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手术室内安全用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手术室内安全用电

手术室内安全用电

现代手术室内使用多种医用电器设备,发生电损伤事故也随之增多,为此手术室内安全用电,预防触电和电灼伤应予十分重视。
触电 医用电器大都是和人体接触。人体是低电阻导体,当电流通过人体形成闭合电路时,就有发生触电的危险。
(1) 触电的有关因素:
❶电流强度: 触电的电流强度一般指通过人体的电流强度,与触电有直接有关,强度越大对人体的危害越重。表1说明其对人体的影响。
❷电流密度: 总电流量与接触面积的比值为电流密度。电流密度与接触面积成反比,即接触点越小,电流密度越大。微小电流通过一个很小的接触点即可使人感到疼痛,


表1 电流强度对人体的影响

电流强度(mA)影响结果
0.5
1
10
20~80
惊跳反应
疼痛
剧烈疼痛和不适感
肌痉挛、虚脱
意识丧失、呼吸停止
100心室纤颤
如增大接触面积,电流达1mA病人也可无感觉。
❸电流经路: 首先是触电时电流是否途经皮肤,经过皮肤的体表电击,可因皮肤有较高的电阻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干燥的两手皮肤电阻可达50,000Ω(欧姆),触电时两手间电位差如为220V,通过人体的电流仅为4.4mA。如果手是潮湿的,其电阻明显降低至1/50,两手间电位差同样是220V,则将有220mA的电流通过,足以导致心室纤颤。其次是与电流经路是否经过心脏或与心脏附近有直接关系,如心内起搏,心导管插管等引起的触电事故。电极直接在心脏,或通过低电阻的体液抵达心脏,其电流虽小至150μA,也可发生室颤致死的电击事故。此种电击称为体内电击或称微电击。
❹电流频率: 不同频率的交流电所引起的后果不同,频率50~60周交流电最易触电。高频电流操作的电刀和电凝器,从作用电极的尖端以50~500万Hz的高频交流电放电,输出电流可高达1A,但因高频下心肌纤颤的发生阈值高,不致发生室颤的触电事故。
❺性别与年龄: 女性和儿童较男性成年人易发生触电。
(2) 触电的原因: 一般电器设备很易发生漏电,微小的漏电多可由地线导开,不致引起触电。如绝缘物老化,电阻降低,漏电量加大,就有触电的危险。一般负载的绝缘电阻需大于10mΩ。如电仪器接地不良或无地线,电流量增高,可发生电击事故。当有100mA的电流通过人体,即可引起室颤。人体同时接触两个电器设备,虽主要仪器并无漏电流,且接地良好,但因接触另一漏电器,同样可在人体内产生电位差,电流通过人体发生触电,如手术室工作人员同时接触吊、地灯所发生的电击事故。即属于此种原因。微量电流引起严重电击事故的实例很多,如腹腔镜检查,电针麻仪,插入心室内的起搏导线,心导管行血管造影等。或因同时使用的电器接地不良,病人接有心电图接地线,可发生室颤的严重电击事故。由此可见,电器接地不良且病人与地线接触均可导致触电。除上述情况外,还应考虑地线回路的电击原因,例如两个不同的电仪器,连接各自的电源插头,如果两个地线插头间的距离过长,则形成地线回路。再有其他漏电仪器的地线接入时,当有大电流通过接地线,就有可能在地线回路中形成电压降。虽两仪器并无漏电,接地线完好,仍可能在病人身上形成电位差,发生致死的触电事故。高频交流电的电刀、电凝器一般不致造成病人的触电事故,但如设备有漏电现象或接地不良,仍有发生的可能。
(3) 触电事故的预防: 对手术室内工作人员需进行有关电物理学和安全用电知识教育; 使用电仪器设备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仪器的绝缘完整无损,可靠的接地是避免触电的关键,必须定期对配电系统进行检修、测试耐压和绝缘情况,及时更换老化导线,清除积垢; 手术室内必须使用三孔插头座,如使用两孔插头座则仪器外壳必须另接地线以保证安全。地线的设置应符合要求,手术室内需要装专用地线,并将地线集中于一点,不能用暖气管道引接地线,更不能用地下煤气或易爆气体管道引接地线; 注意连线勿缠绕、曲折、勿以重物挤压导线,移动插座和拔去插头时禁猛打导线以免拉断内线,更应注意防止插座插头受潮或被水浸湿; 电器设备应有专人保管,不随意更换电缆和导线、保险丝等; 进行各种心内导线操作时,宜带手套,保持干燥,各手术台要有单独集中的电源插座板; 应用隔离变压器和采取“浮动”输入措施。隔离变压器是一种将初级与次级用电部分分离的互偶变压器,初次级之间还有一层与地相接的屏蔽层,初级的电能并不直接和人体接触。“浮动”输入系在心电图机上使用的防触电措施。将前置放大器的零电位和病人右腿连接在机壳和地线上,使放大器的零电位与机壳相绝缘,即使零电位“浮动”,这样可防止漏电流通过人体,与地形成回路,使人体输入电路和前置放大器都与交流电源完全隔开,以预防触电。
电灼伤 是手术室内常见的用电事故,多发生在使用电刀、电凝器和经尿道行切除手术及使用腹腔镜时。电刀与电灼器系高频电发生器,电灼器的电极 (亦称作用电极的尖端),以50~500万Hz的高频交流电放电,其输出电流可高达一安倍。因主电极的尖端小,电流密度很高,产生热效能,使接触区局部组织发热与凝固。此产生热效能的电流通过大面积导体的人体扩散,电流密度迅速下降,而后电流在负电极 (也称接触电极或返回电极) 再集中其电流密度重新增高后返回电凝器。依热效能公式Q=0.24IRt, 即热效能=常数×通过电流量2×电阻值×电流通过时间,可以看出在电流强度和电流通过时间固定时,增加电阻值可提高热效能。电阻与电极面积成反比,因此减小作用电极面积时,电阻增大同时热效能增强,由此达到电凝的目的。相反,增大接触电极面积则电阻减小,热效能降低可用以预防电极接触部位的电灼伤。这就是高频电刀、电凝器规定作用电极应小于1cm2,接触电极应大于100cm2的原因。
(1)电灼伤常见原因: 主要是当电流在人体局部集中时致使皮肤发生热灼伤(见表2)。多发生在接触电极的部位。当人体接触荷高频电流的金属导体时,可发生电极以外部位的灼伤,如心电图接地电极和各种换能器导线,以及手术台,输液架等。心电图地线在病人的右腿,当同时使用电刀时,50%高频电流经接触电极,50%流经心电图接地电极,这是引起接触电极以外心电图接地电极部位灼伤的原因,故心电图电极的面积不应小于100mm2。


表2 电流强度与电灼伤程度

电流强度(mA/mm2)灼伤程度
0.53
0.79
1.05
1.32
皮肤发红
皮肤起水泡
疼痛难耐
皮肤灼伤

(2) 电灼伤的预防: 高频电凝器接触电极的面积要大于100cm2。心电图接地电极不能小于100mm2,以预防电阻增大,电流密度和热能增加而发生电极部位的电灼伤; 接触电极板只在与皮肤全面积相接触时才有效,故接触电极需用湿布包裹,并放在病人肌肉丰满、平坦的部位,适当固定使之接触良好。当病人体位移动时,必须注意电极板的位置。电极板不能有尖角,皱折和局部隆起以防局部形成高电流密度和高热能; 高频电具有能透过绝缘体的性能,故禁止用手巾钳将电凝器的电线固定在病人身上; 心电图,脑电图的电极可以成为高频电流的返回通路,因此电凝器的作用电极不要靠近心电图的接地电极,以免短路发生电灼伤。接触电极和心电图电极不要靠得太近,心电图电极距手术切口越远越好。使用高频电灼器时应将心电(或脑电)图的导联线与心电图机断开,以免构成回路(高频),造成伤害; 电凝器应接地线,并防止接地不良,以免返回电流全部通过其他小面积电极或金属导体引起电灼伤。作用电极不用时,足闸应关闭; 作用电极有血沾污时,影响功率不能凝血或切割,宜清除,不能盲目加大功率; 安放接触电极时需检查其引出端是否接触完好,注意防止断线、脱线;为避免接触电极灼伤病人,接触电极可放在手术台附近而不与病人接触,缺点是增加功率的损耗,且工作人员偶然接触作用电极时,也有被灼伤的危险。
☚ 手术室内火险和爆炸   麻醉污染 ☛
0001090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0:49:13