口疮及多形性红斑相鉴别。预后良好,仅需对症处理。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婴幼儿的轻型传染性疾病,以口腔及其手足发生水疱为其主要特征。病因为肠道柯萨基病毒,大多为A16型。世界上有几次暴发性流行是由A5、A10型引起的。其它毒株如A1、2、3、4、6、7、8、23及ECHO 11等亦有发现。患者多为儿童,半数在5岁以下,成人偶可受染。潜伏期约3~5天。起病时可有低热、全身不适、胃纳差、咳嗽、鼻炎和腹痛等轻微的前驱症状。皮疹出现于口腔、手、足三处,但也可单独发于一处。口腔的损害仅限于硬腭、颊粘膜、舌、唇及齿龈等处,极少累及扁桃体,为1~3mm直径的小水疱,数目不多,易溃烂成小溃疡。溃疡可融合成片,基底灰白色,周围充血,有痛感,影响进食。手足的损害初出现时为红色斑丘疹,很快在其上发生水疱,疱壁薄,似珍珠样,直径自1~10mm,圆形、卵圆形或线形,周围有狭窄红晕,常见于手足、指背、拇趾、足跟等处,特别是指甲周围及足跟边缘。手掌发疹者较少,跖部则极少受侵犯。同时有下颌淋巴结肿大和眼结膜炎。少数患者可在其他部位发生水疱,病程约一周左右,痊愈无后遗症。 ☚ 幼儿玫瑰疹 传染性红斑 ☛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esease(HFMD)—intestinal virus known as EV-71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